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曾当过建筑工人、编辑。1978年与芒克创办《今天》。出版主要诗集有:《北岛诗选》(1986)、《在天涯》(1993)、《北岛诗集》(2003),及散文集《失败之书》《时间的玫瑰》(2006)等,作品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出版。这里选出北岛的《回声》和《黑色地图》两首诗进行赏读。  相似文献   

2.
徐晓的《半生为人》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集,她以个人的经历为原点,回忆了她的丈夫周郿英,她的精神导师赵一凡,他们夫妇的挚友史铁生,还有因为《今天》而聚集的理想者:北岛,芒克,陈迈平,刘羽,田晓青……在流淌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不同角色的徐晓。作为一个敏感且自尊的个体  相似文献   

3.
寿凤玲 《时代教育》2007,(8Z):150-150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一般认为“朦胧诗”是从1978年北岛等人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当时活跃于《今天》杂志的诗人有舒婷、顾城、扬炼、江河、梁小斌、芒克等。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和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近日,诗人、文学家北岛的首个摄影展《零镜》在北京798艺术区的香港当代美术馆展出,为期一个月。展览展出的12组作品(14张照片)是北岛最近十年来在摄影方面的影像积累。在《色调》组照中:《色调一》是在火车上,随手抓拍的窗外呼啸而过的绿色植被;而《色调二》展现的"抽象色块",则是北岛与汉学家顾彬参加某次诗歌活动时,截取  相似文献   

5.
走吧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心敲击着暮色的鼓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面上溢出走吧我们没有丧失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走吧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走吧路呵路飘满红婴粟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1978年前后,他和诗人芒克创办《今天》,成为朦胧诗歌的代表。1989年4月,北岛离开祖国,先后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居住。他出版了多部诗集,作品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曾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朦胧诗”发韧于十年动乱中成长起…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盯着这两个字足有一分钟。今天,可以是一本著名民间杂志的名字,使你想到北岛,芒克、多多或者欧阳江河;可以是一个被抽象出来的泛指:当下的,充满朝气的,历史和未来之间交叉花园的一条小径;当然也可以是上海的2月2日,风和日丽,气温偏低。  相似文献   

7.
一套当代诗人的新诗精选本,内分《沉思》《追寻》《恋情》《漂泊》四册,各自成书。其中收有北岛、舒婷、芒克,顾城、梁小斌、傅天琳、张烨等许多朦胧诗初创时期的诗,也选有许多后来影响于诗坛的著名诗人,如海子、王家新,于坚、杨克、柏桦、翟永明、韩东、西川、黄灿然、伊沙、巴音博罗等,还有一些陌生的名字。足足有几百个诗人,原来诗坛还是这么热闹! 我本以为朦胧诗看不懂,读了几首发觉都能理  相似文献   

8.
在北岛的诗歌创作中,夜意象的营造是一个重要内容。北岛诗歌中的"夜",并非仅仅作为抒写情思的时空背景而存在,而是有着丰富深邃的内蕴。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形态、作家的心理构成以及创作的思维机制有重要关系。北岛诗歌中的夜意象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徐晓命运多舛。这位后来和北岛、芒克等人共同创办诗刊《今天》,激情洋溢但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女子,在文革中无辜卷入政治的漩涡,遭受了两年的牢狱之灾,当年她只有18岁。后来,她找到了生命中挚爱的另一半——周郿英,结婚,中年得子。但丈夫因为医生的一次误诊,身体每况愈下,直至卧床难起。徐晓奔波在家和医院之间,挣扎在挽留丈夫的生命还是不让他继续承受痛苦之间,身心憔悴。她付出了所有,但还是无力回天。丈夫走了,留下她和年仅6岁的儿子。理想的纯真与现实的险恶,刻骨的爱与钻心的痛,徐晓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将以怎样的心态和方式教会自己的孩子去认识这个纷繁的世界,去面对这个无常的人生呢?摘录了徐晓《半生为人》中写给朋友坚妮的一封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北岛的名句。写下《回答》之时,北岛不过二十啷当的年纪,胸中有郁气,吐之而后快。这是年轻人的诗歌,头角峥嵘,意气风发,镶嵌在它诞生的1970年代的背景,光从幕布后投射过来,长长的影子,倒映在"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北岛回忆,1970年的春天,他和同班同学去颐和园后湖划船。史康成站在船头朗诵:"解开情感的缆绳/告别母爱的港口/要向人生索取/不向命运乞求/红旗就是船帆/太阳就是舵手/请把我的话儿/永远记在心  相似文献   

11.
北岛诗歌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学史地位。从三个时期:"白洋淀时期"、"80年代"、"出国后",历时性地梳理出北岛诗歌的脉络,选取"时代"作为决定作家作品地位的主要因素,进而发现其诗歌与时代之间存在着契合与主流化、疏离与边缘化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凌宗伟 《师道》2013,(10):61-62
博文我在研究家庭教育时,看到了民国教育家刘百川先生写于1945年的《现代儿童教养研究》中的话:"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中国"教育"二字,实包含"教"与"养"两方面的意思。但是到了今天,大家对于"教育"一词的体会,好像是知识的灌输代替了教育的全体。也可以说今日的教育,在教师方面,只知"教"而不知"养",在父母方面,有的是"养"而不"教",有的是不"养"不"教",甚至有的是反"养"反"教"。  相似文献   

13.
论文由分析《今天》如何想象"自我"为"悲剧英雄"、如何指认"世界"为"他者"入手,描述《今天》的文学立场与文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把《今天》纳入"新时期"的文学格局之中,梳理《今天》作为"同人刊物"如何应对自身的规范化、秩序化,如何面对"伤痕文学"这一新时期"第一个重要成规",如何应对主流文学规范.以《今天》为中心,从这样的三重规范入手,深入新时期文学话语秩序的内部,尝试着还原"新时期文学"如何建构与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一直喜欢《乐府》,可能正是因着它与今天这张牙舞爪、过分现实的生活相去甚远。而《乐府》中那随处可见的"玄"也一如王菲歌中唱的"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与我如影随形。昨晚,我读《乐府》,见着好几首关于思念的诗。《伤歌行》里,说的是思念成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负面乌托邦"的代表作家之一、《我们》的作者扎米亚京说:"有些书籍具有炸药一样的化学构造。唯一不同的是,一块炸药只爆炸一次,而一本书则爆炸上千次。"在我看来,《江苏教育》的文字无疑是有力量的,在伴随我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它不断摧毁"昨天的我",甚至"今天的我",塑造出那个"明天的我"。——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双闸中心小学宋运来  相似文献   

16.
北岛论     
从人们对北岛的误读与隔膜及其与文学史之间达成的合谋着手,阐释了恢复“《今天》派”命名和重勘北岛文学版图之必要;以流亡为界碑,梳理了北岛流亡前的“废墟诗歌”之得失,同时从“常”与“变”之辩证关系的角度,详细地解读了北岛流亡后的“流亡诗歌”,归纳出了它们在思考诗人与母语之间的关系及其作为流亡者对祖国的深厚爱情、揭示生活与幸福的不真实性、个体话语存在之可能和难度、质疑本体论和逻辑世界、返乡的坚定指向及其困难等方面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陇人 《初中生》2011,(Z6):30-33
舒婷:原名龚佩瑜。上世纪70年代末,她和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人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致橡树》是其朦胧诗代表作之一。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相似文献   

18.
诗的荒诞首先源于被意识到的现实的荒诞,荒诞意识在诗中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对现实的否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朦胧诗"引发了一场大"地震",其最著名的代表诗人北岛无疑是"震中"。北岛以深刻的怀疑精神构成其诗歌深邃冷峻的风格,诗中展现了一个被扭曲、被异化的荒诞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被异化的人们,表现出浓厚的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19.
出国之后,漂泊在后工业社会的西方国家,北岛诗歌呈现出重要的变化,开始思索人类的生存、历史、时间等形而上的问题。荒诞的后工业社会是一个"需要修补的世界",作家"试图在艺术的自立秩序中或在自我的无自我意识深度中恢复整体性"[1]。上帝死了,世界崩溃了,但诗人没有崩溃,北岛正在用艺术警策人类。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叙事有神话与现实两个层面,但当作整体看。整体看《红楼梦》是女娲炼石神话的续篇,一部从天上延伸到人间的"新神话"。"新神话"是对人间"乐事"的考验,"考验"的中心是"情",结论是人生如梦,情缘皆幻。为行此"考验",《红楼梦》中除仙人、仙事、仙境的直写之外,其人间描写的环境也属"幻境",人事的描写也"偶见鹘突",人物的设计也属"幻形",非如读者通常认为的"真的人物",而是为"谈情"所"特制",是理念化、道具化和模式化的,不可以仅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理解把握这部作品。把《红楼梦》作为艺术看,过去以《红楼梦》所写为"宝、黛爱情悲剧"与"贾府兴衰"的几乎公认的看法肯定是片面甚至歪曲的,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