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前,报纸极力追求文图并茂,每天都要刊发数量众多的新闻图片:又因为新闻摄影爱好者增多、设备普及、传输便捷,每天又有大量的照片传向报社.  相似文献   

2.
在摄影圈子里,同事黄宅裕成名很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摄影作品先后人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第一、第四届国际摄影作品展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黄宅裕和许多摄影发烧友一样,拍的是“沙龙摄影”,就是用相机很“纪实”地拍摄很美的风光,照片如明信片一般,美则美矣,却难登大雅之堂。为何?“沙龙摄影”选材单一,审美情趣单一,摄影语言单一,相互模仿,  相似文献   

3.
专题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一种体裁。它通过多个照片的有机结合,从不同的侧面全面深刻表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真实、细致、形象地刻画新闻人物。专题摄影一般由标题、多幅照片、照片说明和总的文字说明构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一组与照片相得益彰的文字,一条贯穿整个专题的主线,这些是专题摄影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关注人的命运的变化和生存状态是新闻摄影永远的主题。"新闻图片中的人"是摄影记者形象观察的重中之重;"读照片的人"是摄影记者心中的"上帝"。有无这两种"人"的概念,是新闻摄影平庸与有深度报道的分水岭。新闻摄影力求有"真情",人情永远都比烟花更精彩2012年2月6日晚上,一张郑州街头一位流浪汉在烟花下微笑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蹿红,感动了数万网友,湿了他们的眼眶。这张图片,火了"微笑哥",  相似文献   

5.
黑枫 《新闻知识》2003,(2):37-38
一、慢速摄影在新闻摄影中的意义去年春节期间到越南观光,2月20日下午黄昏在河内市大街,突然遇见一位身上挂满了笤帚、刷子、鸡毛掸子等日用品的人。不用介绍便可看出,这是一位为了生计沿街卖小商品的双目失明者。河内是全世界拥有摩托车数量第二多城市,车流量很大,当这位盲人过马路时,我在对面用“傻瓜”拍了几个镜头。回来冲洗扩印出来一看,其中一幅照片有这样一种特殊效果:盲人面部是清楚的,下半身在行走时稍微有点虚动,他旁边急驶的一辆摩托车拉出来的虚线很富有动感。从画面上看,这是一张“动”、“静”结合,“虚”、“实”对比的照片,“动”和“虚”更烘托了这张照片所反映的主题——谋生者。总结经验,主要是当时光线较暗,我  相似文献   

6.
当下,摄影几乎已经没有门槛,谁都有条件进行拍摄,好像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从专业的角度看,摄影的难度却越来越高了,因为在铺天盖地的图像和影像中,一幅摄影作品要跳出来,要真正吸引人的眼球,要用自身的影像语言去打动人,并经过时间的检验成为经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新闻摄影,你拿出的照片究竟好不好,还不仅仅是个构图、用光之类的技巧问题,它更是涉及到新闻摄影工作者对新闻  相似文献   

7.
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体现作者高超的摄影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一般初学者,拍片只注意事件的复制,而忽略事件的社会原因以及事件包含的思想内容。新闻摄影使用的是纪实的方式,是纪实摄影揉入作者内心的观看方式:如《法制日报》等登载的孟大庆的照片《床头庭审》,就是以其丰富的信息量和巧妙的构图,成为思想内容和表现力完美结合的一个成功的范例。中国摄影协会副主席邓维说:信息量越充足,越不露痕迹的照片越讲究,表现力越活。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由于照片独具匠心的情感意味,…  相似文献   

8.
张春 《新闻世界》2014,(6):276-278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呈现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体育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呈现出较大的变化。本文以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体育类新闻摄影奖项自2005年设立起至2013年共9届的获奖作品为样本,从照片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段两个方面着手分析这些获奖照片的新闻和艺术价值。提出中国体育新闻摄影应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回归并且体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示体育运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在巴黎公布了舞美设计师路易·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术,它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1842年5月5日,德国的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赶赴现场拍摄照片,后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至此,世界新闻摄影拉开了序幕,而我国新闻摄影的产生则晚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首先为我们新闻摄影队伍里多了一名同道感到由衷的高兴。现实生活中可拍的东西很多,要拍好新闻照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键有两条:一是要多实践;二是多用t心;  相似文献   

11.
马莉 《记者摇篮》2009,(1):56-57
一位摄影界的前辈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某领导同志在做重要讲话之际,出人意料地拿出一幅从报纸上剪贴下来的题目为《母爱》的照片展示给大家。并说,这是一幅让他感动,让他震撼,让他一直珍藏在身的作品。因为这幅作品常常让他想到自己年迈的妈妈,想到母爱的无私,想到生命的脆弱,想到灾难的残酷……  相似文献   

12.
“照片造假”与新闻摄影的自律他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数码相机、Photoshop软件的使用不仅给使用者带来无尽的乐趣.更为他们完善、美化照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不恰当地使用这些工具所产生的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07,(16):35-36
一在新闻摄影中,对焦不实的虚照片大量存在,有些还成为千古名片,比如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拍摄的诺曼底登陆,虽然对焦不实,图片发虚,影像模糊,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可信度,反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使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过去,传统摄影也可把摄影特技运用到新闻摄影中而造成新闻照片失真,但其操作方法复杂,需要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能完成,且经过处理后的照片效果差,加工痕迹明显。而当今的电脑技术不仅能够对照片进行改头换面,甚至可以无中生有。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属性,也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王军 《当代传播》2000,(2):70-71
不到10年时间,数码相机已经成为新闻摄影的必备工具,现在全世界所有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中,都可以见到摄影记者在使用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不用胶卷,采用CCD(电荷耦合器)传感器把照片记录在电脑存储卡上,在使用上和传统相机区别不大。专业数码相机的图像质量现在已经足够满足新闻报道的要求。数码相机加上移动通讯技术,使得摄影记者可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把照片传真回编辑部,从记者按下快门到编辑部收到照片,不到10分钟;而用胶卷拍摄,把底片冲洗出来就要10分钟。数码相机在提高新闻照片的时效性方面,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报刊上刊登的非事件性新闻照片中,有相当数量的照片“千人一面”、“似曾相识”,说它是真的,又透着假,说它是假的,却又有过这样的事实,真真假假,总感到它与现实生活有一段距离。我把这些既不算是照片“绝症”——假照片,却又能让读者提出疑问的各类真真假假照片中的毛病称之为新闻摄影的“常见病”,并把它的“病因”归类试析如下: 一日按图索骥。这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是记录现场事实的时效性摄影,在不影响新闻客观性的前提下,这种以图说话的新闻表现形式不只需要最基本的艺术基础作支撑,若艺术手法运用得当的话,还能推动新闻事件的升华,使新闻照片达到更好的效果,让读者在欣赏照片时充分体验视觉上的享受,同时让新闻事件推动至高潮,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1848年 5月 5日,德国汉堡发生了一次大火,大火连烧了四天,比鸥乌和史特尔茨纳二人奔赴火场,拍下了有关废墟的许多照片,后来大多失散,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是今天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 摄影术的诞生是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应运而生的,150多年来,它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速向高速、由手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但万变不离其宗,总也脱不开照相机和胶卷的传统模式,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100多年来,人们也一直在为寻求一种新的感光材料和更为方便实用的摄影方法而苦…  相似文献   

19.
涂志勤 《新闻世界》2013,(5):274-275
摄影需要有快速的反应,没有快速的反应,就没有优秀的新闻图片。新闻现场是摄影记者的主战场,作为新闻摄影记者应做到抵达现场速度快、现场拍摄速度快、发稿速度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事件第一时间报道,使大众及时了解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是报纸媒体的专利,报纸办得好与坏,新闻照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今时代的办报理念,大照片已成为冲击人的视觉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