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不高是影响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造成网络课程建设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忽视对远程学习者特征的深入分析,开发的网络课程不能满足远程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本文以上海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远程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远程学习者的一般特点和学习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基于远程学习者特征的网络课程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
就业导向的远程职业教育网络课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远程职业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程职业教育中网络课程的设计对整个远程职业教育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大多数远程职业教育的网络课程和普通网络课程没有什么区别,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本文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设计了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3.
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学习资源,也是网络教学的基本要素,其设计水平直接影响远程教育中网络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本文以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网络课程设计等相关理论和原理为基础,以目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课程设计的现状为例,分析了目前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已取得的经验,其中包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课程团队;网络课程定位明确;及时应用新技术,充分整合课程学习资源,建设了大批适合成人远程学习的网络课程。同时,通过对现有网络课程及其设计方案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网络课程设计本身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要为全社会提供全媒体、多终端的数字学习资源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的网络课程设计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应用还不能够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影响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梳理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总结经验和发现不足,为未来远程开放教育及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学习资源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基于网络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评价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良好的网络环境是课程学习评价的基础,学习评价方案是课程学习评价的核心,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是课程学习评价的保障。本文阐述了学习评价方案是基于网络进行学习评价的核心的指导思想,分析了可供设计者选择的学习评价任务类型,简要介绍了中央电大课程考核改革试点中部分试点课程的学习评价方案,提出了学习评价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投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在对网络课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从投入学习的角度提出了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网络课程的特点、构成及开发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本文从网络课程的特点入手,论述了网络课程的构成,认为远程网络课程的开设应包括提供各种媒体类型的学习资料、开展多种教与学的活动和实施有效的课程管理,并介绍了实现远程网络课程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以爆炸的方式增长,快速的知识更新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人们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上都要改变。互联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得到人们的青睐,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世界各国也都开发网络教学的课程,进行网络教学与学习的实践研究。网络课程一般指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相似文献   

8.
"网络课程"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主要论述"文献检索"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关键技术等,突出网络课程学习环境的创设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9.
现代远程教育的蓬勃开展对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缺乏对远程学习者的深入分析,目前的网络课程还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文对当前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改进网络课程建设工作的若干建议,在分析远程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高等教育远程学习者的综合型网络课程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课程的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探索和开发不同教学模式、不同表现形式的网络课程,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适应学生远程学习的需要,成为远程开放教育提供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将目前国内的网络课程分为三种类型:授课型、自主学习型、协作探究型,具体分析了各类网络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络课程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无疑会影响到远程学习效果,研究远程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是远程开放教育重要的课题之一。研究设计了三组实验.以明确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特征、影响因素及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与其课程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远程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具有习惯性、适应性特征:远程学习者的在线行为会受到学习者有无远程学习经历、所在班级学习共同体及年级学习共同体的影响: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与其课程成绩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改进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课程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功能语言学理论,网络课程发展的理想模式是构建逼真的三维或四维学习情境,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顺利地完成意义构建,实现学习目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课程理想模式即多模态虚拟课程的出现带来了可能。通过对多模态虚拟课程内涵、分类和特性的阐述,可以对网络课程的发展进行展望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网络教学中采用小组协作学习,能最大化个人和他人的习得成果,并能提高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本文以翻译理论与实践网络课程为例,对开展小组协作学习的目标、教学策略和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山西终身学习网公共服务平台将面向社会提供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良好的学习条件、便捷的学习途径和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山西城乡人民实现终身学习的理想。利用电大"天、地、人"三网合一的系统优势,借助先进远程教育理念,整合优质学习资源,运用先进技术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引领社区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放理念、草根文化、三网合一的系统特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成熟的办学经验,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服务于社区教育的独特优势;远程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在办学性质、办学定位、价值取向、服务对象、教育手段等方面具有的共同特征,有利于二者无缝对接。远程开放教育要引领社区教育发展,必须明确服务对象,扩大系统覆盖,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健全服务体系,累计互认学习成果,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学习资源作为远程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内容,其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成效和满意度。优化远程教育学习资源的实用性设计是保持远程学习者在学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远程开放教育英语专业学习者在学习资源使用、学习时间利用、教学互动参与等方面的调查和访谈发现:远程学习者仍以课程教材为主、以配套光盘和学习指导书及在线学习资源为辅展开课程学习,但是学习者无法对学习资源按需查取;学习者倾向于使用简短的视频课件资源,但面临时间占有率和信息处理强度的挑战;学习者由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很难进行实质性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学互动。因此,开放大学在新一轮的英语专业学习资源设计过程中,应以教材为中心,将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和精细划分,对网络视频课应分类设计、系列制作、微型呈现,对网络学习平台应减少级数,促进全国范围内远程学习者的信息共享和多维互动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开放教育中新生学习自主性发展的途径与模式,在开放教育试点专升本英语专业"高级日常英语"课程辅导中开展新生学习自主性行动研究的实践.研究发现,通过教师的远程和面授辅导及参加网上交流活动,开放教育新生逐渐适应了远程学习模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从过分依赖面授课辅导向教师帮助下的自主学习过渡,为开展以后的远程学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Despite the heavy emphasis on online learning in recent years, print is still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course delivery in distance education. Distance educators have argued that,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appropriate access structures, distance learning materials can be self‐instructional and intera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students on a distance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 considered that the print materials had achieved the course objectives, and how they made use of the in‐text access structur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teachers on the course agreed that the materials were able to achieve the course objectiv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made use of the access devices varied considerably.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student course evaluations of standard education and distance learning courses in the school of social work of one southern university. The sample included 14 distance learning (DL) and 122 standard education courses. A 20-item quantitative student course evaluation and a 7-item qualitative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compare differences between social work courses taught in a standard classroom setting with those taught using distance learning technology. Comparisons of identical courses taught in both formats found that students rated distance learning higher than the standard classroom for a course having predominantly lecture content. Conversely, ratings for clinical practice courses were just the opposite with lower ratings for distance learning than the standard classroom. Results of a qualitative survey (n = 39) of students conducted at the end of a course taught by distance learning found that 73% of the students felt that distance learning technology interfered with class participation. However, 73% of the students felt the instructor handled technological problems in a professional and patient manner. Although 54% of the students reported that they would take another course by distance learning,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termine what social work courses can be most effectively taught by distance and classroom formats.  相似文献   

20.
To address a major methodological problem in the body of evidence on distance learning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we conducted a randomized, true-experiment paired with a quasi-experiment.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instruction at a distance via a two-way interactive telecourse demonstrated learning equivalent to that of students assigned to on-campus, face-to-face instruction. However, students choosing to take the course via telecourse at remote sit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ourse learning than either randomly assigned group. Such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body of evidence on distance learning could be seriously confounded by learner self-sel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