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是果实收获季节,第十一届亚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对亚洲体育运动水平和体育科技水平的大检阅,是亚洲人民和体育工作者的友谊盛会,也是展示稳定团结、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形象的极好机会。国家体委、国家科委和中国奥委会根据亚奥理事会的建议,决定于9月16日至20日举办  相似文献   

2.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疾步向我们走来,它象一面光彩夺目的旗帜,它似一团气势磅薄的火焰,极大地激励着炎黄子孙。北京亚运会,既是亚洲人民规模空前的友谊盛会,又是对亚洲各国和地区体育实力的大检阅;既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竞技场,又是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在中国举办如此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它既是中国  相似文献   

3.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自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来自亚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盛会,共进行了27个大项、308个单项的角逐。这是一次“团结、友谊、进步”的盛会,也是一次弘扬“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精神的盛会。本届亚运会以绚丽的色彩,恢宏的气度,丰硕的成果,巨大的凝聚力,深沉的感染力,铸成了象征亚洲文明与发展的熠熠生辉的丰碑。在本届亚运会上,亚洲各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团结战斗,顽强拼搏,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自行车女选手周玲美在一公  相似文献   

4.
中国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这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行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运动会,是亚洲人民和运动员跨入九十年代为推进亚洲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友谊和了解,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次盛会,其意义之大,为世人瞩目。 1989年9月,李鹏总理  相似文献   

5.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是盛况空前的、显示亚洲各国人民团结、友谊和进步的大会、对于我国人民来说,又是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  相似文献   

6.
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即将在9月的金秋季节来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这样规模盛大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运动会,也是亚洲体育史上规模空前的盛会。作为东道国,这是我们国家的光荣,人民的骄傲,说明我们不仅彻底地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而且雄健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通过亚运会,必将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外交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对国民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当前,我国人民应当万众一心,在“团结、友谊、进步”的口号下为亚运会的成功,为国家和民族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亚运会是中国人的盛会,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团结、友谊、进步"的理念宗旨成为了提升民族凝聚力的粘合剂,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的大国情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向世人阐明"激情盛会,和谐亚洲"这一第十六届亚运会的理念宗旨。广州亚运会既是全亚洲的盛会,更是中国人生命中的盛会,国人的努力将使亚细亚运动会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8.
第十一届亚运会以磅礴的气势、严密的组织和它“团结、友谊、进步”的伟大精神,长久地鼓舞着人们。一部亚运会的历史,记载的是四十年来亚洲体育发展的巨大足印。亚洲人民和体育健儿,以高超的运动天赋和突出的进取精神,创造出一系列优异成绩,不仅大大丰富  相似文献   

9.
第十一届亚运会于1990年9月在北京举行,这个空前的盛会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作为在这块黄土地上长大的一个文艺工作者,能为北京亚运会做些什么呢? 国有国歌,军有军歌,亚运会也应该有自己的会歌。据悉,前十届亚运会均没有确定会歌,那么,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能不能创作、确定一首会唱呢? 会歌这类歌曲,较之其它歌曲创作难。它既要体现“团结、友谊、进步”的亚运会宗旨,又不能标语口号化;既要反映亚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又要适应亿万观众感情的需  相似文献   

10.
亚运会不但是体育盛会,同时也是亚洲各国各地区文化间的相遇,了解,协调的重要舞台。亚运会之于亚洲,已经不单单是在扮演着一个各国进行体育运动交流的角色,更是以和平使者的身份来调和着这一大家庭中的碰撞。  相似文献   

11.
<正> 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于1990年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并获得了圆满成功。第十一届亚运会充分体现了“团结、友谊、进步”的宗旨。它的成功和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标志着亚细亚体育运动的新掘起。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亚奥理事会成员体育代表团的6578人参加本届运动会。代表团数和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数均超过了前十届。第十一届亚运动是对亚洲体育运动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亚洲各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在27个正式比赛项目中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创造了优异成绩:中国运动员周玲美以1分13秒899的优异成绩创造了女子自行车一公里计时赛的世界纪录;南朝鲜射箭运动员先后  相似文献   

12.
《体育师友》2010,(6):50-50
广州亚运会官方网站报道第16届亚运会是亚运会历史上设项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是亚洲各国、各地区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充分展示了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圆满完成了参赛任务,实现了预定的参赛目标。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广州亚运会要弘扬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促进亚洲各国的团结、友谊和交流,致力于构建和谐亚洲。人力资源是成功举办亚运会的基本保障,人文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基础。人文管理以建立人文环境为目标。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劳动关系管理、沟通与交流管理、文化与精神文明管理、激励与奖惩管理等内在的管理体系,达到畅通沟通渠道,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忠诚度、创建融洽、和谐的劳动关系,提高办会工作效率,把本届亚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祥和、精彩的体育文化盛会。  相似文献   

14.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洋溢着中国人民的盛情和自豪,带着亚洲人民的期望,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并园满结束了! 亚运圣火首次在我国熊熊普照祖国大地,我国亿万人民无不欢欣鼓舞,拥有1亿7千万人参加的火炬接力,使“团结、友谊、进步”的亚运宗旨传遍祖国神州大地,深深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5.
举世瞩目的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圣火刚刚熄灭,第七届全国冬运会即将在黑龙江省拉开战幕。这次赛会是我国冰雪运动的一次空前盛会,是十年来冰雪运动发展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冰雪运动向世界强国迈进的一次大动员。它的圆满召开对于振奋民族精神,稳定我国政治形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这次赛会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取得辉煌成就之后召开,无疑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将再次掀起关注体育的热潮,也是发展冰雪运动的极好机遇。国家把承办全国第七届冬运会的重任交给黑龙江,是黑龙江人民的骄傲和光荣。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显示我国人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发  相似文献   

16.
第七届亚运会是亚洲人民团结、友好的盛会,它给亚洲人民带来极大的鼓舞,大长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志气,孤立和打击了傀儡集团和侵略势力。在运动会期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深入人心,无数生动的事例感人心怀。在训练和比赛中各国运动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对促进亚洲田径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给亚运会组委会的贺信,全文如下: 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全国人民、亚洲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安全、顺利、精彩、圆满地闭幕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历史性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团结协作、努力奋斗的亚运会全体工作人员致以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18.
即将到来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将是亚洲体育史上一次空前的盛会。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北京亚运会还有一层特别的意义,就是海峡两岸的体育健儿第一次在亚运会上相逢,而这次亚运会又是第一次由我们中国人主办,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进行。又经二十年没有参加亚运会的台湾体育界,为了能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展实力,目前正在加紧选拔选手,组织集训,备项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今年4月初,中国台北奥委会正式宣布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随后,中国台北奥委会决定派出由五百多人组成的亚运代表团。另外,还  相似文献   

19.
1984年9月28日,在汉城召开的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会场上,响起一片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在无记名投票表决中以压倒优势击败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广岛,被确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比赛地。中国这个从未举办过亚运会的亚洲体坛大国,终于赢得了亚洲运动会的主办权。建设主赛场为举办亚运会所必须随着世界和亚洲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亚洲最有代表性的体育盛会——亚洲运动会的水平不断提高,规模日益扩大,参赛的运动员人数已日益增多。进入80年代,参加亚运会的运动员人数已多达4000余人。所设立的正式比赛项目也呈不断上升之趋势。为此,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章程中要求:主办国必须提供足够数量符合国际标准的比赛、训练场馆和运动员村。  相似文献   

20.
十月七日,第十一届亚运会以中国荣膺183枚金牌的显赫战绩,三蝉亚洲体坛盟主宝座,在北京降下帷幕。这届亚运会的特点有五: 盛会规模空前国际影响广泛这届亚运会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神洲大地上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也是亚运会创办40年来,第一次由中国承办亚运会。参加这届亚运会的有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由于海湾危机,暂停伊拉克亚奥理事会会籍及参加本届亚运会的权利。否则,这届亚运会将是亚奥理事会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