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月前,在湖南红网举办的时评研讨会上,主办方提出的议题之一是:"微时代如何做更专业的评论".我当时应邀作为作研讨会的主持人,抛砖引玉,对于论题中的"专业"一词,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我也想在这个探讨评论教学的专栏中总结一下我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粗浅的看法.新闻评论有没有"专业性"?当代评论需要不需要"专业性"?如果有,并且需要,那它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专业性"? 首先,我觉得,"专业性"这个问题,是一个反映当代中国新闻评论或者说观点表达现象的一个真实问题.也就是说,人们确实会感觉到这个时代在大众媒体上传播的评论文章中有一些明显的"专业因素".  相似文献   

2.
这回请允许我说到自己的"本行"--作为一名新闻评论课教员,我如何帮助学生接近评论写作,以及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我想,这对于评论课堂之外的评论初学者,也可能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是在讲授新闻评论中的“连贯”问题时更多地观察到过渡性语句的.过渡性语句是实现评论内部连贯性的一种语言手段,同时,它也直接反映着评论内在的层次关系和结构,从而体现了评论在认识上的某些一般规律.初学者有意识地观察、体会评论中那些往往习焉不察的过渡性语句,可能会对学习新闻评论,提高新闻评论的实战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讲授评论课的教员,我时常会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相对报道来说,评论是比较难于阅读的呢?(而一些新闻学院的学生和新闻媒体的从业者则常常会问:为什么我会觉得评论更难写呢?)我觉得,除了产生观点的判断力和论证观点的知识经验、逻辑素养这些因素之外,评论文本中语句之间的关系,也比报道中的语句关系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新闻评论是众多新闻体裁中比较难写的一种。而在新闻评论中,比较难写的是经济评论。如何写经济评论是个大题目,是需要专家和教授们深入研究的。《新闻实践》的编辑希望我写一篇有关怎样写经济评论的文章,因为有写经济评论近10年的经历,所以也就应承了下来,算是从业的感想吧。大家都说写经济评论难,究竟难在哪里?我看有三难:一是难在掌握经济走势,二是难在发现典型和问题,三是难在掌握经济规律。粗粗想了想,经济评论要写得到位,至少要把握好六个关系:第一,要把握好现象与本质  相似文献   

6.
以治史为长的徐复观,政论写作时明显多了一些历史的穿透力和厚重感。前不久,我所任职的凤凰网评论部组织策划了"有声之年——2015年度影响中国十大评论评选"。为什么要做十大评论评选?我们的期待有三:勾勒一张评论人眼中的中国问题之新闻地图,打捞那些渐行渐远渐无影的评论记忆,树立一个好评论标准的参照体系。关于好评论的标准,在"凤凰纵议院"访谈节目《好评论的标准是什么》中,我说好评论至少有四个标准,分别是选题价值、判断立场、人性标尺和预见性。按这个标准来衡量,徐复观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是表达观点的作品。而一篇评论中的主要观点就是论点。在评论的实际写作中,确定自己的论点,存在着一个难与易的选择问题,这里说的难与易,指的是论证论点的难度问题。一个论点如果不能得到充分论证,那它的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但一个论点如果无须论证,那么它可能也就没有传播价值。因此,论点的选择和确立,必须同时考虑到论证的难度问题。比如,在上一个学期我指导的评论写作练习中,针对今年6月陕西基层干部强制怀孕7个月的孕妇引产事件,一位同学设计中的评论作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从评论的写作过程看,立论是评论写作的第一道程序。立论,就是提出评论的论题和论断,也就是提出所要评论的问题和作者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见解。那么,且看我们的评论作者都有什么见解呢刁沈我读到的一些评论来看,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评论作者立论太简单化,太想当然了,常常是形而上学地看身份下笔写评论。譬如,只要是余秋雨在电视上多说几句,我们的评论一定说人家在卖弄文化;如果是演员罢演,那一定是耍大牌;女人开宝马撞了路边商贩,则招来富人霸道耍横的痛骂。暂且不说这样的评论角度能给人多少新的启发,单是这样的武断和片面.就很难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9.
吕艺 《新闻前哨》2011,(3):11-11
我觉得这次会议意义很大.不仅仅是对“楚论”和《湖北日报》而言,它还关系到整个党报评论未来的发展,乃至在未来整个党报的生存和发展怎么增加竞争力的问题。现在,评论已不约而同地被认为是报纸的强项。那么.党报的大评论怎么增强影响力?我认为.大评论要站在提高公信力、传播力的高度来增强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看了《湖北日报》刊发的23篇“楚论”,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传媒评论尤其是党报评论的竞争力究竟应该体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评论需要辩证思维.这是我搞评论多年来的深切体会,我以为,这也是一名评论作者重要的必备的素质.那么,什么是辩证思维呢?就是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变化的方法想问题看事情,切忌用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作为一名党报的评论工作者,尤其要很好地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去观察生恬、考虑事情、分析问题,力争做到评论观点准确无误、分析全面客观、使人口服心服.  相似文献   

12.
新闻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新闻评论是一个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如果评论的质量不高,受众就会找不着"根儿"。如何突破这个存在的问题呢?我觉得写小评论是个必由之路。有许多小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里很重要的一门学问。1985年,我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讲过22小时的新闻评论,根据录音整理成一本书《新闻评论写作漫谈》。我对新闻评论的一些观点,都在这里面。今天不展开来谈,只讲一讲党报新闻评论应该具有的风格,或者叫性格,也就是说,对党报的新闻评论应该有些什么基本要求,写好评论应该解决一些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4.
看了《湖北日报》刊发的23篇楚论,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传媒评论尤其是党报评论的竞争力究竟应该体现在哪里?在新兴媒体层出不穷,新的传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里很重要的一门学问。1985年,我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讲过22小时的新闻评论,根据录音整理成一本书《新闻评论写作漫谈》。我对新闻评论的一些观点,都在这里面。今天不展开来谈,只讲一讲党报新闻评论应该具有的风格,或者叫性格,也就是说,对党报的新闻评论应该有些什么基本要求,写好评论应该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大家对新闻评论有很多称呼,“报纸的眼睛”,  相似文献   

16.
我刚参加新闻工作时,认为当记者只要会写消息就行。有些老编辑曾要我练习写评论,并说不会写评论,就不能当一名称职的记者。可是我总认为,写评论是报社领导的事,不写评论照样能做记者。所以在六七年的记者活动中,一篇评论都没有写过,直到1956年  相似文献   

17.
评论好写不好写?年轻同事问这个问题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写.现在网络评论e纸风行,遍地都是"评论员".但这话其实只说了一半,就我个人感受而言,作为党报评论员,想要写出好评论,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18.
自1988年从事新闻评论工作以来,我撰写的评论,少说也有七八百篇。但若问最得意的是哪一篇,我还是选择发表在宁波日报上的《胡干清何以能胡干?》。这篇评论发出之后,社会反响强烈,有十几位读者来信揭发他们那里在“农转非”问题上“胡干”的情况。该文后被评为浙江省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从中,我也体会到了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翻阁了近一年半以来的“真理报"的国际评论文章.从这一段时期的"真理报"的国际报道来看,国际评论文章大体上有这样几类:(一)评论员评论;(二)观察家评论;(三)"国际评论";(四)"国际轻济原评论";(五).国际问题的短评和札记等.先说评论员评论.。署名"评论员"的评论,是代表报纸发言的一种评论,从内容来看往往是评论当前国际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或某一国的政局(如评论日本大选等)等等.篇幅一般较长,短者三千字,长者可达五、六千字.署名"评论员"的文章,还有以"国际评论"为题的一种.这种评论是粽合评述当前国际上重大部问题的文章,而不是像前面那一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翻阅了某省1983年至1990年的广播好新闻,其中获一等奖的广播评论有21篇。这21篇严格地说只有4篇是具有新闻性的评论,不到20%,而且其中3篇产生于1983——1985年。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广播评论的新闻性没有突出出来;二是广播评论的新闻性呈淡化趋势。我认为,如果不引起注意,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失去广播评论的特点,减弱广播评论的战斗力和生命力。为此,重新认识广播评论新闻性的价值,下大力气狠抓广播评论的新闻性,已成为广播新闻战线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