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其根本任务是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然而在美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的今天,又常常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在生活中不少学生穿着奇装异服却自诩新潮,跟风“超女”“快男”,言行粗鲁无礼并以丑为美;面对一幅作品,除了“好看”“不好看”之外再找不出其他形容词……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背景 音乐学科以审美为核心,以美育为基本属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和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音乐是情感艺术,犹如“水滴石穿”般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果能够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把美好的事物永远留驻在学生的心中,定能奏响沁人心脾的动听音乐来。  相似文献   

3.
所谓“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7-9年级)》认为:“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陶冶高尚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育美工作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物理学科美包括基于形象感性的“形态美”,基于科学理性的“神韵美”,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意境美”三个层次。通过育美的准备阶段(助学寻美)、育美的实施过程(协同审美)、育美的终极目标(自主创美)的美育实施路径,实现“以美促智”“以美促德”“以美促美”的学科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育美工作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物理学科美包括基于形象感性的“形态美”,基于科学理性的“神韵美”,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意境美”三个层次。通过育美的准备阶段(助学寻美)、育美的实施过程(协同审美)、育美的终极目标(自主创美)的美育实施路径,实现“以美促智”“以美促德”“以美促美”的学科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美育不应被排除在教育方针之外,把美育看成是德、智、体“三育”的一部分从而取消其独立性,不利于美育的实施,也有悖于美育的本质。现代美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这一本质使美育明显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美育的情感教育本质决定了美育具有自由性、愉快性、个性化和非实用性等教育特征。  相似文献   

7.
王凤娟 《天津教育》2023,(35):134-136
<正>美育作为美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不仅有着极强的理论性,还具备一定的实践性,是一种从情感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高效而科学的美育能够让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鉴赏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全面的审美素养。美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广义的美育指的是“所有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爱好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狭义的美育指的是“‘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或者‘审美观和美学素养’的教育”。而无论是从广义层面来看还是从狭义层面来看,  相似文献   

8.
语文美育指的是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对语言、文字、文章的审美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判断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其融合于语文教育中。美育过程也是语文教育过程,同时又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语文美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独特的熏陶、感染、教育人的功能。在语文教育中可以利用以下资源进行美育:(1)形象美。(2)结构美。(3)意境美。(4)语言美。教材中为语文美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只有选取符合美育规律和学生实际的途径方可取得良好效果,科学的美育途径是:(1)阅读感知。(2)理解体验。(3)欣赏评价。(4)表现创造。在语文教育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学得语文知识,习得语文技能的同时,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从而达到语文教育求真、求善、求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美育教育,将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而现阶段较普遍的现象是:学生缺乏在典型形象中领悟艺术作品深刻内涵的能力,他们往往抛开形象感知和情感体验来抽象理解作品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中学语文教改,多是以完善智力结构为主的唯理性教学模式,而对美育即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能和谐、平衡全面地发展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秦伯》)意思是学诗可以使人奋起,学礼可以立于社会,学乐可以陶冶情操,把人培养成仁人君子。孔子把乐(美育)作为人格完成的最后阶段,更何况现代化的教育呢!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一个没有接受良好审美教育的学生,决不可能具有高尚的精神情操…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表现情感,诉诸听觉的音乐,是艺术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启迪学生心灵,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方面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要努力培养孩子们热爱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把美变为每个孩子心灵的财富。让孩子学会感受、理解、珍惜美,并且创造美。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可见,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要培养起学生美的情感,就必须从小抓起,使儿童在小学阶段就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我们在实施学校教育中,注意把美育与学生德智体劳的培养有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3.美育特殊性的说明美育不同于“教育”美育与“教育”的区别是具体和一般的区别。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任务不同。教育要完成促进学生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任务。其完成任务的方式是将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主体转换。首先,美育和教育是“分”和“总”的关系,即美育为完成教育的总目标,分工或侧重于推动学生美学观、立美审美能力的确立和发展。其次,美育和教育又有“皮”和“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美育的特色在于培养个性、主体性、主体自由的人格特征等。人生失去美则为黯色人生,教育失去美育则为无趣的…  相似文献   

14.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美育视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积极探求美育的实践途径和有意识地建构美育实施环境,重视学生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完满人性与品格的形成。这对现代学校美育的启示有重视美育的情感作用,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美育的实践过程,回归美育人本内涵;净化美育的实施环境,创设“美”的育人空间。  相似文献   

15.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接受审美教育和审美训练的人,不会是全面发展的人。”美育为五育之一,它在全面发展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然而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也称之为审美情感教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知识,培养审美观念,提高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具有扩大视野、陶冶情操、磨练意志、辨别美丑、辅助道德、增长智能、健美身体、促劳创美等多方面的功能,在学校教育中万不可少之。“以美育人,促进全面发展,并使人生美化。”已早为人们所共识、所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等学校正在反思中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大力加强美育则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有健美的情操,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高尚的欣赏趣味,正确分辨美丑的修养和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我国美育学者王朝闻在他的《做青年美育的导游者》一文中将美育的作用概括为“辨别是非的理论能力,辨别善恶的伦理能力,辨别美丑的情感能力。”这里需要附带说一句,美是有  相似文献   

17.
“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特别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美育就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而现阶段语文教学中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缺乏在典型形象中领悟艺术作品深刻内涵的能力,他们往往抛开形象感知和情感体验来抽象理解作品内容。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最大限度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呢?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这一精辟论述表明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由此可见,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富有审美教育的效果呢?(1)创佳境,激发情趣美。(2)细品读,欣赏语言美。(3)做对比,感受形象美。(4)重想象,领悟意境美。(5)深理解,体会思想美。(6)多诵读,体验情感美。  相似文献   

19.
美育从理论上说 ,从属于美学 ;从实践上说 ,又从属于教育。在教育学上对美育的概念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 ,又称是“艺术教育”,也就是通过艺术理论的学习和文艺作品的鉴赏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的教育。广义的美育 ,既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 ,它是指在正确的审美观的指导下 ,通过审美活动实践 ,培养提高人们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与创造能力 ,并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 ,使情感得到净化 ,情操得到陶冶 ,精神得到升华的教育。本文所论及的是广义的美育。一、美育的特性和表征审美教育既不同于科学知…  相似文献   

20.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美育的性质是情感教育,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美育的功用在于“怡情养性”。正是美育具有这种独特的性能,所以美育在整个普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文学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