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由于其湘西小说的独特风格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家乡湖南凤凰县,那里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也有着原始的自然美和健全的人性美,所以对湘西这种弥漫着浓郁牧歌情调的边地自然生活的着意渲染,以及对蕴含着和平处世精神的边地自然人生观的深刻揭示,使他走上了弘扬湘西完美人性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行记》中一个个富有传奇故事的解读和边地旖旎绮丽自然风光的品味,进一步印证作者将“灰色阴郁的人生和怡悦的自然新意”融会,在传奇故事中展现人性的复杂和深刻、简约和纯粹,在边地幻美的自然风光中窥见艾芜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自己的感情以及对村庄的热爱。虽然写的是一个人的村庄,但也包含了他所有的感情。与其说刘亮程写的是村庄,不如说是他用在村庄中的感受与视野,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刘亮程为我们展现了现代文明中精神的匮乏,告诉我们乡村文学也是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4.
高建群的小说大多描写的是西域风光,“边地”不仅仅是文本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对边民、边景的书写,反思转型期主流文化。因此,对高建群而言,边地叙事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更是作家对人性和生命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杨佳富是一名云南彝族的优秀军旅文学作家,他的家乡云南省昌宁县和他的边地军营生活经历都是他进行文学创作的宝贵财富。乡土情结、人性的复归和军旅生活体验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创作灵感。通过杨佳富的文学作品分析了杨佳富文学创作的根源和杨佳富文学作品的审美文化及他的博大情怀和家国责任。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边疆与内地,汉族与其他各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整体.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帝国主义列强对边地侵略活动的加剧,边地的开发大大加速了.无论是东南孤岛台湾,还是西北边陲的新疆,抑或是东北边地,此时都呈现出经济发展的可喜景象,有的甚至达到了当时全国先进省区的水平.清政府对边地的开发活动,在历史上有着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莫小米 《课外阅读》2009,(15):58-58
有一个人,18岁考上了大学,是他那个小村庄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走时,全村的人都到村口送他,父母们领着自家孩子来看他,树他为榜样。  相似文献   

8.
《四十一炮》作为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村庄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史。小说中的城乡关系呈现出对立状态,村民们对金钱的欲望和追求幸福的本能在非理性的狂热中走向了极端,人性被异化,亲情、婚姻都出现了危机,整个村庄呈现出道德、人性集体迷失的失控局面,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现代化负面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白桦的云南边地小说创作经历了50年代边地题材小说创作和新时期边地传奇小说创作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以边地反敌特斗争为主题,同时也展现独特的边地风情;新时期以来的边地传奇小说创作,展示了一个充满神秘异域风情的边地,那是一个理想的精神栖息地。  相似文献   

10.
刘恒是一位趴在地下以一个最低姿态关注人性与生存意义的新写实作家。他对人的本能欲望的袒露与解剖,对人的潜意识的描写,对理想人性的辛勤勘探,往往充斥着挥之不去的宿命色彩。  相似文献   

11.
卜文华 《考试周刊》2013,(83):172-173
这是荣格派心理学家经常讲起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据说中国北方的一个村庄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下雨,引发了旱灾,庄稼都快要干死了,于是村庄里的人不得已请道士作法祈雨。过了几天,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士赶着一驾破牛车来到村庄,于是村庄里人请他快点祈雨。老道士按着村庄里的人的要求祈了几天,天好像没有什么反应。  相似文献   

12.
"村庄"是刘亮程散文中反复书写的关键词",村庄"在他的笔下是永远的生存和栖息家园,是他的生存基础,也是他的精神发源地,在作者的心中只存放着一个村庄——黄沙梁。在刘亮程的笔下,这个村庄完完整整,那些牲畜、人、草木、阳光雨水和脚印,连夕阳下弥漫的尘土都一粒不少。刘亮程对村庄的描写,更多地代表着他的生命与写作方式,是他内心深处不断构筑和丰富的一片灵魂领地。  相似文献   

13.
有个议员为了获得贫穷选民的支持,决定对一个贫困村庄进行施舍:每个男人1美元、每个女人40美分(1美元等于100美分).为了不使花费过多,这位议员盘算来盘算去,最后想出了一个“妙法”.他决定在正午12时进村施舍.因为他十分清楚,在那个时候,村庄里60%的男人都外出打猎去了.该村庄共有成年人3085人,儿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是在湘西那块古老神奇的丰沃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以结构灵活。形式自由,感情色彩沉郁,文笔质朴清新,表现湘西边地风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由于湘西这块特殊地域上源远流长的楚巫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他作品中显示出浪漫的人性世界,独特的民情风俗以及雄健的民族生命元气,具有独特的文化视野与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5.
席勒审美乌托邦理论起于法国大革命后席勒对人性堕落问题的发现.通过对人性现状的描述和对人性的抽象分析,席勒认为,只有审美才能弥合人性的分裂,只有超越现实的艺术才能为人性的改造提供有效的武器.他试图以人的审美冲动建立起审美王国,以实现人的自由.然而这只是一个审美乌托邦,注定在现实中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6.
马衡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6):118-119
霍桑自幼生活在一个清教徒家庭并深受清教徒意识的影响,他也浸润于十九世纪美国流行的超验主义思想之中,然而他总是在亲近中保持距离。正是他对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人性观批判接受的态度,形成自己独特的"灰色"人性观,即从善到恶,人的心灵分为很多层,不存在绝对的善恶极端。他的宗教观,道德观以及人性观统一于诗性言说中。  相似文献   

17.
人性的善或恶是一直以来中西争论不休的,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此话题人们也一直没有得出一个结果来.与其说人性是善的或恶的,不如说人之为人就在于他的复杂性.他身上既有善的倾向,也有恶的种子.人性的这种复杂性在小说<蝇王>中得到很好的反映.本文将从讽喻性的象征这一艺术手法来分析小说,对小说的主题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18.
《人性的弱点》对人之间相处的技巧做出了详细解释,自1936年问世以来,全球热销,颇受欢迎。在书中,戴尔·卡耐基以他对人性的独到洞察力,教授人们与人相处的技巧。他在书中提到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于他的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实现理想和抱负开辟更宽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孝义家风     
《今日教育》2014,(12):67-67
在早期,孝是极富有人性的,孔子是反对思维僵化的一个人,他提出的孝道也是符合当时人性和时代精神的。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证实一下、  相似文献   

20.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中,希克厉向来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却又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性格发展体现为一种人性和兽性的力量消长和激烈斗争。当对卡瑟琳的爱不能实现后,希克厉身上的兽性压倒了人性,他变成一个十足的暴君和虐待狂,对周围的人展开一系列疯狂得近乎变态的报复。但最终还是以爱情为代表的人性战胜了兽性,希克厉的人性得到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