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朱天文是台湾眷村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十几年的眷村生活经历对她的文学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从其小说文本入手,把握眷村情结在其小说中的具体表现,探求眷村生活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眷村书写,事实上是从后设的角度所作的界定与分类,它是在眷村行将消失的时候,眷村第二代为留住记忆而创作的体裁各异的作品。眷村文学不仅记录了眷村从兴建到拆除的过程,对台湾社会和台湾文学具有积极而重大的影响,而且从历史、家族、文化等方面展现了与大陆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3.
向红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5):119-122
作为土家族文化代言人的当代土家族作家,他们在其文本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土家族群的建构意识.本文主要以土家族作家孙健忠为个案,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探讨了当代土家族作家文学中族群意识的建构表现.  相似文献   

4.
台湾眷村文学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以朱天文为代表的"眷村"二代作家,其对于眷村情结认识所经历的复杂变化,随着时间演化以不同形式的文本表现出来,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体验与心理轨迹。以朱天文笔下的眷村书写为切入点,展示作家对眷村意象的把握和体认,探究其之于作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台湾女作家笔下的眷村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眷村文学在台湾,不仅仅意味着1987年"解严"以来愈发彰显的一种创作现象,更重要的是,太多穿越时空的家国故土记忆,太多离散异乡的人生沉浮和成长轨迹,使眷村文学成为1949年漂洋过海的一代大陆人的沧桑命运写照,成为台湾外省人政治文化认同与现实生存境遇的真实镜像.其中,台湾女作家笔下的眷村书写,更标志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坛存在.  相似文献   

6.
台湾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也是原住民族群文化日益衰落的过程。原住民族群文化的黄昏处境引起了原住民知识分子的高度警觉。为拯救濒临消亡的族群文化,不断成长中的原住民文学自觉地进行抗争。在文学场域中坚守族群文化的主体地位,找寻和重构失落的族群文化。  相似文献   

7.
台湾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也是原住民族群文化日益衰落的过程。原住民族群文化的黄昏处境引起了原住民知识分子的高度警觉。为拯救濒临消亡的族群文化,不断成长中的原住民文学自觉地进行抗争,在文学场域中坚守族群文化的主体地位,找寻和重构失落的族群文化。  相似文献   

8.
清领台湾时期闽粤两省的客家人与福佬人在原乡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冒险来台讨生活。伴随他们来台的是原乡的祖籍神,福客移民希望在新拓之地得到祖籍神明的庇佑。随着移民在台湾的拓垦,原乡的祖籍神在台湾传播开来。福、客族群在拓垦过程中的错综复杂关系,最集中、最完整地体现在民间信仰。来自原乡的祖籍神是福客族群在协作拓垦时期的共同守护神,是族群关系紧张、族群意识高涨的标识,反映了福客族群的最终融合。透过客家民间信仰在台的变化,可以看到其背后福客族群关系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清领台湾时期,台湾社会动乱不断,其中历时最久、波及最广的是所谓"三大民变"。在这三大民变中夹杂着复杂的族群关系,民变的起事者是漳州籍或泉州籍的福佬人,客家人则站在对立面,充当义民。对于民变中族群冲突的认识,不论是清廷或是民变领袖都经历了一个过程,他们都曾试图消弭不同族群之间的冲突,建立一个泛族群的联盟,但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族群分类"的矛盾并未消失,又孕育着新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简介台湾“民主”和族群关系的大致状况,探讨台湾“民主”对族群关系的恶劣影响,指出西方式“民主”是导致族群对立的主要原因,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历史进程的转换和感情意识的迁移,致使两代眷村人在不同历史境遇下具有不同的感情内涵,反映在眷村小说中即出现了以早期的思国还乡、反省追忆和中后期的无根焦虑为主要内容的情感表达,给台湾文学带来了别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由于出身眷村,眷村在朱天文小说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题材。从最终描写和谐融洽、充满温情的眷村生活,抒发将"中华民国"作为"永生恋人"的赤子之情,到渴望逃离眷村的梦魇,投入大都市的怀抱之后顿感困境重重,再到在全球化的背景里讨论物与人的关系,朱天文的眷村小说始终探讨着族群的身份认同议题。  相似文献   

13.
朱天文的小说以写实的写作手法和华丽苍凉的文字反映了台湾文化及文学的变迁。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她的小说中带有眷村的印记。又因所处身份及所处时代变幻的关系,朱天文对自身的眷村情结做出了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各族群之间的关系并1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和谐发展,族群关系异化与族群分层现象进一步加剧与恶化.族群的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居住格局和文化认同及政府的调节与引导等因素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和族群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族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根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关键,居住格局的差异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基础,文化认同的差异是制约族群关系发展的前提,政府对族群关系的调节与引导不当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桎梏.族群分层现象的出现加剧了族群关系的异化和居住格局的隔离趋势.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各族群之间的关系并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和谐发展.族群关系异化与族群分层现象进一步加剧与恶化。族群的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居住格局和文化认同及政府的调节与引导等因素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和族群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族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根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关键,居住格局的差异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基础,文化认同的差异是制约族群关系发展的前提,政府对族群关系的调节与引导不当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桎梏。族群分层现象的出现加剧了族群关系的异化和居住格局的隔离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诠林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2-15
在台湾日据时期,许多台湾作家在岛外创作了为数可观的文学作品。此类因诸多不同原因在台湾之外创作的台湾作家作品,即所谓"岛外写作"(Exodus Taiwanese Writings)。这些文本在台湾岛外问世后,都又或早或晚地传播到台湾。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又可谓之"归岸文学"。这种"归岸文学"对台湾岛内留守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薪传、对台湾文学吸取其他地区进步文化而发展自身,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以该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意识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19世纪女性作家创作意识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因素,进一步探讨了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对女性文学繁荣、教育事业发展、女性意识形成、思想文明进步等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学创作与作者的主体意识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在多民族国家的文学活动中,作者的族群身份对主体意识的建构和表达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畲族至迟在隋唐之际就已经形成于闽粤赣边区,有鲜明的民族性格、文化特色和强烈的族群意识。随着客家先民大量入迁并与之杂处,受封建统治势力欺压和占统治地位的汉文化影响下,畲族被迫"汉化",族群意识削弱直至丧失。新中国建立后,畲族族群意识复苏。这种历史流变反映出了客家与畲族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羌人和吐谷浑是西北史上两个重要的古代族群,关于浑、羌族群关系曾有“羌化浑”及“形成新族群”的两个不同的结论。本结合现有史资料详细地考察了羌、浑族群互动、社会结构同化、族群权力分布、族群意识、族群身份认同等状况,得出了羌、浑族群关系处于互化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