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马扬 《军事记者》2003,(7):51-51
专版是在报纸编辑实践中常说的一个术语,也是用得比较流行的一种报纸编辑形式。但在报纸编辑理论的书籍中,对报纸的副刊有专门的论述,而对专版鲜有提及。从报纸编辑的实践来看,专版是介于副刊与新闻版之间的一种编辑形式。如果要给专版下定义的话,专版应是专门报道某一方面内容的版面。比如说,地方的一些报纸辟有房产、汽车、金融、股票、体育、法制、电脑、教育、人才等专版,而军事类的报纸则开辟了一些有自身特色的专版,如军事科技、政工、后勤、院校、军营文化等等专版。专版与副刊相比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副刊一般不刊载动态性的消息…  相似文献   

2.
潘若松 《青年记者》2013,(10):31-32
让报纸"近"起来,让记者"深"下去,让品位"高"上来,是地方报纸提升自身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如何才能提升地方报纸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呢?我们的体会是:让报纸"近"起来,让报道"深"下去,让品位"高"上来,不断通过版面创新、栏目创新、报道创新、活动创新、体制创新和经营创新,大力实施报纸的品牌营销战略,同样可以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3.
试论报纸的“有效发行”与“无效发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荣 《新闻记者》2001,(8):55-58
报纸发行量越大越好吗 ?我国报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 ,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 ,报纸的发行量越大 ,社会效益就越好。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 ,从纯经济角度和报业的实践来看 ,报纸发行量却并不一定越多越好。报纸盈亏平衡点分析原理告诉我们 ,在报纸价格小于报纸成本的情况下 ,报纸发行量只有在小于报纸盈亏平衡点发行数量时 ,报纸才能实现盈利。国内外大多数报纸都是以这种亏损方式发行的。发行量的增加必然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即使在报纸价格大于或等于报纸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盈利发行 ,在…  相似文献   

4.
董毅 《军事记者》2008,(1):52-53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传媒界逐渐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分天下的局面。媒介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报纸应对挑战的策略之一,便是扩版。近年来,各家报纸纷纷扩版。从中央到地方,报纸由8版扩至16版、32版乃至更多,一份报纸就像一本厚厚的“杂志”,“厚报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5.
刘谦 《记者摇篮》2009,(9):65-65
在报纸进入经营时代的今天,报业对做好报纸的发行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是毫无疑问的。可以说,报纸的发行数是每个报社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6.
报纸上经常有关于“新事物”的报道。在改革的年代,确实有不少新事物,但是,也有许多能不能算上新事物却打上问号。比如,有报纸说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服务行业——当铺”;有报纸说:“拍卖是一种新的贸易形式”:还有报纸说:“合同制是新型的用工制度”;更有的报纸把列车上卖水,服务行业收小费,中介拿回扣等等统统称之为“新事物”。  相似文献   

7.
一友人指点迷津说:“你们报纸在许多人眼里,不是光荣榜,就是判决书。’许多人尤其是各级领导人,无意中把报纸看成了光荣榜和判决书,这当然非同小可,一上报纸便身价百倍或一落千丈,岂可等闲视之?于是,不合自己心意的人,即使在某一方面很有造诣,搞出许多名堂,足可一新天下人耳目,那也对不起,先到一边凉快去。  相似文献   

8.
报纸版面的“创新”与“守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青年报》和《参考消息》两种截然不同但又很成功的报纸版面的比较,分析报纸版面创新和守旧之间的关系,探讨报纸排版艺术,在创新和守旧之间达到和谐。  相似文献   

9.
副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张报纸的素养和品位。"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著名报人赵超构一语道出了副刊的地位。好的报纸副刊,是陶冶读者情操、净化读者心灵的"精神家园"。然而,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副刊已成为报纸争夺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武器,有些副刊更是已经成了报纸的品牌。然而,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加  相似文献   

10.
董毅 《新闻前哨》2007,(11):43-44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传媒界逐渐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分天下的局面。媒介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报纸应对挑战的策略之一,便是扩版。近年来,各家报纸纷纷扩版,从中央到地方,报纸由8版扩至16版、32版乃至更多,一份报纸就像一本厚厚的"杂志","厚报时代"来临了。"厚报"的出现,既是媒介市场竞  相似文献   

11.
季颖 《新闻记者》2008,(3):8-11
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催生了新媒体的跳跃式发展.给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唱挽歌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响.当然也有人提出,报纸不会灭亡,它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比如手机报纸、数字报纸.  相似文献   

12.
据瑞典《新日报》消息:“在美国的一个小城市达亚诺尔(衣阿华州)发行两种报纸,两家报纸相互竞争,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值得注意的足:这两家报纸共用一个  相似文献   

13.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新闻工作,毛泽东同志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指出:“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①应该承认,时至今日有的报纸仍然办得不那么“引  相似文献   

14.
再过几个月,1996年的报纸发行工作又将展开一场攻坚。古语云:“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为此,我想谈谈报纸发行与报纸质量的关系,望能引起同行的重视。 一、报纸发行,人人有责,报社职工不可懈怠 报纸发行是报社生存的关键,要保证发行量稳中有升,再有突破,单靠发行部、记者站不行,只有全社职工人人想发行,个个搞发行,经常议发行,全年抓发行,形成一种持久的“推销意识”,我们办的报纸才能在报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报纸的发行量要上去,必须靠大家,这是我们办报多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5个方面,就报纸副刊编辑如何做到"眼力""手力"兼备,办出一份具有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文化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服务性的报纸副刊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传媒的激烈竞争中,我们报纸面临着巨大压力,许多人对我们这张报纸有这样和那样的议论和批评,但身为这个报纸工作成员的我们却没有资格发牢骚,而只有自责和反省。驻站记者是报纸稿件的主要提供者,你可以说报纸不那么好看,  相似文献   

17.
张哲 《新闻世界》2014,(4):272-274
2004年,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在《正在消失的报纸》一书中,提出了“报纸消亡论”,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报纸受到了巨大冲击,但报纸本身具有无法替代的特点,“报纸的消亡”仅仅只会是形式的转变,未来报纸将与网络媒体进一步融合,同时小众化的纸质媒体依然会存在。  相似文献   

18.
号外是报纸媒体为了及时报道一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而在报纸本身编号以外临时编印发行的一种特殊报纸类型。在声像和网络还没有大举进入公众生活领域之前,“号外是报纸为公众解读突发新闻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最快方式”。但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号外的新闻时效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报纸出版发行号外的行为甚至被认为是报纸“符号化”的“自我广告”,号外时效性的功能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19.
“44个”是什么意思?是一家市报在刊发一篇重要文章时,丢掉了44个字;“49个”呢?是某市的一家专业报在一期报纸上共有49个错别字。笔者不清楚,这两个数字不知能否收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重要文章,被堂而皇之地丢掉了44个字而竟然不知,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样,让人如何学习,如何领会,如何执行? 现在,某些报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一期报纸错四五个字,有的高达七八个,但一张4开4版的小报出现49个错别字,令人难以置信。报纸的版面上错别字密密麻麻,还不如报纸的半成品——大样,这样粗制滥造的报纸怎么好意思送到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为了加强报纸批评,辽宁日报在一版新开辟了《警钟》及《警钟回响》专栏,收到了积极的社会效果。这是十分宝贵的。其一,贵在体现了报纸批评的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报的优良传统。党报辟专栏刊登批评报道及报道后的反应,使报纸批评做到经常化,这不仅提高了报纸的战斗力,而且群众对报纸也会更加信赖。其二,贵在体现了批评的严肃性。有错必纠,知错即改,这是党的纪律要求。报纸设了这样两个栏目,就避免了批评走过场,体现了党报批评的严肃性。如《警钟》专栏在5月4日以《个人办喜事,为何用公车?》为题,批评了抚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