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12月29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新闻,颇为引人注意。兹将这一条消息引述如下: 美国目前有一张颇为流行的“快餐式”报纸,这张报纸的特点是消息报道简明扼要,三言两语道出读者最关心的事情,最长的消息不超过300字,有的只有标题和副题。这种报纸适应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 这条消息给了我们以什么启示呢?它告诉人们:新闻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必须向“短些,短些,再短  相似文献   

2.
美感也是一种信息,它和新闻事实一样都是客观存在。人们的精神活动不仅求知,而且求美,人们阅读新闻同样有这两种追求。读者通常评价这条消息好,那条消息不好,其中就包括对消息中美的信息的评价。什么是新闻中美的信息呢?  相似文献   

3.
近日从武汉地区一家报纸上,读到一则字数不到二百,报道未来三天有雨的气象消息。读后尝到一种“挨训”的苦涩滋味。消息只两段,开头一段,竟没有新闻信息,纯系训人。现将这一段抄录如下: 绵绵一天的雨给武汉市民好好“上了一课”,什么叫梅雨。如果对此“认识”不够的市民在这三天里仍可以“继续学习”。(抄录完) 这一段训的不是一人,而是一大片——武汉市民。不说武汉人,就是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群众,只要成年,大概没有不知道什么是梅雨的。在新闻的开头,发这样训人式的议论,有什么必要?有什么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发现一件值得报道的事,要写出消息或通讯,却没有新闻事实作由头,怎么办?找!有时可以找出由头。如果一时找不到由头,不妨把采访到手的事放一放,等到有了新闻作由头,再写也不迟。三年前,笔者了解到这样一条信息:“开化县菖蒲乡一老农江树东家中十七年来护养一对猫头鹰,已孵成15只小猫头鹰,其中12只已放回深山老林。”猫头鹰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贵益鸟,这条信息很有  相似文献   

5.
2月9日,新华社发了一条不寻常的新闻,它不是报道什么新人新事,而是公开说明自己发的一条消息失实。事情是这样的:2月5日,新华社曾报道河南省著名劳动模范阎建章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其实这个研究所并不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而是一些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农民合办的。新华社对上述失实报道作了更正,指出“这  相似文献   

6.
2月9日,新华社发了一条不寻常的新闻,它不是报道什么新人新事,而是公开说明自己发的一条消息失实。事情是这样的:2月5日,新华社曾报道河南省著名劳动模范阎建章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其实这个研究所并不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而是一些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农民合办的。新华社对上述失实报道作了更正,指出“这  相似文献   

7.
消息是支撑报纸版面的重要报道体裁,但翻开时下的报纸.我们不难发现:报纸版面一个常见病就是缺乏精彩的消息:相反,一些价值不大、思想不深。手法不活的“传统”消息和大块头、长文章正在充斥版面,可读者不买帐.使发行受到影响。消息是报纸的主角,主角暗淡无光。报纸有多大看头?其功能和作用怎么发挥?因此,如何盘活现有的资源。提高消息的质量,让消息出彩,不仅是美化版面,赢得读者,扩大党报发行的需要,也是遵循新闻规律。增强报纸党性,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从去年9月至今年2月.我尝到了一次新闻官司的苦涩味。本来.我与另两家市级电视台的记者一道,应××市技术监督局的邀请.采访并帮助他们宣传整顿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活动.但在一条仅有200多字的小消息见报后,没料到邀请者却出尔叵尔,背着三家新闻单位私下给那次被整顿的两家公司出具了两份证明.说我们的报道“失实”.两公司因此而把我送上了法庭。我的报道虽然与两家电视台的报道内容一致,但因报纸是白纸黑字.有据可查,而电视与此不同.所以站在被告席上的独独只有我一人。经过法庭内外近5个月的较量后.官司终以两原告撤诉…  相似文献   

9.
陈兵 《新闻导刊》2005,(2):23-24
新闻发现即拿到一条事件性新闻线索.怎样挖掘新闻?挖掘新闻的第一步就是采访。但目前的通病是采访不到位,导致该做大的新闻做小了、该做小的新闻做大了。前者是采访不到位挖不出新闻的分量.后者仍然是采访不到位靠给新闻注水来加重分量。有篇消息讲铁路警方破获一起倒票案.由于只采访了警方(而且采访极不深入),没有采访嫌疑人(利用住在大学校园隔壁的便利收集学生证倒票)、学生等,报道相当于警方的一个工作动态,甚至连收学生证加价倒票这个新闻眼也没有挖出。  相似文献   

10.
报社收到的稿子都显得长。缘何?老通讯员故意将稿子“做大”.唯恐短了显不出水平;刚搞报道的则是写稿不得要领,索性眉毛胡子一把抓。可见.“长风”依旧.既有认识和观念的问题.也有能力和技巧的问题。前道理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对于后.则需认真考量。如何提高能力让稿子短下来?这是一个大题目.要说具有什么“直线”可走.我觉得应重点把握一条: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11.
8月27日,《人民日报》登了两条报丧新闻(均系新华社8月26日电讯):一条是,原国家商检局总顾问廖体仁于7月23日在北京逝世;另一条是,浙江省军区原顾问宋治民于5月15日在杭州逝世。当读者得悉这两位同志谢世的消息时,已是他们分别作古35天和104天之后。姗姗来迟,在报丧新闻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迟至人死后100多天才发消息,也许创造了“新纪录”! 还有这样的怪事:报丧新闻也要“出口转内销”。著名作家沈从文于今年5月10日逝世,海外传播媒介很快报道了,国内报纸当时却没有报道。《新民晚报》在5月16日登了一条“出口转内销”的消息。这在内地算是最快的了。  相似文献   

12.
1993年2月14日,新疆日报一版头题位置发表《取消一纸签证,开启两扇大门》。这条消息先后获得一连串不同名目的新闻奖,其中包括全国省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条新闻被新闻界看好的理由何在呢? 取消办理出疆物资签证是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它告诉读者这样一个事实: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又一道篱笆墙被推倒拆除了。在新疆,这个新闻事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既能给人们带来轻松和振奋的感觉,又能勾起人们沉重和苦涩的回忆——地方保护主义曾多次使新疆自食苦果。报道这样一个时代脉搏跳动、历史意味深长的新闻事件,价值大,震动也大。这就要看记者怎样选择报道的切入口来充分袒露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消息的特性是什么呢?“它的特性是向公众传递各种信息。”①信息是由新闻要素构成的。因而,消息就要重视新闻要素的报道。而今,一些消息播发后却不能使受众从中得到应该得到的信息。2004年11月上旬,一些媒体刊发的“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蒸谷米加工基地落户江西”的报道就是新闻要素严重缺失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复合新闻:从一组报道说起 日前,央视"新闻30分"播出了<十二省区文物精品聚羊城博物馆打开大门整资源>和<记者调查:期待改革的博物馆>,在电视媒介率先报道了我国博物馆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正在推行的改革措施.这两条新闻讲述的并不是什么"爆炸性的大事件",相反,"博物馆"是人们日常较少关注的冷点,而报道却引起同行关注.原因伺在?  相似文献   

15.
记者采访往往会出现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觉得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采写,抓到一大堆材料后,又不知道应当报道什么;二是认为什么都一般化,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值得报道;三是依赖领导.领导出什么题目,就去采写什么稿子;四是跟着请柬走.你请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采访,你要求报道什么,我就报道什么。这几种情况的共同特点,就是完全推动了记者在采访中的主体地位。究其原因,就是记者缺乏一种特有的职业嗅觉,职业敏感。发现不了什么是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这里所说的职业嗅觉,职业敏感,就是记者的新闻敏感。  所谓新闻敏感,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16.
我国首载十月革命消息的报纸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最初是怎样传到我国的呢? 1917年时,中俄交通尚未畅达,两国也几乎没有文化交流。十月革命爆发后,北洋军阀政府出于对苏维埃俄罗斯的敌视,对消息进行封锁。可是,十月革命爆发后的第三天,上海《民国日报》以《突如其来的俄国大政变》为题,报道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位中央领导同志不无痛切地指出,我们的新闻不象新闻,连起码的五个“W”都不具备。笔者近日看报,一连发现新的佐证,姑举三件: 3月16日,一家专业报纸最先报道国家男子篮球队中锋韩朋山突然病逝的消息,引起读者极大的关注。非常遗憾的是,韩朋山同志年龄多大?漏掉了。 3月18日,北京某报刊登了北京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地建立标志牌和举行纪念活动的消息。“发生地”具体在哪里?文中只讲了是“北洋军阀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国务院”,却偏偏不告诉人们,在今天的北京是哪条街道,门牌几号?仿佛作者还是在为几十年前的国人写新闻。  相似文献   

18.
“悬念”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文学作品如果没有悬念,就不好设计情节,读来也索然无味。我国的评书艺术之所以吸引人,就是由于关键时刻设置“扣子”(悬念)。新闻不同于文艺作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它的显著特征是真实、及时和新意。那么,新闻中要不要设置悬念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有些消息类的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增强可读性,当“谜底”揭开后,读者又可以从中得到一种愉悦感。新华社一条发自华盛顿的消息是这样开头的:今天上午9点多钟,一辆白色中型货车停在华盛…  相似文献   

19.
新闻窗     
某部组织报道骨干学习“准则”本刊讯利华报道:6月下旬,济南军区某部组织报道骨干,认真学习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了《准则》的主要内容,领会和理解了勺\条准则”的实质,认为它是加强当前新闻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依据,对当前的新闻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加坚定了新闻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司令员给报道人员传教军事知识本刊讯陈晓报道:为了加强部队的军事报道,新疆塔城军分区司令员王敏津经常利用假日和课余时间给报道员讲解军事知识。他从现有装备基本知识讲到高科技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性…  相似文献   

20.
北京某报4月14日刊发了一篇题为《京津公交明年有望一卡通》的报道、报道中说.记者从天津市建委办公室了解到,京津一卡通结算平台实行兼容.天津和北京的市民将可以在两地用一卡通消费和缴纳水电费.但随后报道又说,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此事“尚没有得到有关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