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过了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阶段。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我国目前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自由、平等、等价交换是反映市场经济内涵的重要概念。但自由、平等、等价交换应该建立在对基本人权的保护基础上。然而,在市场经济中人权,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人权却往往被忽视。从法律概念上讲,人格权是人权的主要表现,然而当求职者处于弱势地位面对潜在的衣食父母的招聘单位时,人格权中的隐私权却显现出在市场经济中很脆弱的一面。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程度是判断市场经济完善程度的关键指标。对…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人权概念的混乱状况,从逻辑的角度入手,说明人权是人作为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其内涵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权是自由、平等的人所享有的权利,是一种道德权利。其次,法律肯定并保障了人权,同时又限制了它的范围和实现。最后,对现代社会讲,人权是我们的目的,但却是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隐私杈与知情权不仅表现在公共领域,在家庭内部,夫妻之间同样存在隐私权与知情杈的问题。隐私杈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信息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杈,与知情杈具有密切的联系,夫妻之间因隐私杈与知情权引起的冲突,应在权利平等保护和衡平原则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4.
中产阶层是伴随着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渐生的阶层。其独立平等的人格特征、自由理性的权力要求、诚信守法的行为方式构成了中产阶层最为主要的法律品格。这三大法律品格使得中产阶层具有谋求法治、制约权力的民主推进功能,自由商谈、恪守规则的秩序回应功能以及诚心交往、忠实守法的行为示范功能。作为社会主流阶层的中产阶层,在现代社会法律秩序的构建中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普世价值"的实质是什么?人们宣扬"普世价值"的目的何在?对于这些问题,只要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段[F1]分析方法,就能看穿"普世价值"不过是一种罩上神圣光环的资产阶级的谎言,在学理上是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伪概念。其实质就是宣扬早就失去其原有积极意义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等。宣扬"普世价值"的目的就是妄图用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观取代社会主义民主、平等、自由和人权,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达到"西化""演变"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民法理念包括私权神圣、身份平等和意思自治.民法理念所蕴涵的人格独立、权利本位、平等、自由等人文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人权概念是人权理论中最为复杂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人权既不是西方的所谓自然权利或“天赋人权”,也不是我国一些学者所谓的“道德权利”或“公民权”,而是一个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和法律的概念。从法哲学的角度看,人权与自由、平等、利益、民主和法治五个范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权概念应从它们的联系中去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8.
论民法理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理念包括私权神圣、身份平等和意思自治。民法理念所蕴涵的人格独立、权利本位、平等、自由等人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权利观念与人权概念的来源和逻辑联系上探讨了人权问题。认为在人类发展史上,权利只是属于或属于过具备了特定社会属性的人。这种属性的主要特点是不依附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与其他人平等的人格,并由此形成了法的权利,使法能够与正义、公正、平等等理性观念相联系。人权观念是处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其自身社会属性的一种自我界定,是权利意识的充分展开和逻辑必然。马克思主义将其人权观念的基本要求归结为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主权和人权是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的关系是,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主权是保护人权的,人权的国内管辖、国际保护和国际合作是三位一体的,都必须以“主权”和“主权平等”为基础,都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人类的人权的基本自由。中国在人权与主权关系上的立场是,维护人权,尊重主权,反对霸权。  相似文献   

11.
人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包括自由和平等权。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特别是人权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重塑和谐人权观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对当代和谐人权观的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当代和谐人权观基本理念的诠释,应当从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三个方面入手。其中,自由是人权的核心;平等是人权的基础和要求;人的权利是人权的展开。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权保护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并存。一方面,市场机制的利 益驱动效应能产生巨大效率,为改善中国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创造出丰裕的社会物质财富;同时,市场竞争必然要求完全打破人的身份界限,做到人格平等、机会均等、规则平等,有助于人们平等权的实现;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社会弱者和不幸者生存权面临重大困难,国家必须尽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化解市场经济对人权的负面效应。总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优者发展权和劣者生存权的客观需要,必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古典人权内容的抽象性和形式性导致了结构性的人权缺陷,引发社会的不安定和劳动者的反抗,由此导致经济社会权的产生。二战以后形成了现代人权观念,其中经济社会权纠正了古典人权的缺陷,价值目标上更注重创造性自由和实质性平等。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及时修正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结构性缺陷,降低社会分配不公,发挥司法作用,并创造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以加强对公民经济社会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胡适自由主义人权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人权的核心是自由,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解放是人权实现的前提;思想言论自由是最重要的人权;男女平等,提倡女权;争人权享自由,关键是人人去做人人去行;容忍是自由的原则,也是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合同自由是在自由经济条件下自由经济主体完全平等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但在现实中,却很难达到实质的平等与公正。本文认为,我国现行《合同法》对合同自由原则加以限制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种现代社会交易关系极其复杂,只要当事人心存恶意,总能找到规避的方法。正因为如此,现行《合同法》通过借鉴参酌,对合同自由原则加以必要的限制,以实现实质正义、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6.
法治生成的最重要的条件,在于作为法治重要基石的自由、平等以及宪法主治、有限政府和基本人权等价值,在社会的不断进化过程中得以演进形成。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逻辑的拓展,对于法治基本价值的孕育、演进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经济独立到身份平等,从市场规则到宪法主治,从市场平衡到有限政府,从市场自由到基本人权,均印证了市场经济与法治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二者之间关系的普遍经验,对我国同样具有参考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构建来说,同样是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条件。而法治建设的历史要求,反过来会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更加开放、权利更有保障的制度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去年春夏之交,在首都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中,提出的一个突出口号就是“要人权”。在一些人看来只有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讲人权,有人权,而社会主义中国不讲人权,没有人权,这是一个必须予以澄清的问题。“人权”即人身自由和其它民主权利。它是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提出的进步口号。它的理论根据是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卢棱等人提出的“天赋人权论”。他们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都是自由平等的,人生来都有平等、自由  相似文献   

18.
"权利时代"的权利话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平等、人权、民主等权利概念所表达的价值观是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物,但绝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主张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而且为每一个履行自己义务的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追求“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的社会理想。中国近代以来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努力传播自由、平等、人权等新观念、新道德,为中国的权利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倘若缺乏对权利概念的科学态度,没有人权和公民权意识的普及和强化,那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9.
人格是生物意义上的人被认可为法律上的人或者作为法律主体的资格。在罗马法上,人格首先是一个公法概念,被用来确立和维护社会的差等秩序。从人格到权利能力的过程,也就是自然法上抽象人格平等观念的实证化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却衰减了人格所蕴含的伦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20.
法律信仰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的基础性观念为前提,这些观念主要有:对法律的信仰就是对人民意志的信仰、对真理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也是对人们所珍视的平等、自由、人权、民主、正义等价值的信仰;法律信仰为公民监督国家权力,捍卫自身权利提供精神动力,也为公民个人享有幸福生活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