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军 《英语辅导》2008,(5):80-83
文章从词语的情感语义角度分别对英、汉"终于"释义的表达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探讨其内在情感语义功能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2.
汉语和日语中色彩词语的语义和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既有相似之处,同时又存在较大差异。该文以"红"、"青"二色为例,通过对汉语和日语中色彩词语的列举和比较,考察中日色彩词语的语义和文化意义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不同语言所反映的不同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3.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大量动物词语,每种语言表述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出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本文就动物词语表述的语义进行结构分析,探讨其特点,进一步挖掘动物词语形成的规律,通过对汉英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的剖析,指出汉英语言中动物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在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时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维度情感模型为基础划分学习者学习情感,采用情感计算方法,定量表示学习情感和学习者性格,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情感计算值和知识体系难度划分来动态进行知识点推荐和交互。提出了基于维度情感模型的情感计算方案,用以建设现有E-Learning系统,增加系统的个性化推荐策略,提高系统交互性,从而达到增加系统效用,为学习者服务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表达情感的词语很大一部分是以身体经验和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并通过隐喻的方式构成的。隐喻可以分成死寂隐喻和活跃隐喻两种类型,这两种隐喻是相对来说的,并非绝对化的概念。情感概念的隐喻主要有3种构成方式,与之相对应的隐喻可以称为实体型隐喻、通感型隐喻和转喻型隐喻。  相似文献   

6.
考察语言中的生命范畴需要分析这样三个问题:一、客观世界中的生命概念;二、语言学中的生命范畴;三、有生词语的语义结构。从有生与无生对立的角度观察,词语可以分为有生、无生两大次系统。有生词语既包括与无生词语共有的语义要素,也包括有生词语特有的语义要素(主要如[±高权威义/低权威义]、[±称谓/非称谓]、[±阴/阳]、[±可控]、[±自主]等)。在有生词语中,按生命度的差异也可分为不同等级。  相似文献   

7.
在品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品读文本中的词语,只有充分体会到词语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内涵,才能让学生走近文本,收获深刻的体验。本文拟从角色体验、迁移运用和融入语境三个角度探析如何构建灵动的词语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汉英词语国俗语义之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的差异有下列几种类型;国俗语义基本相同;国俗语义部分相同;国俗语义不同或截然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注意汉英词语国俗语义的对比研究,对跨化交际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哈萨克语言学界一直重视分析与格名词性词语和动词谓语及其他词语的关系,然而迄今为止对这种关系的说明仍然存在很多缺憾,在与格名词作状语、宾语还是作谓语的问题上仍存在着分歧。通过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分析,探求与格名词性词语语义角色及与其他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进而说明与格名词性词语的功能转换条件。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学研究的核心是语义的模糊性,而词语是模糊语义最突出的载体。文章从语言基础、现实基础、心理基础、美学基础四个方面探讨模糊词语存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所谓“白”类词语是指包括“白”在内的以“白”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白”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白”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专用词语语义发生泛化,由单义变为多义而进入普通词语的行列,这是汉语词汇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重要表现,其特点是突破原有语义内涵,指称对象和范围扩大到专业以外。专用词语语义泛化的途径很多,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相似引申的方式。新时期专用词语语义泛化具有集中反映社会主旋律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词语修辞中的人文性审美特征,体现的是人性化的情感,是表达主体反映复杂浩瀚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汉语词语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设法增加词语的负荷量和附加值,用有限的词语,表达话语主体无限丰富的思维活动及情感.这就是汉语词语的语义具有多样性、多层面性和巨大弹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汉蒙两族的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白”系词语,这反映了其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认知的一般规律。但由于两个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不同,其象征意义也有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词语的概念意义上,更多的则表现在语义所附加的象征意义上。  相似文献   

15.
所谓“半”类词语是指包括“半”在内的以“半”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半”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半”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书面文字材料为线索,考证了"活宝"、"现世宝"、"活现世"三个方言词语的源流,辨别了它们之间的语义、词性的差异,并分析了地域属性。  相似文献   

17.
词语的象征与联想意义与各个国家的社会生活、逻辑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也存在于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花木词汇用语.汉、英两种语言中花木词汇用语在联想意义上有三种情况:语义对立,语义重合,语义空缺.词语联想与象征意义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章试图从这三方面来探讨汉英语言中植物词汇的差异,从而反映出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词语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负功有不同情感色彩的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却往往很难处理。因为词语所负载的情感色彩是可分有别的,而且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恰当地处理好英汉词语的情感负载的对应关系,才会有更精彩的译作。  相似文献   

19.
词语在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课堂中,我们需要对文字去触摸、去感悟,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在词语教学中,我常用的一个策略,就是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揣摩,用心灵去体会词语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词语的锤炼,是我国传统的修辞艺术,自古用之。本文所探讨的“词语的锤炼”,是指从语义的角度,对词语进行最佳的选择。本文重阐述的是要掌握“词语的锤炼”这门修辞艺术,要对词语进行最佳的选择,必须实现不同程度上的四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