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刊登在《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一版上的评论《“真抓”与“假抓”》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篇1100字的评论之所以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从写作上来说,它的深度与文采兼备的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主题量大立意深刻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评论的写作高下,首先反映在主题的开掘上,具体体现在是否摸准了社会生活的脉搏,是否抓住了牵动党心民心的热门话题。《“真抓”与“假  相似文献   

2.
我的《“真抓”与“假抓”》一文,写作于2001年2月17日,发表于2001年4月11日的《河北日报》上。虽然自己已经给报刊写了20多年的言论和杂文,虽然此前也获过几十次这样那样的奖项,但这次能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工作和生活在小县城的基层作者来说,确实是个意外的惊喜。所以现在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我是从1972年21岁的时候开始给报刊写稿的,以后又去上学,1979年接着再写,1980年由消息、通讯转而写杂文和言论。在这期间,我的工作岗位几经变换,其…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吉林日报》2002年12月21日上的评论《金怀银杯,不如百姓口碑》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可读性强的好评论。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我们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现在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言论(评论)作为媒体的旗  相似文献   

4.
刊登在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一版上的评论《“真抓”与“假抓”》一文,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篇1100字的评论之所以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几个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一是主题重大,立意深刻。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评论的写作高下,首先反映在主题的开掘上,具体体现在是否摸准了社会生活的脉搏,是否抓住了牵动党心民心的热门话题。《“真抓”与“假抓”》一文,就是以党和国家非常关注的、群众普遍关心的作风建设为切入口,揭示了怎样才能实现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问题,无疑主题…  相似文献   

5.
“抓问题”是新闻报道中说得较多的词汇,新闻照片抓问题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要说明这个新闻专用词汇,首先得弄清“问题”两个字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问题”的释义, 有四层意思: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2、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3、关键、重要之点。4、事故或  相似文献   

6.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6,(11):43-44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5年3月17日一版上的评论《农科院所制假坑农的多重恶劣性》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主题重大、言简意赅的新闻评论精品。它的获奖,为我们撰写新闻评论提供了下述三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新闻短评栏目“随感录”,以“小我评论”的独特评论形式,在同类评论中独树一帜,在当时引起了重大反响。《新青年》“随感录”的“小我评论”特点为:以“小我化”的角色扮演贴近受众心理;以人性化的阐释方式实现理论传导;以冲突性的思想阵营形成舆论多数;以个体化的批判与精神呐喊重塑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重庆天气正在酷热中“冒火”。与此同时,我的一篇章也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中小小地“火”了一把,这就是发表在重庆日报2004年5月18日的时评《“越位”与“缺位”》一,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评论类)。  相似文献   

9.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4年12月21日上的《“办证”与“教授”之间》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构思独特、对比强烈的评论佳作。稿件刊出后,不少主流网站予以转载,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首先被报社评为“星稿”。之后又受到了“中国新闻奖”评委们的青睐。它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下述三点写作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刊登在《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一版上的评论《“真抓”与“假抓”》,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篇1100字的评论之所以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一是主题重大,立意深刻。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评论的写作高下,首先反映在主题的开掘上,具体体现在是否摸准了社会生活的脉搏,是否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9,(11):43-43
一是抓时间上的“最快”,二是抓规模上的“最大”。三是抓数量上的“最多”,四是抓质量上的“最优”,五是抓效益上的“最佳”,六是抓进程中的“最先”.  相似文献   

12.
陈栋 《今传媒》2006,(5X):4-6
4月底,“新世纪第二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数十家媒体与高校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递交相关论40余篇。从本期起,本刊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推出“《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选登”上下两组,以飨读。[编按]  相似文献   

13.
何蜀 《出版参考》2004,(4):21-21
“文化大革命”中“八亿人看八个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曾经还有一个由“文革旗手”江青“亲自抓”的“样板戏”,它就是“革命现代京剧”《红岩》,但它尚未公演就半途夭折了,否则,第一批“样板戏”本该有九个。  相似文献   

14.
《军事记者》2008,(11):61-61
一是抓时间上的“最快”, 二是抓规模上的“最大”, 三是抓数量上的“最多”, 四是抓质量上的“最优”, 五是抓效益上的“最佳”,  相似文献   

15.
张书省 《今传媒》2006,(7X):27-28
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都市快报》节目中的“一说为快”栏目,是个只有两三分钟的电视小评论专栏,近日播出了两则十分引入关注的主持人评论《大学生咋定位》和《绿茵变绿荫》,前激烈,后平和;前强词夺理,后以理服人;前导向失误,后高瞻远瞩。一正一反,高下迥异,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2006年2月21日科技日报上的评论《“院士造‘院士’的反”值得喝彩吗?》一稿,荣获评论三等奖。这篇评论的获奖,为我们提供了下述两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倪嘉  马玉龙 《新闻知识》2004,(10):57-58
2003年,安康日报为了适应市场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摄影部创办了图并重、以图为主的《广角镜》新闻摄影专刊,每周一期。编委会把它作为强化新闻图片宣传的手段,当做新闻和报纸改革的重要措施来抓。创办之初,我们就把《广角镜》定位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上,力争用新闻照片的“广角镜”透视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用生动、活泼、多味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受众。创办仅一年多时间,就在读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近来翻阅了一些报纸和多家新闻学期刊,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哲学概念“异化”出现在不少文章的标题和内容上。例如北京青年报2006年11月1日评论版的文章《异化的“权力信赖”》、2006年11月26日评论版的文章《警惕“恐怖彩铃”,异化“危世谣言”》、2007年2月13日评论版头条文章《必须警惕监管权力的异化》。这些文章的标题和行文中使用的“异化”概念是“异常变化”的意思,汉语中的“异常变化”没有缩写或简化的。按照中文缩写的习惯,也不能这样做。“通俗化”能缩写为“通化”、“大众化”能缩写为“大化”、“规范化”能写成“规化”吗?  相似文献   

19.
在不少杂文家感叹“纯杂文”阵地正在逐渐丧失之时,如今。一种名为“时评”的新闻评论,却异军突起。这种游离于传统意义上的“纯杂文”和“新闻述评”之间的时评,正“攻城掠地”,成为许多报刊的“招牌菜”。2004年,笔者尝试着在《衡阳晚报》一版,开设了一个时评专栏“茶楼闲谈”。  相似文献   

20.
陈旭 《新闻导刊》2006,(1):12-13
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市协政二届四次会议于1月11日先后开幕,分别于1月16日和1月15日闭幕。本次“两会”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两会”,胜利完成了各项议程。《重庆晨报》对此次“两会”报道高度重视.编委会领导亲自抓策划、抓部署,组织了报道小组.从1月9日到17日,在要闻版面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