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研究中怪现象诘问与学术腐败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研究者在生活中的言行与其所倡导的学术思想背道而驰,背叛了自身的学术信仰与追求,这是教育研究中的怪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学术腐败。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研究者功利思想上升与学术良心的沉沦。我们必须正视教育研究中新学术腐败现象的严峻性,学界应采取措施唤回他们的学术良知,遏止新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论学术腐败的内在根源及社会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学术腐败的界定、危害性、内在根源以及社会控制等问题作出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学术资源分配中的利益失街、学术的“失范”、学术民主的匮乏等是产生学术腐败的内在原因,主张通过重树学术诚信之风、建立学术公正制度以及通过正确处理学术自由与学术自律、学术惩罚与学术宽容的关系,来战胜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3.
治理学术腐败是一项综合工程。这需要加强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增强学术自律意识;建立健全学术评价与学术监督制度与机制,规范学术活动;加强惩治学术腐败立法进程,加大学术腐败惩处力度。通过标本兼治、预防与惩处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学术腐败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学术问责制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高校学术领域中,各种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学术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如何维护学术诚信,化解高校学术界遭遇的信任危机,促进学术健康发展,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借鉴行政领域的问责制,建立学术问责制,对于防治学术失范,杜绝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是一项有益且有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观点     
正教育兴国须严惩学术不端行为《教育与职业》,王敏贤,2012年第31期学术腐败对社会有深远的消极影响,毒害下一代青年学生的良知,摧毁社会对教育界的期望。实q际上,学术腐败所造成的危害,比其他领域的腐败后果更为严重,它破坏公平竞争规则,败坏社会风气,伤害民族诚信、道德精神和科学精神,扼杀学术公信力、创新力,最终使社会对科学研究丧失信任,直接损害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此,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第一,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偏离了学术本位,出现了学术质量滑坡、学术泡沫泛滥、学术腐败蔓延等学术不端现象,期刊编辑要认真反思,本着学术独立之精神,开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新局面,真正发挥学术公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学术腐败的道德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学术腐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表现形式繁多 ,究其本质 ,乃以不正当行为谋取学术私利 (包括小集团的利益 )。从道德心理学上分析 ,浮躁心态、补偿心态、功利心态、侥幸心态、特权心态乃是学术腐败的心理之源。因此 ,大力加强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 ,是防治学术腐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对于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问题,近年来无论是学术界的批评还是新闻界的报道,都已屡见不鲜了。在越来越多的人心目中,已经见怪不怪乃至麻木不仁了,还有的莫名其妙地为之百般辩解。这些都是令人忧虑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学术自由的历史渊源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学术自由的制约和学术腐败的根源,对政府和学者个人在维护学术自由和遏制学术腐败方面的具体做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学术腐败: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腐败不是教育领域的独有现象,它存在于各行各业。由于教育的特殊属性,使得教育领域里的学术和学术腐败呈现出不同特点,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广泛。无论是在职称评聘、文凭发放、教学科研活动、教育经费管理,还是在各类教育评比、评审、评估中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学术腐败存在的原因除个人品质低下外,更主要的是体制不够健全、合理评价体系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缺失。规范学术行为、整治学术腐败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完善机制,强化学术监督,并重塑学术精神,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有可能使学术良心、学术道德重新回到我们中间。  相似文献   

11.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3):118-119,124
当前学术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有抄袭成风,不引不注;文无新意,总体平庸;学术失范,署名搭车等等。学术刊物的学术腐败问题,与编辑的徇私、失察、漠视、懈怠、惧名、畏势密切相关。为此,编辑应该提高认识、明确使命,增强素质,加强自律。  相似文献   

12.
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规范以及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等概念进行界定,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学术道德规范构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广东省内各高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失去公正性和权威性。因此,应制定《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并对其中一些制度进行实质性修改;同时,加大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学术腐败现象,在当今的学术界呈现出不断蔓延之势,特别是高校成为学术腐败的重灾区。揭露和规范学术研究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遏制学术腐败,成为我国学术界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4.
学术是专门的、较为系统的学问,其本质是求真与创新。学术垃圾是学术的异化,其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学报应发表学术性强的论文,学报编辑水平的高低与论文的质量息息相关。加强学报编辑的道德自律,有助于减少学术垃圾。  相似文献   

15.
论学术作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作伪行为已引起学术界和全社会的关注。文章认为,针对学术作伪现象,一方面应该理性地看待现状,对学术作伪行为不要过分悲观;另一方面必须正视学术作伪的危害,建立学术研究的自律和外部监督机制,学术研究应遵守基本的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评价体制应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与学术生态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学术腐败和学术丑闻事件时有发生,学术生态危机已呈不争的事实。在学术生态的构建中,学术期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术期刊要加强编辑人员的自律,加大对编辑的学术道德教育;完善期刊学术评价制度,杜绝学术腐败的发生;强化著作权法意识,恪守学术规范;在当下不宜走“以刊养刊”之路。  相似文献   

17.
学术道德事关民族兴衰、学术枯荣,亟需加强建设。学术研究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学术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必须依靠内在道德规范和外在机刺控制。道德规范指学者在学术活动中必须摈弃功利性,坚守“为学术而学术”的理念;社会控制一是非强制的、源自对学术的敬畏和守卫的舆论监督,二是完善的法规和机制对学术腐败行为的强制性防范和惩戒。  相似文献   

18.
编辑出版环节是剽窃、造假等学术腐败行为最终出笼和形成危害的必经途径。从学术不端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学术期刊界学术反腐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在学术期刊出版环节把好出口关,建立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对于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