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珊珊 《文教资料》2012,(34):21-22
《史记》和《汉书》都是非常重要的史学著作,且二者关系较为紧密,汉高帝刘邦元年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的史实可互为佐证,现以中华书局出版的金陵局本《史记》作为底本,校以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先谦《汉书补注》为底本的《汉书》,对其中列传部分进行重新校读,以札记形式整理成文,期望对阅读和研究《史记》、《汉书》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知几最早最系统地将《史记》与《汉书》作了比较研究,内容涉及到史学目的、史学价值、历史编纂学、语言、缘辞等许多方面。比较中既有肯定《史记》的,又有肯定《汉书》的,但是扬班抑马的倾向是很明显的。这一研究具有创造性,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史记》、《汉书》都记载了“鸿门宴”这一楚汉斗争中的关键大事。《汉书》是依《史记》增删改易而写成的.写作时间又相距不远.但二者在语言表达上却大不相同,彼此异趣。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进行比较研究的极好材料。本文试通过《史》《汉》两书所写“鸿门宴”的比较.来认识这两部史学巨著的不同。进而理解《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这一精彩片段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认为两晋六朝"迁书既美善,引起学者研究兴味,社会靡然向风。"而著者在阅读《隋书·经籍志》过程中发现,唐代以前对《史记》和《汉书》的接受和研究著作极其不均等。事实是《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文章探讨唐代以前《汉书》和《史记》的接受情况,并分析"《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谢春杨 《考试周刊》2011,(31):215-216
本文将《史记》"南越列传"和《汉书》的"南粤传"篇目进行比较,从而考察司马迁和班固两人在治史方法上的异同。虽然司马迁和班固两人在民族观上态度迥异,但两人的治史都是沿着实证、考证、详实记载的路线发展。司马迁是史学实证的开山鼻祖,而班固则在撰写《汉书》过程中对司马迁的史学实证精神有了一定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背景链接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顺阳人。其所著《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是我国史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东汉班固作《汉书》,其中78篇沿用《史记》原有篇目,虽然在原有文句的基础上作了剪裁删削,但仍然保留了大量可用于比勘的异文材料。这些异文材料是研究《史记》版本、校勘、史实出入的较有价值的材料,并可由此上窥《史记》《汉书》古本之貌。《史记》《汉书》对校是《史记》校勘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运用他校与本校的方法对《史记》《汉书》九处异文进行校勘发现,《汉书》的确能对《史记》起到订正作用,同时也可以发现《汉书》的校勘问题。  相似文献   

8.
兰州大学文学院王可端在《从神到人——由《史记》到《资治通鉴》看刘邦形象的演变》一文中指出:《史记》、《汉书》与《资治通鉴》是我国著名的三部史学和文学著作。《史记》、《汉书》对圣人进行神学渲染中,数刘邦最多。在世袭制社会中。刘邦以一介平民而成为天下帝王.当时的人们是很难理解的。司马迁与班固都试图为其寻找合理性.二人虽然都描写过有关刘邦的一系列异闻,但二入的出发点却不同,司马迁描写神秘文化是为了探寻刘邦成功的原因.而班固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为刘邦建国登基寻求合理性,作神学宣传,强调天意或天命。  相似文献   

9.
背景链接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顺阳人。其所著《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是我国史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史记》“近于圆而神”,《汉书》“近于方以智”,这是马班比较研究的传统论点,但历来谈及此问题的学者都本于章学诚,很少注意到顾炎武也有相似的论点。我们从文献学的方法出发,对《汉书》和《史记》进行比较,钩稽出《汉书》对《史记》做了挪置的材料,对顾炎武的论点进行了再阐释,从叙事手法的角度重新论证了《史记》“近于圆而神”、《汉书》“近于方以智”的传统论点,使其更加充实有据。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史记》《汉书》过程中,颇感其记述及注释有可疑之处.今摘取其中三例,求证于方家:梁玉绳关于《史记》《汉书》所载张良卒年皆误的说法并无根据,实则二书皆存正确之可能;公孙弘年寿及生年《史记》《汉书》所载相异,是历法中并本、除本的区别;《史记》所载汉武帝元光年号非司马迁本记,应为后人所追记.  相似文献   

12.
试论赵翼对《史记》、《汉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汉书》作为纪传体通史和断代史的开山之作 ,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书关系密切。但二书作者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其著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分歧的、甚至错误的记载。清代考据学家赵翼在其著作《廿二史札记》中 ,对《史记》、《汉书》以及二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 ,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对推动后人的研究工作 ,颇具启迪作用。笔者深入分析和总结了赵翼的研究成果 ,并对其考证中的疏漏也做了补证。  相似文献   

13.
孙利政 《文教资料》2013,(29):25-26
《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部典范之作,《汉书》100篇中有55篇与《史记》内容重叠,可以相互参校。本文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主,通过与《汉书·韩信传》相关部分的比勘,对其中的一些异同试作分析,刺取六则,求正与方家。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三余     
背景链接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少而好学,有志于史学,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西晋灭东吴统一全国后,陈寿开始撰写《三国志》,唐朝房玄龄在《晋书·陈寿传》中评价他:“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相似文献   

15.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封建正史的又一部名著,“抒下情而通讽喻,宣上德而尽忠孝”、“润色鸿业”是班固创作《汉书》的指导精神,《汉书》成了帝王将相的家谱,“实录”精神远不及《史记》。虽然如此,但《汉书》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还是作了一些较为客观的反映,对《史记》的实录精神还是有所继承的。  相似文献   

16.
《史记》、《汉书》与《资治通鉴》是我国著名的三部史学著作和文学著作,三位作者都记录过有关刘邦的一系列轶闻,但由于对待这些轶闻态度不同,使这一历史形象经历了由血肉丰满的凡夫俗子到真龙下凡的英明之神再到客观历史人物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史记》诸表的问题很多,有的文字脱、衍、错格,有的纪年舛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史记》、《汉书》诸表年数差异及本身歧义的地方提出粗浅的看法,在考订《史记》诸表的同时,对相应的《汉书》诸表也多有补正,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8.
自历史散文的进程观,《汉书》在文学史上与《史记》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汉书》具有严谨有度而又曲折多变的结构,其语言典则而不乏灵动,情感虽内敛而仍然丰富,其刻画人物,每于细微处显精神。《汉书》在叙事体例、叙事内容及语言锤炼方面更为精当。与《史记》雄放酣畅的风格不同,《汉书》整体上呈现一种在严格法度之下具有的从容娴雅之美。  相似文献   

19.
自历史散文的进程观,《汉书》在文学史上与《史记》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汉书》具有严谨有度而又曲折多变的结构,其语言典则而不乏灵动,情感虽内敛而仍然丰富,其刻画人物,每于细微处显精神。《汉书》在叙事体例、叙事内容及语言锤炼方面更为精当。与《史记》雄放酣畅的风格不同,《汉书》整体上呈现一种在严格法度之下具有的从容娴雅之美。  相似文献   

20.
敦煌本《捉季布传文》的故事原型来自《史记》、《汉书》中的季布故事,其情节更加完善,人物更加丰满,不仅一改汉代史传文学简略质朴的叙事风格,而且整体变化尤为明显。文章通过探讨《捉季布传文》对《史记》中季布故事的拓展,探究了唐代俗文学的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