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作家阿里木江·斯马义的长篇小说《孤独世界》中描述的在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当中的各种风趣,淳朴,憨厚等心理特点和以各种渠道反对改革,对改革实践的各种不理解等生活景象。特别是作家塑造好麦苏木·塔兰性格,形象地描述了他为了缅怀先辈而不理解改革精神,不愿搬迁老居民点,最后因老房屋倒塌导致其老婆死亡,他得到一处旧水磨等一系列生活情景,宣传了维吾尔族农村改革精神,描述改革成果。文章主要对小说中的以麦苏木。塔兰为典型的农民心理特点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2.
贝娄从人与金钱关系的异化现象出发,揭示了整个世界的荒诞、畸形和错乱。同时.以大量笔墨描述了现代人对其存在的暧昧性多余性的自觉以及厌烦心态、死亡恐惧等一系列痛苦而虚无的存在体验,体现了存在主义关于“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这一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3.
“死亡”与“永生”一直是艾米莉诗歌的重要主题,她一生共写下五六百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在这些诗歌里,她不止一次地从特殊视角,以起死回生者的身份来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死亡全过程,并对周围人们对其死亡的反应作了大胆的想象和精湛的描述.章文尝试依据无意识理论,挖掘其醉心于以“死亡”为主题的最深层次原因,进而阐释出文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死亡是曹禺早期剧作着力表现的主题之一,“性爱-死亡”、“出走-死亡”所形成的“罪恶-惩罚”模式是曹禺对人类悲剧命运规定性的独特理解。通过对死亡现象的诗意描述,曹禺表达了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葛亮  程娟 《文教资料》2007,(16):104-106
死亡的主题在常人看来是伤感凄凉的,而狄金森凭借对死亡的浓厚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死亡描述得有血有肉,有形有体。她将死亡看作是“回归”、“超脱”和“永恒”,给死亡赋予了至美的意味,反映了其对生死问题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6.
李梅 《钦州学院学报》2009,24(4):102-104
最富热力的情爱和凝固永恒的死亡是劳伦斯最为关注的主题,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死亡背景.作品中关于死亡的描述,劳伦斯表达了他对工业革命和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各种悲剧的谴责与否定,也打上个人经历的印记.  相似文献   

7.
李和祥 《沧州师专学报》2004,20(3):29-29,39
描述了MPEG所推出的一系列标准,并对标准的内容和实际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死亡是生命流程中的最后一环,因其是对生命的否定而被人们所普遍忌讳,但不知死足以知生。毕淑敏以悲悯的情怀描述死亡,希望唤醒人们的死亡意识,从而珍视生命,重视生存质量,生在意义,表现了她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9.
唐代杰出诗人李贺的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死亡氛围,诗人以浓烈的色彩、奇异的想象对死亡世界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并追寻死亡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体味着死亡的孤独,又对死亡怀有梦想,这缘于他独特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孙维林 《文教资料》2007,(24):107-109
美国作家爱伦·坡因其作品中大量的死亡主题而备受争议。本文通过对其死亡主题小说的创作原因和具体表现的分析,得出结论:悲惨的生活遭遇和独特的创作原则导致坡对死亡主题的不倦探索;而对死亡的各种描述则表达了坡对于死亡的痛苦之后是美好的新生的渴望和通过书写超越现实,灵魂获得净化和永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李佳 《华章》2012,(16)
侵权致人死亡是最严重的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侵权死亡赔偿制度是为了弥补该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而建立的,规定了侵权死亡赔偿的内容、范围、计算标准和请求权主体等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侵权责任法》确立了一系列关于侵权死亡赔偿的规范,时于解决司法实践当中长期存在的争议和法律规范间的冲突有关键性的作用.但是该法律对侵权死亡赔偿的规定仍然存在避开争议、对关键性问题解释模糊不清、实践难以操作等问题.完善我国的侵权死亡赔偿制度,必须建立独立、统一和完整的侵权死亡赔偿制度,必须在侵权责任法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赔偿的性质、范围、计算标准和请求权主体,解决实践中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杨欢欢 《海外英语》2011,(6):269-270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最为成功的短篇小说之一,描述了主人公哈克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理挣扎,忏悔以及最终对死亡的超脱。从对比中不难发现哈克的形象是对同一时代另一天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影射。  相似文献   

13.
刘敬 《华章》2010,(10)
存在主义是第一个把死亡问题作为根本性的哲学问题加以探讨并建立了相应的哲学体系的西方的哲学思潮,其思想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本文从西方存在主义的死亡观论述出发,结合现阶段由于思想政治内容中死亡观的缺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阐释存在主义的死亡观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桂芝  杨旭 《考试周刊》2010,(35):27-28
现如今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旋律,但是死亡也随处都在,比如局部战争、自然灾害、人正常的生老病死等所带来的死亡。人类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在其作品中都有对死亡的描述,海明威是一位伟大的战争小说作家,他的一生中面临着很多的死亡,他的作品是其丰富的人生体验的展现,因此对死亡的描写非常多。读者通过对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男主人公们对待死亡的态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处于不同时期的海明威,对待死亡有着不同的看法:由早期惧怕死亡到后来直面死亡。对海明威死亡观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要惧怕生活中的死亡,要勇于直面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直接指称主义和描述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最近两年,由于二维主义的崛起,引入了新的语义学方法和模态观念,双方展开了新的争论。索姆斯对二维主义的描述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入批判,查尔莫斯则认为他所主张的认知二维主义能够很好地兼顾直接指称主义和描述主义。这一争论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支持流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和动态因素的描述,提出了柔性工作流的动态层次描述方法,使得流程设计人员在流程定义阶段定义的主流程可以在任意时刻由子组织的负责人进行细化和扩充.为保证动态层次描述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讨论了动态层次描述的一系列约束规则,确保分解后的流程与原有流程实现无缝衔接.该描述方法支持对不可预知的非确定性因素的描述,支持业务流程的动态层次描述以及组织机构的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柔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沈琴 《考试周刊》2011,(5):235-236
文章描述了豪豪同学在书屋里的一系列行为,并针对这些行为提出了针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其边缘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现象进行了描述,对边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扭转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问题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死亡教育是幼儿园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消除幼儿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心理,获得安全感,形成正确的死亡观具有重要作用。在对我国幼儿园死亡教育已有研究和实践现状进行梳理后发现,我国幼儿园死亡教育的研究较少,研究中很少涉及幼儿园死亡教育的实然状态,多是对死亡教育应然状态的描述;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缺少对死亡教育的关注,缺少对幼儿园死亡教育的内容、形式、实施途径及过程的研究。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幼儿园死亡教育的文化性、价值合理性、实施途径多样性等方面对我国幼儿园死亡教育进行反思,以推动此研究及实践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死亡意识是贯穿陈染作品的一条主线,与陈染表现女性的自主意识相比,死亡意识是贯穿于创作中更为久远并长期存在的内容之一。本文从分析陈染对死亡问题的描写和思考入手,力图对陈染死亡意识作勾勒式的描述和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