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知识创新与区域创新环境的空间变 系数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玉鸣 《科研管理》2010,31(5):116-123
摘要: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素分析法、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31个省域的大学知识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的空间集群性、差异性及其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因素分析和空间变系回归模型在区域创新环境和大学知识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与空间相关实证研究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省域之间差异显著的区域创新环境与大学知识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局域空间集群现象;区域创新环境对大学知识创新能力具有显著而稳健的正面影响,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大学知识创新能力的形成。只有通过差异化的制度安排与异质化的政策措施,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竞争合作的创新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大学知识创新能力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吴玉鸣 《科研管理》2015,36(4):118-127
利用中国省域工业面板数据,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研发资本存量,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省域企业、大学研发及产学合作研发投入对工业创新绩效的贡献。结果表明,没有考虑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的经典OLS方法获得的估计结果有偏,而考虑空间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修正了经典估计结果;省域工业专利和新产品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依赖性,专利创新存在空间邻近局域集群效应而新产品创新存在空间邻近局域溢出效应,企业研发资本和人力投入对工业创新绩效的贡献显著,但大学研发的影响不明显,产学合作和人力资本的贡献显著,该结论对提升区域工业协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业R&D知识溢出的空间计量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滞后模型(SLM),结合Griliches和Jaffe的知识生产函数(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KPF),对中国省域制造业R&D知识溢出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域制造业创新的贡献主要是由企业研发投入实现,其他研发主体的研发活动对制造业创新没有明显的知识溢出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发合作及技术转移影响区域创新能力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选择了对区域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研发合作及技术转移,归纳出了研发合作中能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4个主要方面.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一方面研究了研发合作与技术转移对区域创新能力及其五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另一方面也对文献计量得出的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进一步确定了研发合作与技术转移影响区域创新能力五大要素的路径.研究表明:研发合作对于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用显著,技术转移对于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分布滞后、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G 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研究型大学研发投入与首都区域专利产出进行了动态计量经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首都地区研发投入在影响专利产出过程中存在2期的滞后效应;研究型大学研发经费投入每增加1%,首都区域研发产出当年将增长0.3%,大学研发投入在3年内共使得专利产出增长了0.6%;大学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但是其对专利产出没有表现出预期的促进作用;专利产出是大学研发投入G ranger意义上的原因,但研发投入没能有效地促进首都区域专利产出,二者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协调联动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沈能 《科研管理》2013,(4):123-130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区域研发效率,总结出我国研发效率的空间模式,同时运用收敛模型分析我国区域研发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随后基于空间计量考察造成研发效率空间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内部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且不同区域收敛于不同的均衡水平;省域研发效率的地理媒介溢出效应存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人力资本都对研发效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人力资本可以进一步强化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我国研发效率的溢出作用。针对我国目前研发活动空间集聚的现状,各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各相邻地区间的研发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借助于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各省域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距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强,而随着地理阈值增加不断衰弱;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智力资本投入还是物质资本投入均能显著提升研发全要素生产率;从分区域来看,物质资本对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空间接近消失,而中、西部地区存在智力资本存量不足和层次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是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提高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需要全面重视和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的建设.研究发现,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区域地理环境、地区综合实力、政府政策及行业发展潜力密切相关,这四个影响要素对其空间范围内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空间集聚可以从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和政府引导扶持两个层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是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提高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需要全面重视和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的建设。研究发现,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区域地理环境、地区综合实力、政府政策及行业发展潜力密切相关,这四个影响要素对其空间范围内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空间集聚可以从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和政府引导扶持两个层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1.
宛群超  袁凌 《科研管理》2021,42(12):80-87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FDI嵌入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正向空间累积效应,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以及FDI流入过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R&D人员和R&D资本的区际流动均对流入地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而FDI 较为明显地促进了R&D资本流动的创新效应;在R&D人员流动和R&D资本流动产生创新动能的过程中,FDI的调节作用均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作用强度具有倒U型演化特征。本文结论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R&D投入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R&D政策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对比分析创新与R&D内涵的基础上,对R&D政策的概念和内涵给予界定。以欧盟为例,介绍了欧盟R&D政策的构成、政策效果及其在不同空间层面的区域效应。针对我国R&D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数知识生产函数,综合使用经典计量模型、空间计量常系数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对我国29个省域内创新单元对区域创新的贡献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对区域科研创新有显著贡献的主要是创新环境、企业科技投入和科技人力资本投入状况,地方财政支持、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的科技研发对区域创新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校企联盟也并未发挥出促进区域创新的效应。而且,区域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关系,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区域间创新干扰明显;创新单元的创新贡献在区域分布上存在非平稳性。  相似文献   

14.
已有研究侧重于探索供应商如何为制造企业提升研发创新,但忽视了非研发创新的内在价值。事实上,非研发创新同样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鲜有研究探明供应链情境下非研发创新的结构与前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破解如何提升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并探明供应商为制造商带来更多的研发创新还是非研发创新。选取538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均正向影响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2)相对于研发创新,结构资本与认知资本更能提升制造企业非研发创新;而相对于非研发创新,关系资本更能提升制造企业研发创新;(3)社会资本各维度对非研发创新的各维度(产品或工艺改进、模仿创新、技术引进与市场创新)均产生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厘清了制造企业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提升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为制造企业提升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提供理论解释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钟祖昌 《科研管理》2013,34(5):64-72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验证了研发投入及其溢出效应对省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通过一个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从理论上证明研发投入正外部性的存在。接着,利用中国1991-2009年29个省份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这一正的外部性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①研发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省域间研发投入存在较为显著的溢出效应;②1991-2009年间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中有16.7%是由于科技投入的外部溢出效应所贡献的;③东部地区研发投入溢出效应最高,西部最低,东-西部之间的溢出效应低于东-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郭惠  刘航 《科研管理》2021,42(9):184-192
    “官产学研”融合是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有效释放政府研发资助的调节红利至关重要。本文借助理论模型阐释高校创新活动与地方创新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政府研发资助对高校创新溢出的调节影响可能存在较为复杂的动态机制。采用Hansen的门槛回归方法以及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在不同水平时影响弹性系数有所差异,高校创新能力处于(0.275 3 0.560 3\]区间的溢出效应最佳。政府研发资助对高校创新溢出具有动态调节作用,当资助强度高于0.085 3门槛阈值,高校创新才会释放正向溢出的“挤入效应”,并且随着研发资助强化,溢出轨迹呈现出边际递增规律。相应研究启示在于,定位高校创新溢出的最佳区间,跨越政府研发资助的约束门槛,才能有效撬动“官产学研”的内生驱动,加速区域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我国34家科技型企业2014—2018年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知识获取、RD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所有权性质和内部治理结构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知识获取能力、RD资本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所有权性质在知识资源获取、RD资本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内部治理结构在知识资源获取、RD资本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显著正向调节效应。企业应通过拓展外部知识获取渠道,提高国际科技合作能力,优化企业所有权控制和内部治理机制,提升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8.
贺娜  李香菊 《科研管理》2022,43(9):76-82
   创新的公共产品特性和金融市场失灵是影响企业研发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前者可通过税收激励来调节,而后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融资约束。本文基于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融资约束视角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动态回归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税收激励对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正向促进效应,而且税基优惠的促进效应大于税率优惠,但税收激励对研发创新质量的促进效应不足。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强度影响显著为负,税收激励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其中税基优惠主要有利于缓解内部融资约束,税率优惠更有助于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文章最后提出应关注每项税收激励政策有效性、提升创新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9—2015年长江经济带数据,通过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要素区域间流动的视角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借助引力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空间关联强度,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的显著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其一,有效增加RD人员的交流频次,带来技术的空间外溢从而提高区域整体创新水平;其二,降低创新资源的交流成本,提高RD资本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