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V什么V"构式在表达否定含义时,既可以表达"禁止或劝阻"的语义,也可以表达"不应该这样"的语义。它具有简洁性的特点,表达否定含义时带有斥责语气,主观色彩较强。这些语义、语用特点是因为"V什么V"构式是"V什么"和"什么V"的叠加整合。"V什么V"的认知模式是"V什么"和"什么V"认知模式的叠加整合。  相似文献   

2.
“X出了个NP”格式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歌词"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引出"X出了个NP"这一特殊的出现句格式,通过对该格式合格度的考察,指出这类出现句所暗含的特殊附加意义及伴有的强烈主观感情色彩,并从语用、认知等多个角度对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的“没法儿”由述宾结构词汇化演变而来,多用于口语。语义上,“没法儿”既可以表达客观否定,也可以表示“不可能及绝对不会”(含肯定语气),还有“达到极限”(含夸张语气)的义项;句法上,可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尾,可与其他动词共现,且常与副词连用,其后接成分主要是谓词性成分;语用上,具有主观强化功能、焦点凸显功能以及互动性功能。“没法儿”能灵活适用于不同句类,但不能出现在祈使句中。  相似文献   

4.
双重否定是在同一个句子中(可以指单句也可以指复句和紧缩句)用两个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的一种句式.按照结构形式,双重否定可以分为单句中的双重否定、复句或紧缩句中的双重否定和带有否定词的反问句三种形式.双重否定的否定焦点的确定应该从句中第一个否定形式的否定焦点出发,主要存在四种情况:第一个否定词后带有"是"字的情况;两个否定词否定焦点为其后成分,且不为同一事物的情况;两个否定词连用的情况;第一个否定词否定整个第二个否定形式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什么"可以在语用上对对象进行否定,"什么"既可以强化否定的力度,使语气更强烈,色彩更鲜明,表达说话人不同的情感或态度,还可以弱化否定的力度,使语气更加委婉、含蓄。"什么"的这种否定具有不同的等级,利用【获益】和【受损】这两个语义特征,可以区分"什么"的强式否定与弱式否定。  相似文献   

6.
"X什么Y"格式是一种高频使用的口语表达方式,表达说话人心中对某事、某现象的疑问,主观否定认识或主观评价,具有强烈的感情倾向,并带有明显的自我印记。经过对诸多语料的分析,"X什么Y"格式具有三种格式义:表疑问,表否定,表任指。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爱XX”格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的特点,发现“爱XX”格式句法功能丰富,可以充当谓语、宾语、定语,还可以充当分句或单独成句;“爱XX”格式语义丰富,具有随便义、不满义和否定义;“爱XX”格式在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下,主观色彩强烈,焦点信息突出,其后的词语更凸显了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冗余否定格式"不要太A"使用否定表达的方式传递肯定的内容.在句法特点上表现为:A只能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格式中"不要太"省略后句艾不变;该结构用于感叹句中,句末常跟语气词"噢、哦、啊、哪"等.在语义特点上表现为:该结构包含了一个肯定的强程度的语义预设,再用否定形式转喻肯定的意思.在语用特点上表现为:该格式的表达效果是强调感叹语气的作用:该格式焦点和强调成分在"太A":该结构表示的是说话人主观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谁让+X+VP"与"我让+X+VP"是两种常见的结构。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系统探讨了二者的异同点。研究发现:两构式均可表达否定义;在语用上表达反预期信息与主观情感色彩;不过,这两个结构在句法分布是否隐现、表达责任、禁止义及主观评价功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咱"是北方口语化的一个称谓词,属于俗语范畴,带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具有丰富的语用情态,既能表达亲密喜爱的情感,也能表达倨傲不满的情绪.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用例中可以看出, "咱"在不同的语境中实现了多种可能的语用含意,显示出独有的话语情态.  相似文献   

11.
鹤壁方言中的副词“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壁方言中的"光"用在动词性成分前时表示"老、总"或者"必然、还会",用在名词性成分前时表示"全、都"。"光"还可以表达过去、现在或将来三种时体,而且根据其时体和言者的立场",光"还可以带有赞赏羡慕、不满担忧、吃惊等多种感情色彩。我们结合"光"的语法化和主观性来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芸华 《文教资料》2008,(11):26-27,45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揭示了平时用来询问原因与目的的"怎么"和"为什么"的差异,指出了"怎么"源于说话人对事态发生与预先所想不舍而引起疑问,也就是说"怎么"总是有预设的."为什么"源于说话人由于未知而引发疑问.它们由于不同的原因在一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语用否定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3.
“哪里”类固化结构使用于对话语体,处于应答话轮的开端、中间或末尾,表示对听话者观点的回应,具有较强的话语功能,另外还传递出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和感情色彩,表现为自谦或否定的情态功能.“哪里”类固化结构的语用功能基本一致,主要与其结构上的同源性有关.这类结构的固化是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起作用的结果,同时,结构省缩、语境吸收也发挥了作用.文章最后讨论了“哪里”类固化结构表达委婉否定的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22,(1):69-76
"很+量成分VP"以"很……量成分"为焦点框架,实现量级互动,达到量的"中和"。文章从该构式群的结构形式和语义特征、语用意义和语用动因几个方面重新挖掘,认为构件"不定量VP"的语义内涵为[-极端量][-真实量],构式整体表达主观高量。"很+不定量VP"通过量的迂回表达,达到传递主观感情、凸显VP性状、委婉柔化语气的效果,是一类具有反预期/合预期的语用意义的构式。背后的语用成因有来自认知和礼貌原则的因素。量范畴和情态之间是一个连续统:高量>夸张强化>主观性、委婉性。  相似文献   

15.
"既不A也不B"与"neither A nor B"是汉英常见的并列否定结构。从句法、语义与语用三个维度系统探讨了汉英这两个并列否定结构的异同点。研究发现:两者均表达选择的构式义;在语用上表达或贬或褒或中性的感情色彩;但两结构在句法分布和A、B的性质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从来"句的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深层语义及语用角度重新审视时间副词“从来”所在句子即“从来”句,可以发现在表层句法结构和意义背后隐藏着人们使用“从来”句的主观心理认知基础,即对某一主观事态的强调申明,或对某一客观事态的强调评断。“从来”句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论在否定句还是肯定句中,说话人对前文或隐或现的某种个人看法或公认看法的积极否定提供了“从来”句的语用前提和背景。  相似文献   

17.
当客观事实与说话人心理预期偏离时,副词“才”与“就”都是言者主观小量立场的表达手段。句中只有一个表量的成分时,其出现在“就”或“才”之后,并与该副词在语义上密切相关,体现主观小量。两个副词的不同之处在于,句中出现两个与量相关的成分时,其分居副词前后,“才”仍只与其后的量相关,“就”却与其前的量相关。另一个与副词无关的表量成分仅用作对比来凸显量之小。副词“才”与“就”这一核心语义并不受语义指向和焦点位置的影响。焦点和两个副词一样,都是凸显言者立场的手段,其作用是激活相关预设,以顺利展开会话涵义推导,传达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8.
由动词短语"真是"充当谓语中心的句子,其语用意义主要是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真实性的判断和肯定说明。但这类句子有时表达的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真假判断,而是高于字面意义上的言外之意。这主要是因为这类"真是"句里充当宾语的名词性成分(NP)运用了认知上的转喻。对于孤立的句子来说,"真是"句的宾语是褒义词的,就表达了说话人赞许的感情;宾语是贬义词的,就表达了说话人厌恶的感情。但"真是"句的这种言内意外的功能,即反语的运用,更多地要依靠上下文语境才能判定。  相似文献   

19.
"不"在现代汉语中除了作为重要的否定副词,其表示非否定作用的功能不能忽视。在日常交际与文学创作中,"不"使用一些特定的具体格式可以起到加强语气、表达某种主观意义、表达某种语用意义的作用。本文通过采用具体语料分析,就"不"在表示非否定含义时的三种语法功能及其具体格式应用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X什么X”句式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示否定的反问句式。该句式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句式中“什么”两端的词语相同,主谓结构是其基本的句法结构;该句式的基本语义特征是表示否定,具体的句子中有一些具体的语义特点;该句式否定语气强烈,主观感情色彩强,具有表达不满与谦逊、客气的双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