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二节"工业"。[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工业概述"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常识,通过举例和归类,梳理基础知识,明确工业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我国工业的分布"通过图表体现工业分布的特点,通过对比京津唐工业基  相似文献   

2.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节选)。【教材分析】本节课分为"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两部分。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突出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本节课主要讲解"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材文字比较少,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教材中配置了不少的图片和案例,但似乎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于是笔者引  相似文献   

3.
孙瑾 《地理教育》2011,(5):26-28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教材从人类地域联系的最主要方式——交通运输着手,分“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两方面阐述。“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对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对运输方式进行选择,阐述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交通运输布局”则以两个基本要素之一的“线”为例,以南昆铁路为案例,阐述南昆铁路的重要性,引出影响南昆线布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主要达成以下两条课程标准要求:①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可通过运速、运量、运价比较体现,而“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要结合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来选择,因此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5.
[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16 年审查通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试用本(傅宏主编)的高一年级第二课的内容,授课对象是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这节课是在第一课"适应新环境的基础上具体化深入的一课,人际关系的适应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与学科教师相处又是学生每天都必须处理的与其联系最紧密的人际关系之一.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节(教材20页)。[教学目标]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和钟姐姐交朋友》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这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因为一年级刚开始上学,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要培养守时不拖拉的生活习惯。本节课安排在第三单元“我的一天”的第一节课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因为小学生一开始上学,教师如果严卡死管,  相似文献   

8.
首先,要弄清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然后结合知识内容的特点认真分析本节课应如何展开知识的形成过程,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杜静 《物理教学》2012,(12):30-32
[课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课时]1课时。[课标相关内容]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教材与学情分析]"生活中的透镜"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内容。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基本知识,对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已有认识,下节课将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本节课主要是从学生了解的几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入手,对其成像特点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进而提出与凸透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阅读与积累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而作为语文阅读欣赏课阅读材料的选择,更应充分利用好学生手头上配套的教材。《语文读本》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配套教材,在教学中应加以合理的利用,以《语文读本》为依托,可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教材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主题图)师:小朋友们去过这个地方吗?师:看一看,这里有你喜欢的游戏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人类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邮政通信等。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商贸的发展,加快了人员的交往,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编写,选择了交通运输这一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作为教学内容。本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通过对五种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思想1.教材地位的分析《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在苏科版第十三章第二节.本小节内容涵盖了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及各自的特点.知识前后联系,层层拔高.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电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采用模拟的方式,体会从事某种经营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信用是金》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二课第三课时的内容,主要是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讲信用对于投资经营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信用对于个人、企业、社  相似文献   

15.
在不久前举行的衢州市低段语文规范教学观摩活动中,有几节阅读课,教师根据文本特点,设计了富有"创新性"的朗读训练,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多感"朗读[案例]一年级《两只小狮子》(人教版课标教材,下同)中"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一句的朗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共有四个标题:首先强调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介绍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路线;接着了解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最后结合实际生活,介绍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要求学生能结合实例、材料,分析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教材版本]本文属七年级《地理》(湘教版·上册)第四单元《世界的气候》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第2课时"亚热带的气候类型"。[课前准备]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自习案"部分预习课本,了解亚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之后,分配各小组学习任务,包括第1组:深圳组;第2组、第3组: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组;第4组、第5组:地中海气候组;第6组:比较分析组。课前布置学生多途径搜集深圳气候、植被及亚热带气候的图片和资料。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教材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图)师:小朋友们去过这个地方吗?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导入设计] 1.媒体出示聂海胜和费俊龙在太空的图片. 师:同学们想不想再次领略"神六"发射成功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相似文献   

20.
[教学片段]最近,听了一节小学数学国标本教材第八册"梯形的认识"课堂教学,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