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工作者如何成才,是新闻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最近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可以说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素养,促进其成长和成才的一项有效措施.在探讨新闻工作者成才问题时,穆青的记者成才观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外文出版局专家艾泼斯坦同志,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前不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作了一次讲演,就记者如何做笔记的问题,谈了他自己的经验,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很值得做新闻工作的同志们学习。  相似文献   

3.
陈力丹 《新闻记者》2000,(11):10-11
从今年起,我国的新闻记者有 了自己的节日──记者节,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在我国,为某一职业的人群设立节日,目前除了教师节,便是记者节。如果记者不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性职业,恐怕不会有这份荣光。那么,我们谈点什么来庆贺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呢?我想,还是从记者职业和专业谈起。 记者,在我国是全体新闻工作者的简称,就如各级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记协”一样。直到现在,关于记者是不是一种专业尚有争论,但是记者是一种社会职业,看来争议不大。1998年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调查表明,我国记者有很强的职业…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近两个月来,邵云环、许杏虎、朱颖这三位倒在北约野蛮轰炸下的新闻记者的名字和感人事迹在全国人民尤其是新闻工作者中间传颂。我国新闻单位驻南斯拉夫的记者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在纷飞的战火中忠实地履行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和平呐喊、为正义奋斗。我国驻南记者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爱岗敬业、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在全世界树立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光辉形象,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本期“专论”栏发表的《以驻南记者为榜样,做无私无畏的文明使者———试论中青年记者职业形象的自我塑造》一文,较…  相似文献   

5.
孙殿仙同志是位81岁高龄的老通讯员,也是《青年记者》的老作者——40多年前曾在本刊发表文章。最近他寄来的这篇文章,围绕自己的经历谈走基层的重要性,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新闻工作的钟爱,更体现出一位老通讯员的睿智之思,值得青年新闻工作者学习。  相似文献   

6.
新闻敏感与事业心张骏德新闻敏感,通俗地讲是指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这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包括记者、编辑、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了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和准确判断新闻线索与能构成新闻的...  相似文献   

7.
前国家女排队长孙晋芳,对兴冲冲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你们谈,对任何记者我都是这个态度。”当记者转而请她谈谈“为何怕记者”时,她却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这篇文章登在3月26日的山东体育报上,很值得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体育记者一读。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是记者识别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和能力,它是记者特有的职业敏感,它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宝贵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努力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新闻敏感呢?做为新闻记者来说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新闻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抗拒诱惑     
抗拒诱惑张朝鸿捧读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夏儒阁的感人事迹报道,恐怕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会受到心灵的震撼。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笔者以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夏儒阁和许多外企的老总都很熟,却从未以此为筹码,用来给自己谋取私利,甚至送...  相似文献   

10.
张梦 《新闻世界》2011,(10):144-145
穆青作为老一辈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与领导者,身体力行,为民请命,从全方位的视角审视时代,跟随时代发展,关注新闻传播的前沿发展,不仅从墨香里铭记了一名专业记者的光荣与梦想,更在时代的发展洪流中践行着一个记者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是新闻传播领域里一颗最闪亮的星。他的新闻实践价值至今熠熠生辉,值得每个新闻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要培养一支政治上、业务上都过得硬的新闻队伍,举办各种学习班、培训班,以至送到大学、党校去进修,这些无疑都是必要的。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新闻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在本报218名编辑记者中,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占27.98%,在具有大专文化程度以上中占37.7%;对少数尚未经过系统学习的编辑、记者,也通过夜大学、函授等多种途径,进修提高。但新闻工作者光受学校教育、正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当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11月 16日,四川新老新闻工作者、中央驻川新闻单位记者以及部分企业老总共 100多位代表,汇聚景色迷人的碧峰峡,纪念世纪之交第一个中国记者节,围绕“新闻宣传与西部开发”这个主题展开讨论。全国记协副主席、省记协常务副主席姚志能主持会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杜江打来电话祝会议成功。   一、向长江学什么   1937年的 11月 8日,以著名记者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作为范长江家乡的新闻工作者纪念记者节,应当学习范长江革命精神,以高度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为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的…  相似文献   

13.
11月15日,在全国新闻工作者刚刚庆祝自己的节日——新中国第五个记者节后不久,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隆重表彰了荣获第三届“全省十佳记者编辑”称号的同志。这是新闻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一大成果,是我省新闻界的大事喜事,也是我省宣传思想战线的大事喜事。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所谓“告记者热”,尤其是“名人告记者热”成为社会上又一热门话题。几位社会名流与新闻工作者打官司的消息,几乎是无报不登。于是,“作者靠名人出名”的议论有之;“名人欠自重”的议论有之;……其中最多的要算是“状告记者,记者必败”的议论。因此,在呼吁加快新闻立法的步伐,保障新闻工作者应享有的权利的同时,目前新闻工作者如何加强法律意识,如何掌握新闻报道侵害公民名誉权的侵权构成,如何避免因报道失实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已成为新闻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以北京为例,自一九八七年《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到去年年底,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一审侵害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群众观点根底。新闻工作、党报工作,说到底也是群众工作,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密切联系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认真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回顾20多年来的记者生活,我深切地感到,做一名党报记者,只有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点,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又一次翻开美国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名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笔者在欣赏索尔兹伯里对长征独特的描述、透视的同时,不由得为他的执著地访问“长征”而惊叹。他的这种执著精神很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学习。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新闻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它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与分析,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记者的新闻敏感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记者头脑中固有的,而是来自记者平时刻苦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也就是说,必须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培养新闻敏感。 我们从事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新闻工作,新闻工作者只有在平时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位刚从通讯员走到记者行业的新闻工作者。起初写新闻时,总写不好。经过几年学习和摸索,自己最大的体会是新闻写作切忌“三贪”。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当代新闻界,穆青是一位在党的三代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工作过的老新闻工作者.笔者在拜读穆青的新闻作品中,感受到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对青年记者的殷切期望和拳拳教导.尤其在记者成才的问题上,这些期望和教导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交流思想,切磋工作,互通情况的阵地,是深受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欢迎的大型期刊。编辑部的同志嘱我为杂志提点希望。我欣然命笔,写下这个题目,与广大记者朋友共勉。 新闻战线是思想政治领域的一条重要战线,新闻工作者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历来受到我们党的高度重视和爱护。在几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硝烟弥漫的战场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辛勤笔耕,写下了大量的具有历史价值的稿件和文章,为夺取政权、巩固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