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2年至 1974年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发掘成为轰动海内外的载入考古史册的重大发现。三座汉墓出土的随葬品多达三千多件 (套 ) ,仅从三号墓中就发现了多幅帛画、帛图、以及十二万多字的帛书等珍贵文物 ,其中有两幅帛画张挂在椁室的东、西两壁上。本文主要就三号墓东椁壁帛画的修复整理情况略抒管见 ,以求正于大家。  一、马王堆三号汉墓东椁壁帛画修复整理前的情况  马王堆三号汉墓东椁壁帛画刚出土时发掘简报是这样描述的 :“椁室西壁的帛画 ,为长方形 ,长 2 .12米 ,宽 0 .94米 ,画的车马仪仗的场面 ,全画现存百余人 ,数百匹马和数十…  相似文献   

2.
8月11日多家媒体上有一条重磅新闻:马王堆三号墓主可能是“第三者”。马王堆共发掘出了3个汉墓,一号墓主辛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妻;二号墓主利苍;三号墓主身份不明。在马王堆汉墓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有专家分析说,汉初人们对男女关系的看法远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封建  相似文献   

3.
关于墓主的研究一直都是汉代诸侯王陵墓研究的重要课题。受限于材料,有关汉代长沙国王陵的墓主研究相对薄弱,墓主信息很难与传世文献相印证。以风盘岭汉墓为例,发掘者初步判断其墓主可能是西汉早中期长沙国某代国王或王后,结论略显宽泛。本文通过对风盘岭汉墓出土陶鼎、泥钱和铜镜进行比对分析,在发掘简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断墓葬年代为文景之际至武帝前期。继而通过排除法对历史文献记载的同时期长沙国国王或王后展开分析,进一步判断风盘岭汉墓墓主以长沙戴王王后的可能性最大。本文还梳理了目前为止汉代长沙国王侯一级高等级墓葬在汉代临湘城周边的空间分布情况,初步认为吴氏长沙国王(后)陵主要围绕岳麓山周围分布,而刘氏长沙国王(后)陵主要围绕谷山周围分布。  相似文献   

4.
王朝阳 《兰台世界》2012,(18):36-37
遣策是丧葬仪式中记录随葬器物、葬仪物品的清单。判断遣策的标准应根据内容,而不是形制。遣策长短宽窄与时代、墓主人身份、物品的重要程度有关。遣策具有私文书的基本特点:用于私人事务,现时性,原始记录性。  相似文献   

5.
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地图档案是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中出土的7幅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时的木版地图。2.世界上最早的帛书彩色地图档案是1973年我国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它们分别为地形图、驻军图(用红、黑、湖蓝三色彩绘而成)和城邑图。3.世界上最古老的历史地图档案是裴秀(223~271年)绘制的历史地图《禹贡地域图》。  相似文献   

6.
《中国博物馆》2009,(3):51-51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自2003年1月18日湖南省博物馆新陈列大楼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马王堆汉墓陈列”展示了284件(组)文物,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精华,它引领观众穿越历史时空,  相似文献   

7.
帛书《五十二病方》(简称《病方》)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文字最多的医方文献,也是目前已知最早方书。《病方》成书年代,从发掘以来就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至今没有定论。本文认为有卷首目录有篇题的52篇正文内容是该文献较晚流传阶段一个独立完整的书籍文献单位,在此基础上从该书文例特点、用语情况及编者地域等方面重新考察其最后成编年代,认为该书籍文献大约成编于秦汉之际或汉代初年。  相似文献   

8.
东洞山汉墓位于徐州市金山桥开发区东洞山西北麓,共计三座,M1居中为主墓,M2、M3分别位于M1北、南两侧。长期以来多数学者认为东洞山M1墓主是第八代楚王刘延寿。但是重新考察三座墓的彼此关系,三墓的尊卑顺序依次为M1、M3、M2,M3应为第一位王后,M2是第二位继任王后。仔细甄别"明光宫"铜器反映信息,M2主人并非赵姬,应为后死之王后,其晚死于第七代楚王,与其子第八代楚王共同生活多年,因此墓内出现明光宫器物。东洞山汉墓与龟山、南洞山等墓相似度高,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结合排列顺序、结构形制等方面综合考察,M1墓主应是第七代楚王刘纯。东洞山汉墓形制缩小是有意为之,放在西汉中期政治背景下,与中央朝廷采取的措施以及楚王处境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汉代较多墓葬砌建墓垣用于保护封土,并与丧葬需求相结合,衍生出一些其他功能和作用,内容与内涵也不断丰富。考古发现的汉代墓垣已有相当数量,地域上既有集中也有零星分布,有较多明显特征。汉墓的墓垣一般为1-2重,具体位置、平面形状存在不同,砌筑材料及砌建方式亦有差异,反映出相应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变化,折射出与墓葬及墓主等级相关的内容。汉墓的墓垣对于辨识原有封土的形状有重要作用,进而可探讨汉代墓葬封土的发展和变化。墓垣与墓地围墙存在差别,具体表现在面积、功用、配套设施及与封土距离远近等方面,文献关于汉墓围墙的记载较多,可能与围墙明显体现墓主身份等级有关,而墓垣相对低矮,较高等级墓葬极少使用是其少见于记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夏天至今,就在国人对北京老山汉墓的热情因该墓内部空空如也而骤然降温之际,位于济南的另一座同一级别、同一朝代的汉基却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而后来居上,,一步步引起了全国轰动。特别是2001年2月7日到9日,洛庄汉墓出土乐器的鉴定吸引了中央电视台和山东电视台联合进行了为期3天的现场直播,千年王陵,一朝惊世。然而洛庄汉墓受到全国媒体聚焦和世人强烈关注,最初却是从《济南时报》的独家追踪报道引发起来的。从洛庄汉墓最初的发现到现在,《济南时报》已刊发独家追踪报道33期,稿件56篇,图片100余幅:作为惟一一个全程跟踪报道该墓发掘的媒体记者,笔者也是这座大型汉代王陵发掘工作最早、最全面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在中方县龙井村天锅田墓区发掘的M113是一座出有铜礼器的墓。该墓无论从墓葬形制、随葬品组合及器物形态等方面都具有楚墓的特征,但处于楚墓的最晚阶段。抽象兽形敦纽、足极矮,仅存遗形。铜鼎、壶的形态也较晚,具有典型秦代器物的特征。蟠螭菱形纹铜镜以及涡纹滑石璧也是流行于战国晚期至汉初的器形。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该墓的年代应为秦汉之际。  相似文献   

12.
《楚辞·招魂》:“天地四方,多贼好些。像设君室,静闲安些。”怀王客死秦国,楚人痛心疾首,作这篇文辞来招楚王之魂。这里的“像”当然是画像,朱熹说:“像,盖楚俗,人死则设其行貌于室而调之也。”蒋骥说“像”,“若今人写真之类”。为亡故之人作像,现称遗像,古代的叫法很多,有影、容、神等等。楚人绘亡者之像,是得到考古证明的。一九四九年在长沙东南郊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一帧人物帛画,画上方有凤鸟驱赶似蛇怪物,这是为了保护墓主的安宁,下方一位高客细腰,长裙拽地的女子,她就是墓主的遗像。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子弹库也…  相似文献   

13.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西南隅的大葆台西汉木椁墓于1974年6月初在基建施工中被发现,同年8月由大葆台西汉墓发掘组对墓葬进行发掘整理。鉴于一号墓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墓葬形制及结构,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原地修建大葆台汉墓博物馆,以保存并向后人展示这座古墓葬的原貌。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三年冬,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极为罕见的古代帛书。据记载,此墓下葬时为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即公元前一六八年。因此这批帛书系二千一百四十多年前所埋藏。西汉以前,我国的书大体上有三种形式,即写在竹片上的称竹简,写在木版上的称木牍,这些东西比较重,携带阅读都不方便。传说秦始皇一天阅看下面送的奏章报告都在百斤以上,听起来也有些吓人。把书抄写在丝绸上阅读携带都方便。但是当时丝绸贵重,因此只有贵族家庭才能使用,一般群众读书尚以竹、木简为主。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一共有二十多种,十二万多字,纵观几千年的历史,这是少有的事。据说西晋咸宁五年(公元二七九年),在河南汲县的古墓中曾出土了《竹书纪年》和  相似文献   

15.
陶案是西汉中期以后汉墓中较常见的器物,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多将陶案及其为代表的"案、杯、盘"的器物组合认定为祭祀墓主所使用的祭器。本文通过梳理洛阳汉墓中出土的各类型陶案发现,陶案多在等级较高的多室墓中使用,其使用情况具有一定的阶层差异,这明显与汉代普遍流行的墓地祭祀的情况不同。结合历史文献,通过对陶案的形制分析,发现其明显具有模仿实用漆木案特点的明器特征。通过对几座典型墓葬进行墓内情景的复原研究,对陶案的器物性质和作用及其所在空间的重新审视,本文认为洛阳汉墓中的陶案及其为代表的器物组合的性质应是供墓主宴饮所使用的明器,而非以往学者所认为的用于祭祀墓主的祭器。其所营造的空间应为宴饮空间而非祭祀空间。  相似文献   

16.
清人姚鼐在谈到《逸周书》的制作时代时这样说: 吾意是《周书》之作,去孔子时又远矣,文武之道固坠 矣。庄子言圣人之法,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 是也。此如箕子陈九畴,及《周礼》所载庶官所守,皆不容 不以数纪者。若是书以数为纪之词,乃至烦复,不可胜记,先  相似文献   

17.
陶案是西汉中期以后汉墓中较常见的器物,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多将陶案及其为代表的"案、杯、盘"的器物组合认定为祭祀墓主所使用的祭器。本文通过梳理洛阳汉墓中出土的各类型陶案发现,陶案多在等级较高的多室墓中使用,其使用情况具有一定的阶层差异,这明显与汉代普遍流行的墓地祭祀的情况不同。结合历史文献,通过对陶案的形制分析,发现其明显具有模仿实用漆木案特点的明器特征。通过对几座典型墓葬进行墓内情景的复原研究,对陶案的器物性质和作用及其所在空间的重新审视,本文认为洛阳汉墓中的陶案及其为代表的器物组合的性质应是供墓主宴饮所使用的明器,而非以往学者所认为的用于祭祀墓主的祭器。其所营造的空间应为宴饮空间而非祭祀空间。  相似文献   

18.
我说“我”     
我今年28岁,插过队,当过兵,做过工,就是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但我年轻气盛,还有点顽皮,不愿随大流,虽说走上新闻工作岗位才四年,总想着别出心裁,干出些名堂来。大概人人都喜欢说自己,我也如此。细细想来,“我”并无错,特别是工作中,非但不该抑制,还需大加推崇。《兰州出土写有文字的东汉纸》一稿,发表在去年11月15日《兰州晚报》头版。东汉纸的发掘时间是10月20日。那天,一位在博物馆工作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发现一座汉墓,希望我去采访。我当时有点犹豫,兰州发现汉墓已不止一次,十墓九空,没多大意思。但最后我还是去了。头一天我在挖掘现场,从早上9点一直守到下午3点多,没有发现令人兴奋的宝贝。过了一天,本地广播电视台都播发了发掘汉墓的消息,但均未提到汉纸。后来我去博物馆,寻思找点  相似文献   

19.
1973年底至1974年初,考古工作者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掘出写在绢帛上的帛书二十多种,大约十二万字左右,另有竹木简书四种,约四千余字。这批古籍都是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下葬的,距今巳经二千一百多年了。帛书分别用篆书、隶书和界于篆隶之间的草隶(又称秦隶)写成,根据避讳情况和字体书法来分析,其书写年  相似文献   

20.
2015年3月,山东省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发现两座东西并列的唐代家族墓葬。两座墓葬的形制均为带墓道的圆形穹隆顶砖雕墓;M1为单室,M2为双室。M2出土的墓志中记载墓主人为顾忖,生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顾忖先后任官黄县尉,东光、章丘、临济县令。其家族是魏晋时期名门士族,多出官吏,涉及多位重要历史人物。M2是济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年号的唐代砖雕双室墓,墓葬的形制、结构、砖雕风格均极富特色,为了解唐代穹隆顶双室墓提供了详细资料。墓志中记载墓葬的年代,准确解决了唐代墓葬考古上的断代问题,具有标尺意义。前刘村唐代家族墓的发掘,为了解济阳的地名沿革提供了重要资料,填补了现存《济阳县志》只能较为详细地记录到金代的历史;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当地水利水文、自然环境变迁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