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研究陶瓷文化可以更好解析中国文化。基于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国陶瓷文化,通过研究陶瓷器、官民窑的发展过程,分析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文化交替在陶瓷中的体现,更好总结不同年代下的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2.
杨帆 《文化学刊》2011,(3):124-131
艺术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跨越时间和空间维度在人类生活中投射着美的影响。人类学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科学,其关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解释纷繁现象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从人类学的视野中来观察艺术具有其独到的视角,艺术在人类学的视野中不仅仅是他者眼中的美感体验,同时也是被观察者自我生活常识体系中的一部分,艺术在人类学的视野中具有生活与审美、对内与对外等双面性。文章试图通过有关人类学视野中如何定义艺术、怎样研究艺术以及艺术研究在人类学体系中的发展过程以及今后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的探讨,来呈现人类学视野中艺术的形象及其特质,从而进一步探讨人类学体系中艺术研究的视角与旨趣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兆惠 《职业圈》2008,(23):69-70
现代雇员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的途径,既有工伤保险法的救济模式,也有侵权行为法的救济模式,因而其归责问题也就存在二元性。不能将工伤保险法的适用规则。完全套用到侵权法中去。当雇员遭受工伤需要民法救济的时候。应当适用具有民法调整特点的侵权行为法,在这个法律部门中寻找适合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4.
政治人类学和法律人类学在方法论上都经历了从草创到细化的学术历程。回顾这些研究范式的变迁,不仅有助于认识新的研究框架的理论来源和学术价值,并藉此有效指导政治人类学和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工作,同时,也能在学术史的脉络中凸显田野调查这一人类学基本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任敏 《文化学刊》2023,(4):81-84
贝都因人是闪族人的一支,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其特有的文化属性傲立于亚洲和北非的沙漠之中。在贝都因人生活、生产活动及征服运动中,骆驼与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骆驼与马是贝都因人文化重要的承载者,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文明交往的文化符号。同时,骆驼与马共同构成了贝都因文化的历史缩影。象征人类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考察人类社会、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视角。基于此,本文旨在以象征人类学的视角探究历史上贝都因人与骆驼、马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考察游牧民社会文化的重要一隅,同时为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寻求“回归物本,人文生态”的价值意识与人类共识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6.
现代雇员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的途径,既有工伤保险法的救济模式,也有侵权行为法的救济模式,因而其归责问题也就存在二元性.不能将工伤保险法的适用规则,完全套用到侵权法中去.当雇员遭受工伤需要民法救济的时候,应当适用具有民法调整特点的侵权行为法,在这个法律部门中寻找适合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7.
刘欣 《文化学刊》2013,(1):61-65
本文从文化视角对天津妈祖民俗体育进行研究。在探究其产生发展过程,梳理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天津妈祖民俗体育具有祭祀性、娱乐性、传袭性、变异性、延伸性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加强宣传与推广,重视研究与创新,寻求交流与合作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中的仪式是一种文化现象,被纳入文化传播研究中。中国古代木偶戏的诞生和发展与"仪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至今保留着鲜明的仪式符号。"传播的仪式观"强调在研究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视角从传统人类学研究的时间维度转向空间维度,提示我们应当在传统民族志中的时间过程记录基础上注重影像民族志中的时间加空间记录,重新思考"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为代表的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文本(text),是被行为化的文本,人类的行为是符号性的(symbolic)。对某一文化事项的话语表述可以改变其社会现实的真相,进而导致完全不同的发展后果,成为文化建构中的一部分。以商河县志中有关民俗风情的表述转换为例,考察种种话语表述发生转换的动因,并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此进行反思和解读,对民俗文化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刘发成 《职业圈》2010,(36):112-114
要发挥化工产业“一体化”模式的积极作用,安全顺利的推进其循环经济发展,必须从法律视角考察其经济、技术结构关系并从法律视角选择有利于“一体化”有效运行的投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语境影响语言交际实践中的词汇选择。在动态语境视角下探讨词汇的选择方法,不仅要因人而异,还要因语境而异。因此,本文拟结合具体的交际个案,对动态语境下常见的词汇选择方法:情感选择法、语体适应法、转换替述法等,进行案例解析式的说明,以期引起研究者对动态语境视角下词汇选择方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周巍 《职业圈》2007,(22):78-79
文章从经济学理论这一视角,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状及特点,探讨符合中国实际的法现代化实现路径.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法的现代化动力类型与效率、法律继承的条件、法律移植的常见问题、法制改革与利益等.  相似文献   

13.
周巍 《职业圈》2007,(11X):78-79
文章从经济学理论这一视角,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状及特点,探讨符合中国实际的法现代化实现路径。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法的现代化动力类型与效率、法律继承的条件、法律移植的常见问题、法制改革与利益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着司法改革,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中华法律文化精华的司法制度,而本土性是中华法律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离开司法制度的现实条件和中华法律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谈论司法制度建设与完善是虚妄的,是对社会生活的强行割裂。经过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司法制度建设时,有必要将司法改革置于理想与现实、理性与传统这一矛盾中予以思考。  相似文献   

15.
"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礼"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强烈的等级差异和道德色彩的思想体系和制度。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带有着"礼"的浓厚色彩,"礼"是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本土资源,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分析礼制的特点,阐述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建华 《职业圈》2008,(11):89-91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反性骚扰方面的法律制度,我国反性骚扰立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应当在反性骚扰立法上明确性骚扰的定义和范围,在有关劳动法律制度的修订中增设反性骚扰条款,设立有利于受害者的诉讼证据制度,并在时机成熟时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性骚扰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本世纪初开始接触并投身于中国人类学的一位普通青年学子,一方面人类学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经历和面临的历史与现实困境会深深烙在其身上;另一方面,凭借其与人类学所建立的情感和认知,也试图投身于人类学传统的再恢复与发展的运动和努力中。因此,一个青年学子的人类学学科经历,既能折射出学科的魅力、困境和希望,也能促进学科的反思、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立足中国山水人文规划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结合当下城乡规划建设“望山见水记乡愁”的实践需求,探索融合利用山景资源构建聚落特色空间格局的本土规划经验。通过遴选关中地区典型城乡案例,运用多源文本与空间比对互证法,挖掘和解析经典聚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历史形态,总结本土规划的山水关联融合智慧,提炼历史实践在山景发掘识别、山景呼应设计、山景体验强化等关键环节的方法与准则,诠释其中蕴含的在地“四望”与“寻胜”、朝对山景的聚落轴线骨架定向、关联山景的城市标志建筑营建、强化内外关联性秩序的在地体验等技术要点,构建融合山景、塑造聚落特色格局风貌的本土规划经验体系,进而从落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要求、指引城乡人地景观良性发展的角度,探讨本土规划经验的现代价值与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反性骚扰方面的法律制度,我国反性骚扰立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应当在反性骚扰立法上明确性骚扰的定义和范围,在有关劳动法律制度的修订中增设反性骚扰条款,设立有利于受害者的诉讼证据制度,并在时机成熟时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性骚扰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其并非法哲学的局部问题,而是贯穿整个法哲学的全局问题。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与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建构了宏大的以交往理性为核心的商谈理论,为法律研究领域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明确了法律与道德的互补交错关系。从商谈理论视域来看,基于知识系统的道德只有借助法律建制方可有效发挥功效;而法律作为一种兼具社会整合与行为建制的知识系统与行动体系,需要借助民主原则的支持保障其合法性。法律与道德不仅互补,而且互为交错,道德论辩常被作为公开程序而建制化,法律需要从制度上保护道德论辩程序,方可实现法律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