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关于"猫"的谚语、惯用句以及说法都有很多,反映了这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的一个方面。本文试就中日两国有关"猫"的语言现象来探讨一下两国中的"猫"形象到底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一种修辞方式,人们使用它来取代那些不便直说,使人困窘和尴尬的语言。汉越死亡语委婉语多数是由于中国和越南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心态而产生的。文中简要地对越南语和汉语死亡委婉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汉越死亡委婉语的翻译进行了探析,旨在帮助汉越学习者加深对中越两国文化的了解,更好地学好汉越语言,同时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中越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现代维吾尔语禁忌语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宗教信仰与其语言禁忌、社会生活与其种种语言禁忌方面分析了现代维吾尔语禁忌语产生的根源及其所透视出来的文化内涵,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维吾尔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道德风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并由此揭示了现代维吾尔语禁忌语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文化,又反作用于文化。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禁忌语亦同样如此,其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文化。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对英汉禁忌语异同的比较可见英汉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汉语和越南语都有丰富的称谓系统,二者同属汉藏语系,有异有同,相异之处对越南学生习得汉语称谓语造成阻碍。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越南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对汉越称谓语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进行对比分析并从中越两国相似却又各不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经济因素及传统思想等角度探究其原因,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称谓语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汉越对比分析,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准确性。所以在对越汉语教学中应以汉越称谓语的对比分析为基础,以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为目标,引导学生把握汉语称谓语的特性及语用功能,最终提高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实际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韩两国的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成语和俗语。成语和俗语是语言中历史悠久,经过长时间筛选和提炼的比较固定的内容,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以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中韩成语俗语中"狗"的象征意义,探讨两国人民意识形态、思考方式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词汇,词汇中最能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就是习语。习语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荟萃,它忠诚地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传统。汉英习语的文化内涵同中存异,异中有同,异大于同。本文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通过对比汉英习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越两国语言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两国的语言文化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即文化特征均带有农业时代的烙印,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越南受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兼具东西方文化特征的交际文化观。从历史的角度,对越南人独特的传统交际价值观、交际礼仪风格、交际方式和交际语言表达系统等进行研究阐述,对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越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比喻又是语言上很重要的一道色彩,体现着每个民族自己的思维方式、语言心理、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宗教等各方面所存在的异同,汉语言和英语言在词语的比喻义上体现了一种对应、不完全对应或非对应。本文就是从文化内涵异同的角度来探讨与解读这种在设喻时喻体和喻义上的对应或不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越国都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耕国家,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两国积累了大量相似的生产生活经验,在生活习俗、民间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有许多的相似性,中越又属于"同根生民族"。因此,在中越民间文学中出现诸多相同的母题类型,"再生"母题是较常见的类型之一,其情节、表现形式、信仰内涵、愿望表达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这表现出中越同源对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认同。  相似文献   

11.
人名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同复杂的社会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也是帮助人们从侧面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等信息的一个窗口。本文列举了丰富的事例,从英汉语人名的结构和特征以及各自的文化内涵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比较和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在男女人名传统风俗方面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禁忌语是中西方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英汉禁忌语的迥异必定会折射出中西方文化上的异同点。本文从宗教信仰、姓名与称谓及个人隐私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英汉禁忌语所反映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文化因素在用词、造句和话语风格三方面对英语听力学习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用词方面,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原因,存在同词异意;遣词方式体现一定民族心态;词的组合显现一定历史痕迹和文化现象;习语运用则反映一个民族浓厚的文化气氛和意韵。造句方面,词与句排列次序的不同,反映人们思维逻辑和思想特征的差异。话语风格反映一定地域文化气息和个人涵养。为克服这种影响,可采取注重文化现象的学习与研究等途径。  相似文献   

14.
禁忌语是禁忌在语言系统上的反映,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共有的语言现象。同时,由于世界各民族禁忌语的内容和形式的表现不同,因此,禁忌语作为民族文化的构成之一,也具有民族特殊性。就中西方文化禁忌语的异同,阐述中西方文化产生的不同根源,分析其文化禁忌的表现及规律性和由此所呈现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质,并以此为依据,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力求强化语言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英汉习语中,数字的应用极为普遍。数字在习语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两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本文首先探讨了英汉数字习语的文化根源,接着就两种语言中有代表性的几组数字进行文化层面的分析,对比其民族文化心理的异同,以期达到优化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几乎存在于日常交际的各个方面。本文比较中英在禁忌方面异同,并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谈到了禁忌语的发展和避免使用禁忌语。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习中,联系文化学习语言这一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脱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英语,我们必须探索产生与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说到数字,世界各国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审美观念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数字被赋予了各种神秘的褒贬凶吉和象征意义,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数字崇拜或禁忌文化,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从宗教神话、隐喻含义差异、历史文化价值观和谐音、谐义等方面剖析了形成中英数字文化差异的不同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人名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同复杂的社会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也是帮助人们从侧面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等信息的一个窗口。文章从1912年-2005年中日男子的常用名入手,就其各自的特点以及文化内涵方面的异同作了一些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本文以汉日新词中的外来语、委婉语、缩略语为切入点管窥两种语言背后隐藏的不同的文化心理。通过对比有助于人们了解新时期下两国文化心理的差异,也为汉日词汇习得、翻译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几乎存在于日常交际的各个方面。本文比较中英在禁忌方面异同,并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谈到了禁忌语的发展和避免使用禁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