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恒等变换是方程论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给学生主动地再现数学家发现数学真理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明确指出真理不包含谬误。真理的本性规定其自身不包含谬误;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相联,是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相对性及其表现“近似性”均与谬误无涉;真理和谬误的同一性,不包括互相渗透的情形;真理向谬误转化并非因为其中包含谬误。必须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藉科学思维取得对于真理问题的正确认识。相对主义、主观臆断、片面性等思维方法,违背唯物辩证法,为科学研究所不容。  相似文献   

3.
李辉 《甘肃教育》2005,(5):35-35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劣等的教师向人奉送真理,优等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就要求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地理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4.
发现一些真理的火花,比举着别人点燃的真理火炬更可贵。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也就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法或者某种新事物,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对真理构成的新思考赵秉峰真理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真理是在实践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真理构成是指真理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对真理构成问题的探讨,研究的学者并不多。研究这一问题,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加深对真...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探索了一套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要遵循和坚持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准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探索"接近"真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杨开发 《甘肃教育》2007,(11X):44-44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出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在数学中,它曾与归纳法一起被人们称为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宋福 《教学与管理》2002,(11):53-53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讲究教法、注重启发、诱导思维,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问题、探索真理的情趣之中。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呢?  相似文献   

9.
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它随着知识的增加时而扩张、时而缩小。  相似文献   

10.
逻辑真理问题是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哲学和逻辑学界对其一直存有异议,尤其是在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划分上存有多种看法。本文试图立足于现代逻辑哲学角度,从考察“真”的定义和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关系入手,对有关逻辑真理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初步的考察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家有关历史学功用的论述,一般集中于“求用”和“求真”两个方面。“求用”指政治借鉴,教育民众;“求真”即探究史实真相,揭示历史规律。现实社会中运用历史规律,因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历史规律往往与现实不符,“求用”功用面临困境。以过去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因时空差异,无法全面揭示真相,“求真”功用饱受质疑。因此,考察历史学的功用应脱离具体的实用层面,转向探究其超现实价值——“历史思维”和“求真精神”。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考察了符合论的历史发展,认为:古典符合论是符合论的萌芽;近代符合论是符合论发展的中心环节;以普遍必然性与客观性结合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康德真理观对近代符合论进行了综合研究;马克思主义符合论是近代符合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唯物经验符合论的最高发展阶段;现代符合论则继承和发展了唯心经验符合论和怀疑主义符合论。  相似文献   

13.
价值与真理的有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本质只能是客体对于主体有用 ,而不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真理的本质只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如实即符合实际 ,而不能是真理对于主体有用。对于一事物的全部真理性认识可以相对地区分为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价值真理不等于真理的有用性价值性 ,它们在反映对象和具体内容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的真理之思是其哲学、诗学与美学思想中的核心命题,其通过真理的“遮蔽一敞开”涵摄性运演机制彰显诗学的本源性内涵及诗人之诗才等重要思想。梳理“真理之非本质”“存在者之真理”以及“存在之真理”3个层面的蕴义,旨在彰显出海氏真理观内在旨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传统形而上学真理观的“符合论”色彩,赋予真理源初性的存在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要真正地还“真理”本质中的意蕴深远的人性内容以本来面目 ,就必须从根本上“超越”传统的真理观。实现这一超越的关键在于确立一种“合理性”的即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主体性的、价值性的思维方式。其中最为核心的 ,是马克思为我们所确立并贯穿其学说始终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在“合理性”思维的视界之内 ,所谓真理 ,是指人类理性对其掌握对象世界的方式以及对人类自身从事的全部对象性活动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合理性本质所作出并给予的一种主体性承诺  相似文献   

16.
对真理的澄清和揭示不是对现成摆明到我面前的存在者之是的实在事件所表象出的"真理是"的翻译,因为,就存在者其历史性地存在而言,对真理及其本质的追问和运思就必然把存在者带到存在者的近旁相互照面。此一照面显明了存在者作为存在者整体(共在)之相关存在者归属于世界一体而来的命运的联结。文本的追问表明,真理既不是从意向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意见与实在的符合,也不是商业化、市场化时代前提下对所谓受技术理性支配的合理的可接受性的策划,毋宁说,真理作为一种显露标画的乃是思之所思以及命运的广度。  相似文献   

17.
真理的过程性、思维的非至上性与至上性决定了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在不同的论域里说明真理辩证性质的两对概念、不能简单混同。重新解读两对概念的内涵,走出真理的“迷梦”,为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8.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证伪主义的方法为大家所熟知。本文介绍波普尔“真理观”的形成过程,他的逼真性陈述定义、对于真理的度量方法,以及部分学者对波普尔的真理观评价,最后分析对波普尔逼真性真理观的四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真理观问题上,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真理观.即外延真理曾一度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揭示出了亚里士多德真理观存在的缺陷。我们通过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考察,发现中国的内涵真理可以弥补其缺陷,而且二者的融合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0.
真理作为具有现实性的理论,标志着思想图象与现实图象的符合与一致。根据来源的不同,真理分为反映性真理与创造性真理。反映性真理意味着主观符合现实,创造性真理则意味着现实符合主观。真理标准包括理论要件和现实要件。检验真理的直接途径包括感觉——理性分析和实践——感觉——理性分析两种类型。逻辑证明是检验真理的间接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