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明确内容,说教材《前后》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位置与顺序》章节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教材通过创设“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领会“前后”的含义,认识“前后”的方位。在具体情境中,学生所认识的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本学段安排“图形与位置”的内容,目的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犤教学目标犦1.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前后”的关系;2.培养学生用“前后”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习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建立“前后”的空间观念;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精神,树立学…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前后”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开篇内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前后、上下与左右。这些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知识。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间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最后的数学故事又是理解“前后”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58-59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3.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上下位置关系,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教具挂图、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师:老师站在你们的什么位置?老师的后面是什么?小朋友们能说说你的前面、后面分别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上、下、前、后的含义,理解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2.在具体活动中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通过对空间方位的体验和规范描述感受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初步形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认识方位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适用年级一年级上学期.教学目标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  相似文献   

6.
一、缘起 校内研究课,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这几种常见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所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初次教学主要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  相似文献   

7.
周维娜 《教育》2022,(4):45-47
"位置"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对应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要求而设计编排的,是数学课程改革新增的内容,主要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确定物体的位置,继而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同时学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2.引导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帮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6~57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向与位置。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鼓励学生提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上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节的内容。重点体验物体的相对性。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 在具体的活动中 ,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初步培养其的空间观念。2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 初步培养其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 使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课程标准中相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 让其体验上下的…  相似文献   

11.
徐柳 《小学数学教育》2024,(Z1):112-11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单元自主开发主题活动。教学目标:1.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能在平面图和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描绘、判断不同物体所在的方向,以及这些方向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物体的空间方位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2.了解用“几点钟方向”描述方向的方法及其主要用途,能在现实情境中尝试用钟表上12个小时的点位来说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9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方位问题,培养实践能力。3.德育目标: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具准备:挂图、课件、座位号、电影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一位新老师来给你们讲课…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P43~P45。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会用这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七个方向。2.通过说一说、找一找、辨一辨、做一做等活动,加深对方位的  相似文献   

14.
<左右>选自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第60-61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左右的位置顺序,使学生能确定并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的左右位置顺序.  相似文献   

15.
数学情境是指用一定的数学信息,同时能使认识主体产生一定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的一系列材料或活动.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可以用“日食”的形成过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弄清数学概念;运用质疑探究,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通过小结,让学生认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判断出下一个物体。让学生能用规范的语言把自己发现的规律描述出来。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各种颜色不同的图形。教学过程:一、玩中导入,确定目标师:今天陈老师想带你们去数学乐园里玩一玩,愿意去吗?生:愿意。师:数…  相似文献   

17.
陈晶 《辽宁教育》2015,(5):48-51
一、缘起校内研究课,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这几种常见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所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初次教学主要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首先通过上课发言举右手认识左右,找一找自己左面与右面的人或物品;接着完成教材第10~11页的第1、2、4题,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虚拟了一些趣味盎然并带有浓厚童话色彩的故事情境,以此淡化低年级的数学学科界限,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认识和体验物体间的前后、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例如:第56页的“森林运动会”、第59页的“请你分房子”等。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0~61页,“左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领会和描述“左右”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倾听与交流能力、质疑与评价能力。德育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习惯,并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成功感。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大家看,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正忙着…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0~41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