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多年前的一个夏日的午后,在遥远的英国,在美丽的泰晤士河边,有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和她的两个姐妹,正缠着一个年轻的叔叔,听他讲一个边想边编的有趣故事。粼粼波光,映射出太阳的七色光芒,缤纷灿烂,令人遐想……这个年轻的叔叔名叫刘易斯·卡洛尔,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名叫爱丽丝·利德尔,这个边想边编的有趣故事就是后来风行世界的《爱丽丝漫游奇境》。不朽的爱丽丝是世界上最令人喜爱的孩童形象;《爱丽丝漫游奇境》陪伴无数人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感谢卡洛尔,是他,让孩子的心灵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相似文献   

2.
书虫法兰西     
法兰西 《阅读》2006,(5):8-8
你们看过《爱丽丝漫游奇境》吗?这可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姑娘,讲的是爱丽丝做的一个梦,这个梦很神奇。里面有会笑的猫,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只猫的特点了,它的特点就是会笑。还有会说话的老鼠、花草、纸牌园丁、纸牌士兵等等。  相似文献   

3.
黄玲玲 《阅读》2024,(17):56-59
<正>这是一部非常温馨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恐龙世界的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故事简介影片的主角是一只名叫哈特的小恐龙,他从小和慈母龙妈妈、哥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长大后,哈特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其实是只霸王龙。善良的他担心自己会伤害到“家人”,于是选择离开。一天,哈特发现了一个恐龙蛋,一只可爱的甲龙宝宝从蛋里滚了出来。甲龙宝宝扑向哈特并叫他“爸爸”。就这样,哈特和小甲龙“很好吃”渐渐建立起了父子般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4.
《阅读》2007,(10):6-8
同学们,《苦儿流浪记》是一本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小朋友欢迎的小说,作者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艾克多·马洛。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雷米的小男孩的流浪故事。这个可怜的孩子,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贪婪险恶的叔叔丢弃,离开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后来他被一个名叫巴伯兰的工匠带回了家,到了八岁那年,他又被巴伯兰卖给了江湖艺人维太利斯,从此,雷米和维太利斯老公公踏上了流浪之旅。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雷米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不论环境多么恶劣,雷米始终抱着坚定的信念,凭着顽强、坚韧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想知道雷米在流浪路上遇到了哪些事情吗?那就打开这本书,慢慢用心体会吧。  相似文献   

5.
自从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教授创立模糊数学的科学理论之后,模糊思维的序幕便徐徐拉开,至今已成为现代人高度重视的研究对象。在这个领域里,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孙连仲先生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便推出了《模糊语言学》和《模糊思维》两部大作,引起了学界的注意。从1995年开始,历经近七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在新世纪到来之时,两部新作《社会&#183;思维&#183;语言》(又名《模糊社会语言学》)和《哲学&#183;实践&#183;创新》(又名《模糊言表思维探秘》)付梓成印,互为姊妹篇章。前者填补了模糊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空白,后者又是国内迄今为止模糊言表思维的第一部专著,从而架构了一个以模糊语言为基础的模糊思维研究体系,很值得庆贺。正如模糊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苗东升在《序言》中所说:“我对连仲同志的理论勇气和学术敏感性表示由衷地钦佩,无论如何《模糊言表思维探秘》是关于模糊言表思维的第一部专著,它的问世是对模糊思维研究的一个推动。”他还说:“我更青睐《模糊社会语言学》,它至少使我对什么是模糊社会语言学有所了解。”这是多么中肯的评价啊!  相似文献   

6.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5(4):F0003-F0003
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9月8日,坐落在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是美国最古老的私立高等学府,也是美国和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名牌大学之一。因建校委员会的70名委员都在英国剑桥大学受过高等教育,该校起初被称为“剑桥”。1638年,约翰·哈佛这位建校委员将其一半财产和一个图书馆捐赠给学校。为了纪念他,1639年3月13日,学校更名为哈佛,并为其塑立铜像。1780年,哈佛学院更名为哈佛大学。学校学生数由最初的几名增加至现在的18000多名,其中本科生6684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