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诗歌史上创作联句诗的诗人不少,韩愈和孟郊作为历史上的大诗人,合作联句诗13首,他们在诗体的创立和艺术的钻研上有杰出的贡献。对联句诗历代都不乏讨论,但评价不高,甚至被称为"诗害",即使是韩孟也不例外,但是"诗害"之评却不免过激。  相似文献   

2.
钟嵘《诗品》对曹植评价最崇高,其中"情兼雅怨"一句,诸家有歧解。作者认为:"情兼雅怨"之"雅",是指《小雅》及其所代表的风格,"怨"是指《楚辞》及其所代表的风格。钟嵘认为五言诗有《国风》《小雅》和《楚辞》三源,曹植诗源出于《国风》,同时兼备《小雅》和《楚辞》的特点,故而最高。这一看法实质上初步确立了曹植诗的"集大成"地位,并得到后世批评家的认可和完善。只是到宋代以后,曹植的诗名和地位骤降,"集大成"的桂冠被杜甫专有。但曹植对于诗歌,从题材到技法、从风格到体式都能集众家之长而又有多方面开拓,从而成为中国诗史上第一位集先秦汉魏诗之大成的诗人,他和杜甫是中国诗史上仅有的两位具有"集大成"地位的诗人。  相似文献   

3.
葫芦诗是一种戏称,乃"照葫芦画瓢"之意,是指按前人诗作的格式作部分词句上的改动后,赋予诗作以新的内容的诗体。这种诗表面上看是"拟古",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别有一番趣味。唐朝诗人贺知章写有《回乡偶书》:"少小  相似文献   

4.
葫芦诗是一种戏称,乃"照葫芦画瓢"之意,是指按前人诗作的格式作部分词句上的改动后,赋予诗作以新的内容的诗体。这种诗作表面上看是"拟古",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别有一番趣味。唐朝诗人贺知章写有《回乡偶书》:"少  相似文献   

5.
辘轳体     
<正>"辘轳体"也称"轮回体",是诗体的一种,多成组出现,皆与主题相关,因其衔头接尾、可以像辘轳一样旋转而得。相传为宋代秦少游首创,而以苏东坡诗为最佳,主要形成于明、清时期,是当时盛行的一种诗词游戏。现以当代诗人、书画家单人耘先生创作的一首辘轳体诗为例进行说明。这首辘轳体诗仅用13个字,能成诗6首,具体如下:七言:一痕秋月曲如钩,月曲如钩上画楼。钩上画楼帘半卷,楼帘半卷  相似文献   

6.
杜甫为"诗圣",于诗有"集大成"奠基与开创之功。从称谓上定义,誉为诗圣,"集大成"诗人;从流变上明义,中唐以降,杜诗分流,两宋之后,杜诗兴盛;从诗作上释义,风格迥异。诗风演义,定格沉郁顿挫。  相似文献   

7.
"古选"这一诗体屡屡出现在元明清诗文集中,与明代复古文学思潮之间关系密切。然而,对于"古选"这一重要诗体,学界对其内涵存在误读。事实上,"古选"虽说是在"《选》诗"及"选体诗"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但在明人的视野中,"古选"指的是与乐府、歌行等诗体相并列的一种五言古诗,其主张取法汉魏,运用古语、古韵进行创作,志在恢复包括《文选》在内的汉魏诗歌的古典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白诗之"清"有与清淡派诗人相似的风格,同时也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李白之诗华藻其外而神骨自清.与清淡派诗人以淡致清迥然有别;清淡派诗人闲适而萎弱少骨,感情冷淡,李白之诗清而不弱,清而不冷,在清新之中注入了刚健雄厚的艺术因子.分析李白诗歌风格之"清"的独特之处,以期从另外的角度对清美诗歌风格的丰富性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9.
何逊因其诗歌清巧自然,时有健气,近律而不远古的风格特点,摆脱了齐梁之时绮靡的诗歌风气,成为南朝时梁的代表诗人。笔者尝试从诗体的角度探究何逊诗歌的源流,认为何逊诗歌受南朝乐府民歌、古诗和永明体诗歌的影响,逐渐形成其诗近律而不远古的特点,而在深入考察各诗体代表诗人之后,认为何逊诗歌取法陶渊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语言特点和谢朓情景交融的写景艺术。  相似文献   

10.
<孤独的割麦女>这首诗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人和情节",就事件而言是极其普通的.但是诗人通过想象和沉思使激烈的情感升华,使得普通的人和事在诗中呈现出不朽的韵味.本文将从这首诗的诗体、韵式、节奏、语音使用等几个方面分析这首诗的音韵特色,展示本诗的音韵风格及其对诗歌主题的烘托.  相似文献   

11.
就古典诗歌而言,其本质是抒情的,但也有一些诗人不甘拘泥于此,常常将在人生中觉悟出的"理"融进诗中,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然而单有"理",没有诗的形象,还算不得真正的诗,那只能是以诗的外在形式所讲的"理".清人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有理语."  相似文献   

12.
韩翃是大历诗人,列名于"大历十才子",然而,他的诗从情调、风格到体式上都和其他大历诗人大相径庭。情调上,韩翃诗不作苦语、怨语,情调明亮轻快;风格上,韩翃诗萧疏有致,色彩浓重,珠光宝气;体式上,擅长古诗,尤其是七古。  相似文献   

13.
《游园不值》一诗,从表意来看,诗人似乎说他没有进入园里,没见到要访的人,后人也多是这样理解的,但我认为这样理解不全对。一、“十扣柴扉”有“一”开此诗原题《游小园不值》,“小扣”一句原为“十扣柴扉九不开”。诗人若真是“不值”,为什么还要留这“一”开?所以,我认为诗人是在暗示:“门”还是开了。二、欲扬先抑巧设悬念这满园春色激发了诗人的创作冲动,然而园中景色众多,一两句诗岂能渲染尽致。于是,诗人跳出俗套,剪去“满园春色”的主体部分,只选“苍苔”、“小扣柴扉”和出墙的“红杏”做创作素材,这也是诗家常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方典型格律诗的十四行诗,在近现代被国内一些作家和诗人引入并尝试运用其进行创作。这其中就有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受德语诗人里尔克提出的"诗是经验"的影响,冯至的《十四行集》采用了西方十四行诗的形式,但没有严格遵守这种诗体的传统格律。而是在里尔克的影响下采用了"变体",即在节奏、韵式、节拍等音韵方面进行了突破。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十四行集》是冯至将十四行诗进行中国化的成功运用,也是其内心精神世界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5.
<正>"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新月派的新诗创作主张,由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三美"的艺术主张,主要强调诗在内容和格式上都要拥有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  相似文献   

16.
方回在《瀛奎律髓》选诗、评诗时,注重诗歌性情,强调诗抒情言志功能;同时认为"诗亦史"、"诗可以怨"、"诗可以伤",其均为诗人真实性情的抒发。方回重"性情"意蕴,否定当时理学诗派"以诗言理"抹杀性情、江湖派"穷而后工"不见性情的诗坛现象。后世"铁崖体"、"童心说"和"性灵说"是对其性情观的回应。  相似文献   

17.
2013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诗歌赏析题用王维《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五律一首.原诗云: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诗见《王右丞集笺注》卷七) 试卷16题: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 案:摩诘此诗,"过"凡两见.一为诗题——"见过"连用,解释为拜访,此无异议.一即颈联,为考卷出题点. 首联"松菊荒三径",出《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诗人自比渊明处士,以见品节.下句引庄周《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以显其学.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诗标准建设已成当务之急,一定要重视诗体、想象与意象。新诗标准应该分为“写什么”的标准与“怎么写”的标准两大部分,但是后者远比前者重要。好的新诗应该是艺术地表现平民性情感的语言艺术。新诗应该在内容(写什么)上放开,实现真正的多元,形式(怎么写)上做适度限制,必须重视诗家语和诗体等诗的基本文体特征,重视诗的艺术性。没有好诗人就没有好诗,与其对新诗提出标准不如对新诗诗人提出标准,应该适度提高新诗行业的“准入”难度,新诗诗人应该过语言关、诗的知识关和诗的技巧关,诗人要重视学养、技巧、难度和高度。诗人写作需要重视“想象”和“意象”。  相似文献   

19.
诗体是对诗的形式及文体属性的制度化,诗体建设难是百年新诗的最大问题。在我国学者倡导"诗体重建"不太受欢迎的形势下,由八位诗人在非诗歌中心泰国曼谷创建的小诗磨坊却成绩斐然,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成为新诗史上第三次小诗运动重要的"创作基地"和"交流中心"。小诗磨坊为"诗体重建"提供了经验:要把诗体建设视为系统工程,加强与社会联动,重视生产手段、营销方式和传播策略;尤其是要重视诗体的特殊生态,把诗体生态视为和商品生产场一样的交流圈,遵守社会运作系统的基本构建模式,重视知识轴心、权力轴心和伦理轴心,通过整体传播来完成诗体传播及诗体重建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新的课文类型,即将古诗根据诗的创作背景或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一个个故事,将"诗"包含在"文"中。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也不同于古诗,最显著的特征是:文中有诗,"诗"是"文"的故事中心和思想升华,"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文包诗"的出现似乎是一次课程上的创新,但这样的创新实际也伴随许多问题,笔者从"文包诗"的编写意图与编写情况,"文"与"诗"的辨析等方面分析"文"为何不能包"诗",指出"文"不能包"诗"的实质,从而明确"文包诗"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