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世说新语》一书口语性较强,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面貌,因此被称为中古汉语的活化石。时间上,《世说新语》上承上古汉语,下接近古汉语,是古代汉语被动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对于《世说新语》中所有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进行了统计调查,研究《世说新语》中被动句的语法特点,并从历时的角度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中古汉语初期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与《晋书》是两部性质不同的典籍。由于《晋书》采录《世说新语》内容入书甚多,且从语言的角度观察,这其中有许多是在不改变《世说新语》原意的基础上进行的词语替换,所以将这两书词汇进行异文比较可窥见汉语词汇发展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从语言学角度观察,它反映了中古汉语及其发展的状况,为研究汉语史也提供了可贵资料。本文仅就《世说新语》中的词汇语法现象作些例说,抛砖引玉。在词汇方面,从常用词儿及其意义上看,《世说新语》已透露了若干近代语词和现代语词的萌芽,象“白雪、文书、木屑、空中、料理、刻薄、多少、要、了、那、伊、都”等,在《世说新语》中早就广泛使用了。比如: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它的叙事接近口语,对话中保留的口语成分较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活的词汇和语法现象。从时间上看,《世说新语》被动句上承上古汉语,下接近古汉语,是古代汉语被动句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运用历时比较法,采用辩证的观点,从纵向的角度出发,运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将《世说新语》中的被动句与上古汉语被动句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中的判断句研究董德志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冶古今词汇与句法于一炉,而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情况”①,对研究汉语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其判断句的调查分析,试图说明当时判断句的一些特点.一我在这...  相似文献   

6.
汉语表达对称的方式丰富多样,显示出汉语强大的表达力。敬称是其中的一种,在汉语对称表达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三个时期的著作《世说新语》、《水浒传》、《茶馆》等为语言材料,对汉语用敬称表达对称的方式进行历时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从古到今,用敬称表达对称的形式有沿袭,也有创新。用敬称称呼对方是我国礼仪文化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7.
汉语表达对称的方式丰富多样,显示出汉语强大的表达力.亲属称谓是其中的一种.拟亲属称谓是汉语中使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的一种方式.以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三个时期的著作《世说新语》、《水浒传》、《茶馆》等为语言材料,对汉语用亲属称谓表达对称的方式进行历时研究,可以得出:随着宗法观念的淡薄,用亲属称谓表达对称的方式有弱化的趋势.拟亲属称谓是汉语对称表达方式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汉语表达对称的方式丰富多样,显示出汉语强大的表达力。昵称是其中的一种,它表达亲昵、喜爱的感情色彩。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三个时期的著作《世说新语》、《水浒传》、《茶馆》等语言材料历时考查中显示:从古到今,用昵称表达对称的形式呈增长的趋势。反语昵称是中国对称表达方式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汉语的称谓语丰富多样,在具有礼教宗法传统的中国社会里,称谓是一种极具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文章以能真实反映魏晋面貌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为对象,从尊称、谦称、昵称和蔑称入手,考察了《世说新语》的情感态度称谓系统,并进一步探索了儒学和玄学对当时的人们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使成式的定义进行讨论,从而进一步明确其特征及其判断标准。同时,依靠这一标准析取《世说新语》中的部分例句进行讨论,初探使成式在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汉语表达对称的方式丰富多样,显示出汉语强大的表达力。第二人称代词是其中的一种。用第二人称代词表达对称符合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以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三个时期的著作《世说新语》、《水浒传》、《荼馆》等为语言材料,对汉语用第二人称代词表达对称的方式进行历时研究,可以发现:第二人称代词在对称表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由于文化传承“优胜劣汰”及语言内部发展等原因,从古到今,用来表达对称的第二人称代词数目呈递减趋势,最后定位于第二人称代词“你”。  相似文献   

12.
对《世说新语》中"挺动"一词的解释历来莫衷一是。张万起、刘尚慈主编的《世说新语译注》对"挺动"一词的解释还有待考证。结合古籍中使用"挺动"一词的资料及《汉语大词典》的相关条目释义,"挺动"一词释为"振作、灵活"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3.
复音化是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内容。《世说新语》是一部研究中古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具有重要语料价值的文献。论文对该书的双音程度副词作穷尽性的调查,对它们进行分类描写并揭示其对所修饰成分音节构成的选择倾向于双音节结构,从一个侧面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程度副词复音化和使用特点,为中古汉语史词汇语法研究提供详实的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4.
0.《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一部口语性较强的著作,本文描写该书的疑问句,想藉此展示汉语疑问句在六朝时期的发展面貌以及与先秦时期疑问句的差异。 1.《世说新语》中共有疑问句527句,从形式上可分作两类:a.有形式标志的疑问句,b.无形式标志的疑问句。a类在频率上占优势,共465句,b类有62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中古汉语典型语料《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系统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将复音节语气副词按照来源和构成方式分作固定词组凝结、同义连用及附加式三类,总结出其特点和发展,管窥复音节语气副词在中古汉语中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写的一部志怪笔记。全书基本上用当时语言写成,很少仿用或引用古语,较能真实地反映六朝时代的汉语面貌,是汉语研究的珍贵材料。笔者对《世说新语》中全部复音词的构成方式作了初步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探讨,拾遗补漏,以期给汉语史的研究提供点滴可参考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是我国早期成书的一部笔记小说。它的价值不仅在于生动地记述了后汉至东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而且在于读书行文不重藻饰,出乎自然,较多地保存了当时流行的口语,为研究汉魏以后汉语的发展变化提供了线索。且六朝时代,北方士族移居江左,长江水路交通畅达,建邺与蜀川、荆襄各地来往频繁,《世说》所录口语,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当时南北方言的痕迹。这就使它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汉语表达对称的方式丰富多样,显示出汉语强大的表达力。身份称谓是其中的一种,大都带有一定的尊敬意味。以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三个时期的著作《世说新语》、《水浒传》、《茶馆》等为语言材料,对汉语用身份称谓表达对称的方式进行历时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从古到今,用身份称谓表达对称的形式有沿袭,也有创新,其中传达的信息既有对被称呼者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肯定和尊重,也有“官本位”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世说新语》的文体,古今学者持有不同观点。从“小说”这一概念的历史演变以及《晋书》与《世说新语》的比较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小说,并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于”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介词用法。从甲骨文的时代到先秦,汉语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一步。通过对《论语》、《史记》、《世说新语》三部著作中“于/於”的再考察,理清“于/於”从先秦到魏晋的发展演变,在前贤已有的研究成果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