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读老舍的《想北平》,理解其深爱着北平的情感(即文章的主旨)应该是毫无障碍的,但要说出老舍《想北平》的好(即《想北平》的艺术匠心),则需要用心体悟。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想北平》是散文中的名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眷恋之情。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这种深沉的情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对比阅读老舍的《想北平》与林语堂的《说北平》,评点分析两篇文章异同。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对家园之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旧北平为背景,描写了勤劳、朴实、善良、好强的人力车夫祥子由"人"而堕落为懒惰、贪婪、麻木、缺德的"非人"的悲惨遭遇,讲述了在黑暗的社会环境腐蚀下,祥子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悲剧过程,充分表露了老舍对于我国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正是由于这部小说的特殊位置,使我产生研究其艺术成就的兴趣,本文我从深刻的悲剧意义、典型的人物塑造、鲜活的"京味儿"三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4.
上老舍的《想北平》有两个重点需要落实:一是情,老舍先生深深的思乡之情;二是味,字里行间浓浓的京味语言。前一点大家接受起来并不困难。只是感受不深,缺乏共鸣;缕析课文语言的特色,我总感觉苏教版必修1的《想北平》“京味儿”不是很浓,不容易落实。  相似文献   

5.
老舍是一位地道的北京人,他用浓厚的纯京味语言,贴近生活的表达展现了对北平的眷恋与刻骨铭心的热爱。《想北平》这篇文章是典型的以京味语言为主的散文,从一些细微之处就能看到作者的真情流露。究竟在他的笔下北平的哪些事物能让他流连忘返呢?他那份难以割舍的思乡情结又在那些地方表现呢?本文以《想北平》来谈老舍的思乡情。一、爱——情洒北平  相似文献   

6.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用充满浓郁京味的语言、贴近生活的笔触表达了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这篇文章典型地体现出老舍散文京味隽永、细致入微、性喜自然的特点,特别是这种细微之处见真情,是真正值得学生去重点体会和感悟的。我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反复"磨课",不断思考与改进,最终生成以"情  相似文献   

7.
想沪语     
老舍的《想北平》中寄托了一个身在异乡的文人对家乡的思念。然而对我们这一辈孩子来说,对故乡的怀念似乎不会那么强烈。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模式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随之也显露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教学内容模糊、教学方法低效、教学评价简单等。很多现代文学作品教学低效耗时,整个教学过程丢失了很多难能可贵的东西,缺乏和作品的情感沟通。这种情况会大大阻碍学生文学素质的强化,写作能力的提升。笔者以老舍先生的怀乡之作《想北平》为例,进行初步的探究。一、教学探究的背景《想北平》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怀乡之作。这篇作品  相似文献   

9.
赏析:人教版教材中选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我们在此选了先生另一篇散文《想北平》。老舍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被誉为“语言大师”的他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来描写他对北平的怀念,对青少年时期的追忆,于是就有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想北平》。这篇散文没有波澜壮阔的高潮、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一种如话家常的口吻,将故事娓娓道来,朴实无华的语言流露出浓郁的眷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步入老舍先生的情感之旅、追思之旅。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  相似文献   

10.
读老舍的《想北平》,我的心被深深打动,那种情到深处的爱的表白,达到了一个人爱一座城市的最高境界。“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每每读到这里,心中都有无限的怅惘低回。当为这句话落下旬点,作者的心中该是怎样的千回百转,会有着怎样深入骨髓的想念?  相似文献   

11.
《想北平》是老舍的一篇语言极其质朴而内蕴极其深厚的散文。这样的散文“易学而难工”。如何读透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读出情感的真,二是要读出写法的巧,三是要读出语言的味。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中选入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一文,这是一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的思念故乡的优美散文。在初始备课时,我为解读文本所设计的思路是:想北平——为何想北平——想了北平的什么——怎样想北平,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  相似文献   

13.
家在上海     
真巧,这次的课外现代文讲的是老舍,让我感受了初读《想北平》时的心情。原本我总觉得,我与文人老舍相距甚远。读了《想北平》后,我才发现那种含蓄深沉的语言让作者对北平的爱得到了升华,也在读者的心中有了更  相似文献   

14.
老舍作品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北平的生活画卷,得益于其中丰富的民俗描写。老舍对北平的饮食习俗、娱乐消遣和规矩礼仪等民俗文化有欣赏的一面,而更多的时候,作家持一种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十七年"间,老舍从民间童话故事中选取素材进行改编,创作了两部儿童剧《宝船》和《青蛙骑手》。故事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冲突的设置与处理、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展现了精湛的戏剧创作技巧和难能可贵的童心,让作品体现出乐观、幽默、讽刺等多元共生的美学意蕴。反面形象的脸谱化、戏剧冲突的阶级化等特点,也让作品留下深刻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6.
少年时读老舍的《想北平》,只觉得他的文章明白如话,并不能体会其中的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又读了很多遍,对文章的认识渐渐发生了变化。先生的文章如无声细雨随着时间慢慢浸润了我的心,平淡之中蕴真情,可谓淡笔浓情。  相似文献   

17.
要说说老舍《想北平》的妙处,真还有些想说而说不出的感觉。总担心胡言妄语一出,会辱没了先生的大作和文名。不说吧,又觉得愧对了这篇出语平淡、真情弥漫的美文,终不免生出些许遗憾。老实说,笔者初读该文,犹如啜饮乡野米酒,淡而无力;不过,读后待反复揣摩,涵泳久之,始觉中心如醉,竞不能自持!  相似文献   

18.
歌者在演唱中想的越多,考虑的越多,有时会走入死胡同无法自拔,有时想的少,或者不想又会唱的不到位,对于演唱中国作品最基本的"字正腔圆"笔者在这里相结合自己从事演唱多年经验和大家交流分享,以《玫瑰三愿》和《梧桐树》这两个作品举例。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创意】《想北平》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经典散文,一般的课堂教学更关注的是通过学习作者抒写情感的手法来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笔者试以"我的北平"为突破口,抓住文章一些关键语句展开教学,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心中对北平那缕  相似文献   

20.
余芳 《语文知识》2014,(1):54-55
《想北平》是老舍散文的经典之作。该散文贵以情动人,真情正在细节涵泳之中,文中的细节设置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匠心所在。从文本的细节描写处人手,走近作家,挖掘老舍内心深处的心结,才能深层解读文章情感主旨。文章第四段描写北平之景,并没有选取故宫、颐和园、王府井等著名的景点,而特别提及城墙——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是为何?老舍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土城一带的京郊乡间,是老舍姥姥家和舒家祖坟所在地,作者心中的北平与纯粹的景观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