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现代汉语里的“谷”和“榖”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简单地认为“谷”只是一个读音和“榖”相同的“榖”的简化字,在词义上它们毫不相关。然而事实上它们在词义上是关联的。“谷”和“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简化字和被简化字的关系,“谷”除了读音和“榖”相同外,还具有“毅”的一系列词义和用法,在“榖”的词义和用法上它们是同义词。  相似文献   

2.
“二”和“两”读音虽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不过它们在用法上的区别,值得小朋友们注意。  相似文献   

3.
“度过”和“渡过”这两个词读音相同,而且都是“通过、经历过”的意思.但它们适用的场合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藩篱”与“樊篱’”尽管读音相似、意义相近、词性相同,但在实际运用中,它们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回.读音与词义不同从字面来看,“藩篱”与“樊篱”的区别在于“藩”和“樊”:“藩”读音是fdn,“樊”的读音是fdn;二者相同点是都有“篱笆”之意;不同点是“藩”还有“屏障”的意思,“樊”还有“关鸟兽的笼子”的意思。“藩篱”一词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版本)中被释为①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围栅。如《南史·韦部传》:“所至顿舍,修文馆宇,藩篱精壁,皆应准绳。”亦作“善篱”。贾谊《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  相似文献   

5.
“制定”和“制订”这两个词是近义词,但不是同义词:尽管它们读音一样,但含义和用法是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尽管“幅”和“副”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但是因为它们都可以用作量词,因而部分同学常常用错。用作量词时,怎样将它们区分开来呢? 这得从“幅”和“副”的本义说起。“幅“和“副”都是形声字,其中表意部分  相似文献   

7.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为 zh、ch、sh、r、z、c、s 的韵母,-“i”前短横线表示要前拼声母。“-i”表两个元音,用国际音标[l]和[ι]表示。[l]舌尖前不园唇元音;[ι]舌尖后不园唇元音,它们都是舌尖元音。[l]的音是发 z、c、s 的读音拖长后的音;[ι]的音是发 zh、ch、sh、r 的读音后拖长的音。  相似文献   

8.
“制定”和“制订”这两个词是近义词而不是同义词,尽管它们读音一样,但含义和用法是不完全相同的。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相似文献   

9.
“即”“既”两字虽然书写简单 ,但运用起来较易混淆 ,特别是其读音和在运用中常常张冠李戴。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区别这两个字。1 运用数笔画的方法区别“即”“既”读音 :“即”“既”两字左边部分“”相同 ,不同是右边的“卩”和“”。由于“卩”是两画 ,而“即”又恰好读第二声j姫;“”是四画 ,而“既”恰好读第四声j尙,所以可以把它们人为地联系起来 ,从而一看到“即”或“既”的右半边就知其读音。反之 ,一听到读音就知其写法。2 常用词“即使”“既然”中“即”与“既”的记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  相似文献   

10.
“孚”和“负”虽然读音相近,但形异而义殊,二者也不存在通假关系,一般情况下不会用错.然而在它们和“众望”相结合而构成的词组里,却经常出现误用的情况。如:  相似文献   

11.
“束”与“束”形体相近,但读音、意义都不相同;它们都能够充当会意字的意符和形声字的声旁,但构成的会意字、形声字迥异;“刺刺”与“刺刺”的意义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2.
“幽雅”与“优雅”这两个词真像一对双胞胎,它们俩长得非常相像,都有一个“雅”字,而且它们的读音又相同,意思又非常相近,难怪许多小朋友把它们认错、用错。例如:“园中的迎华亭、翠微阁古朴( ),别具风格。”在这里究竟用哪一个词语呢?是“幽雅”,还是“优雅”?似乎两个都可以用。那么这两个词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怎样分清它们呢?我们不仿仔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13.
“做”和“作”,读音相同,意义上也有某种联系,大概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所以,经常见到有些人把它们弄混,把“做事”写成“作事”、“做出贡献”写成了“作出贡献”,而又把“作对”写成了“做对”等等。这样一来,甚至有的人便以为它们可以互用(大部分人可能是搞不准它们的区别)。于是乎出现了在理论学术著作中,在高等教育书籍  相似文献   

14.
每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都有汉字读音的选择题,初三同学在系统复习时应该对1~6册语文课本中“容易读错”的字作个整理,初一、初二的同学要做有心人,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它们收集的在专用本上,以便读后复习。所谓“容易读错”的字,主要指以下四类:一是指“审音”后读音有变化的字。如:“确凿”的“凿”,审音前读 zuò,审音后读 záo;“拎东  相似文献   

15.
成语“臭味相投”的“臭”历来有xiu和chou两种口语读音。语文工具书也存在这两种不同的注音。这种读音的分歧和“臭”的词义引申以及感情色彩由中性趋向贬义有关。我们认为“臭味相投,,的“臭”读音应该规范统一,如果追本溯源,尊重本音和古音,“臭”可以读xiu;如果从俗从便.遵从其今日常见读音,可以读chou。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臭”读音的审定和所举例证.我们认为“臭味相投”的“臭”应该读xiu,并以此音为规范读音,以便辞书编纂修订、学校教学、新闻媒体播音、电脑汉字输入和广大群众口头运用时统一读音。  相似文献   

16.
“煞”、“霎”、“刹”三个字,在表时间时经常被误用。为了将它们的意义区分清楚,先对每个字作一点剖析,然后再作比较。煞,有两个读音,读作shà和shā。读作shà时,用作副词,如“煞费苦心”、“煞有介事”。读作shā时,基本意义是“收束”,如“煞尾”、“煞紧”。霎,只有一个读音,读作shà。它的本义是小雨,现代汉语中已不使用这个义项。“霎”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形容时间的短暂,如“霎时”、“霎时间”、“一霎”等。刹,有两个读音,读作chà和shā。读作chà时,表示极短的时间,如“一刹那”、“刹那”。此外,佛教的寺庙也称作刹(chà),如…  相似文献   

17.
这儿要说的“俱”与“具”,是就它们在文言里作“范围副词”使用的情形而论的。这两个词的读音,今天完全相同:jù;而它们的古音却不尽同:“俱”是“见”母“侯”部,“具”是“群”母“侯”部。从使用频率上看,它们较多用作副词表范围,且意义相通,都有“全”、“都”的意思。因此,王力先生把它们列为同源词(见《同源字典》1987年版184~185页)。这两个词不仅古音有别,就是用作范围副词,也是有别的。一般地  相似文献   

18.
(出示小女孩举杯喝水图)师: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生:小女孩在喝水。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拼音娃娃“h”的读音与“喝”相似。把“喝”读得又轻又短就是这个声母的读音。  相似文献   

19.
“二”和“两”是我们常见常用的数词。虽然它们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读音不同,用法也不同。 1.“二”可以表示序数,如二哥、二楼、第二等;也可以放在复合数词的中间或末尾,如五十二、一百二十二、二丈二等,而“两”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手段。要正确朗读文言文,必须读准字音、处理好节奏停顿及语调语气等。其中,读准字音不仅要认准生字,而且要注意常见字的“异读”现象。所谓“异读”现象,即一个字有几种读音。如何选择“异读”字的正确读音呢?应根据语境(主要是字义)推敲。文言文的字音“异读”,有以下几种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