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听书     
就像候鸟,每年农忙过后,说书人便“会翩然”而至。说“翩然”可能有点儿夸张,他们不能那么潇洒。正常情况下,他们都是由一个孩子用一根细竹竿领着走过来的,低着头,佝偻着背。  相似文献   

2.
李参 《大学生》2013,(5):20-20
正"只言片语"的规则大致如下:每个参与者手里有6张卡片,游戏由一个"说书人"开始,他可以在自己手里的6张卡片中,随便选取一张,然后给这个卡片做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可以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电影对白、抽象语言等都可以。当"说书人"说了这个卡片的定义后,其他人要从自己手里的6张卡片中,选出一张和定义一致的卡片。将所有参与者的卡片混在一起后亮出,大家要猜出在这些卡片中,哪一张是"说书人"的。如果"说书人"出的卡片全被大家猜中或都没猜中,说书人就不得分,否则说书人和猜中的人都得3分,如果其他人出的卡片被别人猜中,被猜中几次得几分。  相似文献   

3.
孙悟空何许人也?早在元代,有一出杂剧叫<齐天大圣>,这时的"老孙"有了"齐天大圣"的名字.元末明初,在说书人的话本中,这猴子被称为"孙行者".  相似文献   

4.
情感的错位是小说得以发展的动力,师陀的小说《说书人》正是借助这种错位让散文化的笔法最终以小说呈现。作者通过四次错位让读者在一次一次的情感失落中感受"我"对说书人悲苦命运的同情和对说书职业的热爱,引导读者体验人生的卑贱与杰出、短暂与永恒。  相似文献   

5.
《闽都别记》的作者问题迄未解决,研究者多沿袭成说,认为是福州地区一群说书人长期演绎而成的.本文从此书事实出发,有理有据地指出,书作者应该是一位曾受到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又长期浸淫于文史典籍的饱学之士,还是极为留心福州地区历史与现状的硕儒名宿.而决不可能是基本上没有受过、至少没有受完正规的文化教育,没有可能饱读三坟五典,广泛浏览经史子集,未必有多高文学修养的普通说书人.  相似文献   

6.
师陀的《说书人》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淡化情节,定点白描"的散文化笔法,所以文本的解读多是聚焦于人物描写、叙述人称、环境变化或文化隐喻等方面,但在语文教学中无法寻找一个核心主线将教学重点串联。因此,笔者意图从"声响"描写出发,一斑窥豹,对构成"‘说书人’与‘小城’的一曲挽歌"的三重声响进行细读研究,探寻文字深处的"生命密码",为《说书人》的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刘凯 《语文天地》2015,(7):32-33
《说书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新增的篇目,是师陀先生《果园城记》的第十一篇,是《邮差先生》的姊妹篇。《果园城记》被称为悲情乡土中国的浮世绘,那么教材中的"说书人"是个怎样的悲情人物呢?作者对说书人从生病到病重到死亡这个动态过程的描写,固然是为了渲染故事的悲情性,同时对死亡过程的强调与完整言说,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对生命价值——说书人的文化价值的叩问。换句话说,说书人是一个文化符号,这位有着古典文化与评书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尤其是导入方法.要善于从导游的见识、说书人的技巧、导演的才干中获得启发,设计精美的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最近听了一堂公开课《说书人》。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复述故事,梳理小说情节,把小说分成开端(叙述"我"第一次见到说书人的情景)、发展(叙述其不幸的命运)、高潮和结尾(说书人的死亡和"我"的心理活动),对小说人物进行简单的评价,然后归纳出社会黑暗、人性冷漠的结论和人性的陨落与升华的主题,最后拓展到现实中的人物如何在苦难中的坚守。课堂中老师说得最多的词语就是"情节"两个字。  相似文献   

10.
徐烨 《语文天地》2017,(2):14-15
【教学目标】1.赏析并概括说书人的人物形象。2.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分析和把握说书人的人物形象;难点在于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学创意】紧扣专题教学目标,围绕小说三要素即人物、环境、情节展开,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结合文本分析并归纳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探究作者的...  相似文献   

11.
从前的说书人,往往说到那紧要的关头,便惊堂木一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而把某一个人物某一个故事说到该拐弯的时候,也往往惊堂木一拍: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按下什么什么不表,话说那谁谁谁又如何如何。花开两朵,这两朵花便是故事的两条线。比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西行取经,在某处遇到了妖怪,妖怪把唐僧师徒骗进了一个神秘的洞中,怎么办?这时的孙悟空便摇身一变,或变成蚊子或变成虫,总之是要想方设法逃出虎口,然后去观  相似文献   

12.
<正>说书人被埋葬的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洒在大地上,可这暖人的阳光似乎不曾照耀过说书人的心。他活着的时候不可谓不辛苦,却穷困潦倒;用自己嘶哑的喉咙在整整一代人心里种下侠义的种子,却在死后遭人调侃,哪里敢指望像电视剧《说书人》里的孙鹤亭那样被人称一声"爷"。他的存在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而他却被时代和社会抛弃,无名无姓,没有社会地位;身无长物,没有经济地位,只是个被忽视、被遗忘的底层人。  相似文献   

13.
正吴荻说:"我是美术老师里最好的说书人,说书人里最好的美术老师。"其实,不管是不是说书人,吴荻都是个公认的好老师。在百度贴吧里,关于吴荻的讨论长久不衰:"课堂讨论的一致结果是,下周美术课一定要带个录音机……""只要上过他的课就不会不爱上美术了。可惜是隔周一次,如果天天上就好了。""貌似哪年的‘新高二’都被他镇了!基本上我每次都是带一堆别的科的作业去,但没有一次写的,全被他‘吸引’了。"  相似文献   

14.
《北京官话〈今古奇观〉》改写自明代抱瓮老人《今古奇观》,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域外汉语教科书。本文以说书人的隐现为线索,从历史性的继承和共时性的改写两方面,探究《北京官话〈今古奇观〉》在改写过程中体现一系列叙事语言的变化。其中说书人的现身体现在金国璞对说书叙事传统的继承上,说书人的隐身体现在金国璞在改写时去说书化的表现。研究发现,两个文本在叙事语言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显现出金国璞对话本小说的叙事传统是继承与去说书化并存的改写态度,突显了旗人汉语的特点,印证了旗人汉语在白话小说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晚上,海海趴在爸爸的膝头,要他讲故事。“好吧。”爸爸答应一声,便开始娓娓地讲起来,他讲的是《快乐王子》。海海睁着乌溜溜的眼晴,听得很认真。爸爸讲完了,海海缠着爸爸:“再讲一个吧!”爸爸想让儿子锻炼锻炼,便笑笑说:“今儿咱俩轮换着讲吧!我已讲了一个,等你讲一个后,我再讲。”“好!”海海一口答应。可是,讲什么呢?他眼睛一眨巴,对了,就讲《丑小鸭》吧。海海忘了这故事还是爸爸前些日子讲给他听的。海海学说书人样子清清嗓子,便开始讲起来。他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58):21-22
师陀小说《说书人》中的主人公,也就是说书人,是一个足以令我们为之动容的悲剧形象。他的悲剧源于时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战乱环境使他注定是一个不被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接纳的孤独者。作者采用独特的局限型叙事手法,讲述情节质朴简单、人物和情感却震撼人心的故事。说书人形象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他自身所具有的精神品质,更在于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深深震撼着我们。  相似文献   

17.
记得小时候,乡村精神生活十分贫乏。那时。乡民没有广播听、电视看,报纸也很少见到。他们打发无聊时光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听讲古书,尤其是在寒冷、寂寞的冬夜。每天晚饭后,村民们不请自到,齐聚生产队的牛棚,面前升起一堆柴火。焦急的等待说书人的到来。那些白发苍苍的说书人,借助于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在助人娱乐、消遣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书神     
书神周明荣小时候,我们几个伙伴总喜欢围着徐老三转悠。年过花甲的徐老三年轻时曾随一支船队四处漂泊,并在大军下江南的炮火中立过功。然而叫我们小伙伴感兴趣的是他那些似乎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他说他的故事都是听说书人讲的,说书人是从书上看来的,他还神秘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9.
“书神”     
“书神”周明荣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总喜欢尾随着徐老三转悠。年过花甲的徐老三年轻时曾随一支船队四处漂泊,并在大军下江南的炮火中立过功。然而,我们感兴趣的是他那些似乎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他说他的故事都是听说书人讲的,说书人是从书上看来的。还神秘地告诫我们...  相似文献   

20.
说书,从来就是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它来自民间,以后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提高,然后又回到民间。从未经过“精英”审定,从未出过什么标准本。同一个题目,各地说书人的说法都不一样,他可以临场发挥,自行增减;听众听了之后,也能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这些议论反馈到说书人那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