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应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依次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应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依次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组从1996年9月起,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打破本学科长期固存的教师“一讲到底”或“以讲为主”的传统模式,真正使学生“活起来”的应用性研究。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历史课堂主体活动教学”的结构。一、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实践活动主动、能动特点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主动地去认识和改造现实。从这一理论出发,吸纳前苏联学者列昂节夫等人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教学领域、对教学活动本质的认识,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4.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用朴素的语言讲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他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邓小平文选》第3卷,382页,人民出版社,1993)这种语言平实而意境深邃的表述,从本质特征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方法论和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很朴实的道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真理,是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经验相一致的。这就决定了这一科学理论最容易为广大劳动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成为争取自身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两个必然”、“两种生产理论”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分别是革命与战争、和平与发展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命运,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针对史学界出现的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偏向,刘大年、龚书铎等著名史学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以及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正确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命运,对于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推动中国历史学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发展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自始至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相依相成,它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状况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不仅是实践层面的,而且更深藏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内在的理论逻辑之中。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本身即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理论的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从提出到现实的展开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这一精神将继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胜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站在世界全局视角提出的顶层设计,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性问题的中国答卷。中国对共同体的认识和发展根植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中的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是对中国历年发展成果的经验总结,呈现出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当代运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的理论特质,是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逻辑延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世界性,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凝聚人类文明新共识、形塑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世界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当前 ,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期 ,在这一重大的历史紧要关头 ,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指导 ,准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内涵、本质及发展趋势则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从传统社会、近代社会、当代社会的历史逻辑中阐述“人民至上”的演变,从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观、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中阐述“人民至上”的延承,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传承、理念传承、作风传承的实践逻辑中阐述“人民至上”的发展。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理念进行解读,进一步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人民至上”理念的实践者,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者。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体系,也是一种开放的,而不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务,而且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也正如邓小平所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研究学生历史学习心理的基础上 ,本课题组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指导 ,借鉴现代心理学、教学论研究成果 ,从 1996年 9月起 ,开始了在课堂教学中打破本学科长期固存的教师“一讲到底”或“以讲为主”的传统模式 ,真正使学生“活起来”的应用性研究。经过两年多的探索 ,初步形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历史课堂主体活动教学”的结构。一、理论基础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实践活动主动、能动特点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 ,人只有通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历史命运的问题。文章首先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并指出探究任何社会问题都应有历史感;接着文章论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既然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应该是活生生的发展着的理论体系;最后文章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批判了所谓“互补论”,指出它企图取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指导地位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中“人”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的理论的来源。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理论是对以往人学理论的扬弃。“现实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最根本的体现。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与反作用、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决定了“现实的人”的特性即主体性,其特点包括:自主性、自觉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这是中国人民所公认与接受的,也是实践所证明了的。 可是,前些时候理论界、史学界有的人却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甚至进行歪曲与非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他们说:“马克思主义有很多论断今天看就是错的。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的问题上,有很多论断是过时的了,甚至是不对的。”他们故意把马克思主义贬为一个学派,说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家之言而已。公然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吸收前人思想和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科学的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而中共第一、二代领导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本价值观,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和“七一”讲话则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灌输”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源流,考茨基关于“灌输”的论述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框架,列宁对其进行了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当代实践,推动着世界历史进程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必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平与发展论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展开,而当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逻辑指向则在世界发展进程中不断诠释与论证着共同体的实践必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特点的概括有新意、创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特点概括为唯物论、实践论、矛盾论、生产力论、人民群众论等"五论"。此外,该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内在关系的分析、论述也有新意、创意,提出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胜利,反思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与失误的经验与教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改革开放,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涂俊礼 《教育探索》2006,3(2):56-5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国当前“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然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真正渊源,学界却存在着很大的误区。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不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唯一渊源。除此之外,还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人的论述和我国三代领导核心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