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冰上基本练习:1、冰上站立正刃平行脚外八,两脚相距约一揸;重心落在两脚间,十趾紧抠臂垂下.2.腿并膝弓平行站,上体前倾胸要含,两手互握背腰间,肩比臀高目视前.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滑冰教材,并在教学法上也要有一些参考的资料,这样才能提高滑冰课的教学质量.天津大学在20多年的滑冰教学实践中对滑冰教材和教学法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校滑冰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熟悉冰性的冰上站立,冰上踏步,冰上行走、向前滑行的单脚蹬冰双脚滑行、两脚交替蹬冰交替滑行、向后滑行的画葫芦滑行、蛇形向后滑行、转弯滑行的向左(右)压步滑行、向左(右)急转弯滑行、停止法中的花样刀的齿轮停法、球刀或跑刀的左(右)侧身停法等,下面根据教学顺序,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冰上教学有其独自特点,必须在冰上独立行走或短距离滑行,才能顺利进入分化、巩固与动作自如阶段.在冰上教学时,经常发现学生刚接触冰面时有很多表现:1.不敢上冰;2.四肢着冰;3.手无处可放;4.身体左倒、右倒或向前倒;5.站立不稳;6.踝关节发酸;7.踝关节发软,不能立刀;8.不能向前走;9.单刀不能离开冰面;10.向内或向外撇刀;11.重心不稳.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冰上教学就不能顺利完成,增加  相似文献   

4.
整理放松运动,是运动后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尽快地消除疲劳,我在教学和训练中常用以下几种抖动肌肉的放松练习,效果颇佳,现介绍给大家供参考。一、上肢抖动练习动作1:两脚左右开立,两臂上举,深吸气并做放松性抖动两臂动作,接着做上体自然前屈动作,呼气要快,两手触地面,见图1。动作2:两脚左右开立,两臂侧平举,做两臂放松性抖动动作,见图2。动作3:站立,两臂侧举,扭转上体,同时做两臂放松性抖动动作,见图3。动作4:站立,转上体同时两臂绕体做放松性甩臂动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跳远动作环节中起跳动作最关键,因此,水平、速度和起跳起决定性作用。正确的立定跳远动作技术是:身体自然静止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尖朝正前方,开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两臂上举下落至体  相似文献   

6.
有简易冰刀的学校,可以利用这种器材在室内或室外进行陆地站立、行走、冰上陆地诱导,以及其他力所能及的有利于冰上动作学习的各种专门性动作的练习。练习方法如下: 练习一: 1.扶持器械或一人帮助的外八字站立。  相似文献   

7.
<正> 在篮球比赛中,持球基本站立姿势是进攻技术的基础,一切持球进攻技术均从持球基本站立姿势开始。持球进攻技术教学方法的第一步应从持球基本站立姿势开始。一、动作要领 1.持球手法用指根以上部位握球的两侧后下方,手心空出,两臂屈肘,肘关节下垂,置球于胸前。 2.身体站立姿势两脚前后或平行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略前倾,重心落在两脚之间。二、教学难点 1.双手握球时掌心空出,指根部位触球。 2.屈膝身体稍前倾,保持有利的起动姿势。三、教学步骤与手段 1.示范与讲解 (1)正面对学生示范。  相似文献   

8.
行走     
朱军 《上海集邮》2006,(4):27-29
用两脚直立行走是人类所具有的最基本和独特的移动方式。由于人的年龄、职业和生活条件等情况的差异,各人一生行走的距离不大相同。有资料显示, 一个人如果活到70岁,行走长度可达30多万公里。行走的平衡人站立不动时,从人体重心引下的垂直线,总是在两脚形成的面积里,这时人处于平衡状态。人起步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学训练要点进攻与防守的顶球技术有很多相似点,但目标不同。进攻时顶球主要用于射或传,所突出的是准确;防守时则强调距离和力量,以便把球从危险地带清除出去。对于青少年而言,每一队员都应全面掌握攻守顶球技巧。 (一)站立式顶球站立顶球有原地和跑动中顶两种方式,无论哪一种,都应保持身体平衡、两脚前后开立,以便上体后仰不失重心。击球时,腿蹬地,上体和颈部加速前摆,用前额正面击球。击球后,头和上体仍向出球方向前移,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动作要领 (一)预备姿势:面向抛掷方向站立(后抛为背向站立),两脚左右开立约同肩宽,双手抱球,两臂自然伸直于体前。 (二)动作过程:两腿半蹲同时上体前屈,双手抱球随之下摆至两腿中间,动作放松有弹性,摆至极点后,紧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头和上体向前上方用力抬起(后抛为向后上方用力抬起),双臂随之主动用力加速向前上方暴发用力抛球(后抛为向后上方暴发用力抛球),出手时髋、膝、踝和上体充分伸展,双臂向抛掷方向送出,出手角度40°左右。后抛实心球是蹬腿挺髋上体适度后  相似文献   

11.
<正> 学生学习站立式起跑时,容易出现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动作: 1.弓步型:上体过于紧张,两腿前后开立过大,形成弓步。 2.一顺型:即同侧臂与腿同时在前或在后。 3.前倾型:上体过分前屈,身体重心过于前移。 4.后仰型:上体过份后仰,形成身体重心落在后腿上。纠正方法: 1.图示法:运用体育教学挂图,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口诀法:即教会学生如下的  相似文献   

12.
一、持球站立方法教学中一般要求: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上体稍后仰。这个要求不具体、模糊,而使许多学生持球时“两手紧紧包围着实心球,肘关节过于外张,有的甚至将球放至头的后部”。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持实心球时,姆指尖、食指尖相互接触成“心”形,其余手指对称相对,且距离逐渐增大,两手掌心要“空”,不得触球,当球举至头上方时,两手腕向上翻,使掌心向上,且两手伸直两脚的站立为:前脚正对投掷方向,后脚稍外“八”字,两脚的距离约为本人身高的1/2。这样可以增大支撑面积,当身体后…  相似文献   

13.
一、拦网技术概述 (一)单人拦网技术 1、准备姿势。目的是便于迅速移动和及时起跳,队员应面对球网,两脚左右站立约与肩同宽,距中线约40cm左右。两膝弯屈,上体稍前倾,两臂在胸前自然屈肘,掌心向前。两眼注意来球。  相似文献   

14.
滑冰运动深受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它不仅能丰富冬季体育活动的内容,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体魄和意志品质。初学滑冰者要经过冰上站立、行走到滑行这样几个阶段。由于冰刀支撑面积小,对初学滑冰者来说,关键是如何掌握身体的平衡和单脚支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立定跳远技术由预备姿势、起跳、腾空和落地相互联系的四个部分构成。正确的发力顺序和双臂配合用力是构成立定跳远技术的要素。下面就谈谈立定跳远各技术环节的辅助练习方法,供同行参考。一、预备姿势预备姿势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习惯和舒适程度来选择两脚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而不能强求一致。下列三种预备姿势供练习时选择:1.两脚稍分开,膝关节微屈,上体前倾,两臂屈肘于体后。2.两腿于肩同宽,两脚平行,脚尖稍内扣,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头部随上体前倾或稍抬起,颈背放松,两臂自然垂于体侧。3.两腿…  相似文献   

16.
<正> 队列队形练习,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都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几乎无不出现队列队形的练习。但是,达个教材的美学意义,并非人人都已充分认识到了。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站立,是发展人体美的基础;行走,则是人体运动美的起点。体育课中的队列队形教学,必须从人体美的角度,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站立姿势,保持和发展人体固有的脊桂形态的曲线美。站立时,要顶头、梗颈、挺胸、收腹、两臂下垂、两脚抓地、气在横隔膜间。达样,便显得既不紧张,又不松  相似文献   

17.
一、双手从头后向前抛掷实心球两手握住实心球,两脚站立分前后。上体后仰球过头,腰肘用力抛出球。二、双手从体前向后抛掷实心球两脚左右开立,上体前倾弯膝。直臂两膝之间,两手持球准备。抛时两腿蹬地,顶舰上体抬起。头仰两臂挥摆,球经头上后抛。三、单手向前推实心球(以右手为例)右手持球后下部,左手轻扶球上部。身体侧向投掷处,球托肩上头卡住。重心后移右腿弯,左脚内侧稍点地。右腿蹬地左转体,挺胸用力比一比。四、原地投掷垒球或沙包《以右手为例)不「手握住小垒球,身体侧向投方向。球过肩头体后仰,重心落在右腿L。蹬地转髓体左转,挥臂…  相似文献   

18.
篮球基本站立姿势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站立姿势的重要性 ,纠正上体不前倾 ,重心不在两脚前脚掌上 ,两臂弯曲不自然等错误。正确掌握动作技术 ,形成良好习惯 ,以便于起动和衔接各种动作。游戏方法 :两人一组 ,面对 ,成基本站立姿势 ,听教师口令去摸打对方膝关节 ,同时 ,又要保护好自己的膝关节不被对方打着 ,摸打对方次数多者为胜。游戏规则 :只允许摸打对方膝关节 ,其它部位无效 ,不允许推、拉、拽对方。输者罚做兔跳或单脚跳、后退跑、滑步等。篮球基本站立姿势游戏@成永山!252059$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 @张桂华!252059$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19.
冰上课教学方法与难点教学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冰上课的难点有2个:站立和弯道技术.就冰上站立和弯道技术进行了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初步探讨.在冰上首先要解决站立问题,能站立后滑行就比较容易;另一个难点就是弯道滑行,这点若也解决,冰上课就成功了.  相似文献   

20.
通过抓住冰上站立、双支撑蹬冰、自由滑行和自我保护与帮助这几个重要环节,有效提高冰上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参加滑冰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