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比喻     
许多名人喜欢用数学比喻,往往出语幽默、诙谐,好比深山闻钟,令人记忆久远.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号称“悖论之父”,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他有一句名言:“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要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的圆周比小圆圈的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学习.”  相似文献   

2.
数学的比喻     
许多名人喜欢用数学知识作比喻.往往语出幽默、诙谐.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号称"悖论之父".他的一些数学悖论一直流传到今天.他曾讲过一句名言:"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要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的圆周比小圆圈的圆周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学习."  相似文献   

3.
数学比喻     
许多名人喜欢用数学比喻,往往出语幽默、诙谐,好比深山闻钟,令人记忆久远.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号称“悖论之父”,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流传到今天.他有一句名言:“大圆圈比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哲学家捷诺曾讲过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一个学生问他的老师:“老师,你所掌握的知识比我的多许多倍,可是为什么你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点怀疑呢?”老师用手杖在沙土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又画了一个小圆圈,然后说:“大圆圈的面积代表我掌握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代表你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你和我无知的部分。因为大圆圈比小圆圈大,因而接触的无知的部分也比小圆圈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捷诺的话提出一个让人深思的哲理:已知的东西与未知的东西往往成正比。“让人觉得无知,往往是最大的睿智”,这是西…  相似文献   

5.
大师的圆圈     
蒋光宇 《下一代》2014,(10):1-1
一个学生问自己的老师、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您掌握的知识比我多许多倍,可是您对自己的解答为什么总是有点怀疑呢?"芝诺用手杖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又画了一个小圆圈,然后说:"大圆圈代表我所掌握的知识,小圆圈代表你所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你和我无知的地方。因为大圆圈比小圆圈大,接触无知的部分也比小圆圈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具有启发意义的是,“碗中有乾坤”这个题目无异于画了两个圆圈——小圆圈表示“碗”,大圆圈表示“乾坤”,小圆圈已经被大圆圈所包容。这就是说,“碗”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即外延),已经被“乾坤”所概括。也就是说,你要写碗或者碗中之物,取材是十分自由  相似文献   

7.
无知的范围     
《家教世界》2013,(3):17
古希腊哲学家捷诺的一名学生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比我们多许多倍,您回答的问题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疑问呢?"捷诺用手在桌上画了大小两个圆圈,并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的多。但是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的长,因而我接触到的无知的范围比你们的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知识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捷诺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博学多才。一次有位学生问他:“老师,您掌握的知识比我们多许多倍,您回答的问题总是十分准确,我们听得明了透彻,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怀疑呢?”捷诺听了微笑着说:“你看”,他随即用手杖在沙地上画了大小两个圆圈,接着说:“大圆圈的面积代表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代表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的  相似文献   

9.
郭海清 《中学文科》2009,(3):120-120
【原文】一次,有一位学生问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们的知识要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疑问呢?”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的知识多,但是,这两个圆圈之外的部分就是你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的长,因此我接触到的无知的范围比你们多。这就是我时常怀疑自己的知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原文】一次,有一位学生问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们的知识要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疑问呢?”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的知识多,但是,这两个圆圈之外的部分就是你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的长,因此我接触到的无知的范围比你们多。这就是我时常怀疑自己的知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们来画一个细胞。先画一个大圆圈,然后在大圆圈的里面画上一个小圆圈,最后给小圆圈涂上色,这样就完成了。真实的细胞可不是平的,而是立体的。细胞质包围着细胞核,细胞膜包围着细胞质。  相似文献   

12.
老鼠挖洞     
准备先在地上画几个小圆圈,每个小圆圈相隔1米,形成一个大圆圈。小圆圈数比参加游戏的人数少一个。方法小朋友们先站在中间,一起念儿歌:“小老鼠,爱挖洞。没挖洞的是老猫!”念完儿歌后。大家朝小圆圈跑去,站在圆圈中,表示已经挖好了  相似文献   

13.
画圆圈审题     
当窗外的阳光悄悄爬进课堂的时候,有趣的作文课开始啦!程老师用白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圆圈,里面画三个小圆圈。沿着圆圈的弧线写上“童年趣事”四个字。同学们都睁大好奇的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呀?  相似文献   

14.
世界钟     
本钟为24小时制式,世界通用。一枚指针同时显示出不同时区的时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结构如图1,一个圆圈表示一个城市,如本图中大圆圈为悉尼、中间圆圈为北京、小圆圈为  相似文献   

15.
放珠子     
<正>聪明的同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在纸上画出大、中、小三个圆圈,再在圆圈里放珠子(或大米粒),要求大圆圈里放10颗珠子,中圆圈里放9颗,小圆圈里放6颗。如果只给你10颗珠子,你能做到吗?按照要求,画出大、中、小三个圆圈,如下图:  相似文献   

16.
1.看看下面这些可爱的鸭子,你只需在大圆圈内画上3个小圆圈,就可把鸭子地一一分开了,试试看吧。  相似文献   

17.
《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 ,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这个细节的描写 ,主要表现了周总理工作时一丝不苟的精神。但为什么周总理每看完一句话就要画一个“小圆圈”呢 ?这个“小圆圈”其实是阅毕文件的一种特殊记号 ,也就是“圈阅”。据史料记载 ,这种符号是由被称为 1 1世纪的改革家的宋代王安石首先开始使用的。他每次阅过文件都要在文件末写上一个“石”字 ,以示文件已阅过。由于文件太多 ,他又是急性子 ,且不太注意书写规范 ,因此这个“石”字的“口”便被他画成了圆圈。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  相似文献   

18.
例题:你知道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小圆圈吗?第5个图形中应该有多少个小圆圈?如果n表示正六边形一边上的小圆圈数,m表示这个正六边形中小圆圈的总数,那么m和n的关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学生问他们的老师捷诺:‘你为什么常对自己的解答表示怀疑?’捷诺在地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的知识……这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你我无知的部分,大圆比小圆大,因此接触无知的范围也大,这就是我常常怀疑的原因。’———你对什么起怀疑呢?请以‘怀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知同学是否留心,在话题作文中,无论话题怎样变化,后面的“八字要求”几乎是不变的。很多同学遇到“自拟”和“不限”这样高度自由的字眼,反而不知道怎样做了。下面说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喜欢绘画,几乎是所有孩子都有的情趣,而且这种情趣很早就已经产生。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就会向父母表示他想画画,我的儿子也不例外。他从两岁开始就在我给他的废纸上,用铅笔或蜡笔涂来涂去,画那些谁也看不懂的画。到后来,他甚至可以告诉我,那些杂乱无章的线条是“大马”、“老虎”。在儿子刚刚满三岁后的一天,他忽然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圆圈,说是太阳,而且在大圆圈的里边又画了两个小圆圈。我问他这两个小圆圈是什么,他说是眼睛。我又问他:太阳怎么会有眼睛呢?他肯定地说:“有眼睛,瞧着你哪!”是的,那耀眼的阳光投射到人们身上,真的有点象明亮的眼睛看着你。我没有坚持用严格的科学观念去纠正儿子幼稚的看法,而是用浪漫主义的情怀符合了他的这种幻想家般的见识。也许在儿子眼里不仅太阳是有眼睛的,其它许多事物也都是有眼睛的。人们都说眼睛是通向心灵的窗户,幼儿在同成人的交往中感触最深的也许恰好是这对闪闪发光、流露着内心感情的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