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家教世界》2022,(1):8-10
[家风故事] 1889年,刘文典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家境尚算优渥的家庭,父亲以经商为业,为人本分,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幼时,刘文典便被父亲送往教会学校学习,又因其聪明好学,日后又掌握了英、德、日等外语.年轻时候的刘文典,好学、善学、潜心于学问,他不仅得到陈独秀、刘师培的赏识,担任过孙中山秘书,还师从陈寅恪,学有专攻,是一位...  相似文献   

2.
正1.刘文典怒踹蒋介石一副金丝框圆眼镜,一撇随性小胡子,一袭青灰色长布衫,这就是文史天才刘文典,敢怒踹蒋介石的刘文典。刘文典是民国时期最恃才傲物的一位大师,虽然现在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在民国时期,刘文典那是大名鼎鼎的一位人物,不仅是因为刘文典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朱蕴山都是安徽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二人交往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共合作,二人志同道合,相互支持、配合;后期,从大革命失败到陈独秀去世,二人先后因不同原因都脱离中共党组织,政见也有异,但私交仍存。  相似文献   

4.
大师昨日     
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澈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周作人,33岁;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校长是蔡元培,50岁。最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这个年龄.搁现在许多人还是“啃老一族”.而前辈们已经成为大师了。  相似文献   

5.
民国一代大师,大多兼具渊博精深的学识与狂放不羁的个性,不过要问其中谁最狂,则非刘文典莫属. 刘文典一生研究《庄子》.他极为自信,每当上课讲庄子,第一句话便是:"《庄子》嘛,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他还经常卖关子:"古往今来,只有两个半人真懂庄子."当别人问起是谁,他便慢慢道来:"第一个就是我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子本人,其余所有研究庄子的人加起来,算半个!"在西南联大时,日本飞机空袭,老师与学生都四处躲避,刘文典一边跑一边还不忘对人讲:"我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 这其实是那些真正的学术大师的内心写照,正因为他们把学问看作自己的生命,在自己毕生研究的领域才会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狂劲儿.这非但不是盲目的狂妄,反而是学术使命感的体现.只不过刘文典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让人反而感受到他性格中的那份可爱与天真.  相似文献   

6.
教授的尊严     
傅国涌 《教师博览》2009,(11):22-22
1928年冬天,一身戎装的蒋介石,挟北伐余成,大江南北,无不望风而拜,让他尝到至高权力的滋味,没想到安徽大学主持校务的刘文典教授,竟然没把他放在眼里,当面顶撞他。蒋指斥刘纵容学生,“是为安徽教育界之大耻”,要从严法办。刘回敬“你就是新军阀”。恼怒之下,蒋下令将刘文典关起来。在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等人的奔走呼吁下,刘文典被关押了7天后获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论了刘文典、徐复、祝廉先三家校诂<文选>的成果,指出他们的贡献与不足.认为他们在<文选>学史上亦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史资料丛刊》1980年第1辑刊登夏立平《陈独秀能论定为“反革命”“叛徒”吗?》一文,列举一些人的回忆和其他材料,指出陈独秀在后期坚持反对国民党政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国民党法庭上痛斥国民党不抵抗政策。陈出狱后,与党有过联系,“表示赞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董必武曾多次去看望陈独秀。延安《解放》周刊亦发表文章希望陈“再参加到革命的行列中来。”中共中央曾对陈独秀提出三项条件:1、公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也是"有革命业绩的学问家"。与此相对,和章太炎交往的巴蜀人士也可一分为二:革命人士与学界人士。巴蜀学人与章太炎的交往,集中于东京"国学讲习会"时期(1906—1911)和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时期(1935—1936),而在此两期之间亦有部分巴蜀学人与章太炎交往。与章太炎交往的巴蜀学人(部分亦政亦学),有廖平、吴玉章、向楚、谢无量、赵少咸、李植、任鸿隽、钟正楙、邓胥功、李蔚芬、蒙文通、徐耘刍、杜钢百、殷孟伦、李源澄、周光武、傅平骧、李恕一等,以及"私淑弟子"庞俊和长期寓蜀的汤炳正等。本文逐一钩稽以上诸人与章太炎之交往,并论及章太炎对四川政治与学术之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许渊冲先生的《忆名师》一文 ,记述在西南联大读书时 ,耳闻目睹许多著名教授的风度 ;其中说到刘文典才高学广而出语惊人 ,跑空袭警报 ,他看到沈从文在跑 ,转身说 ,“我跑 ,是为了保存国粹 ;学生跑 ,是为了保留下一代希望 ;该死的 ,你干嘛跑 ?”这似乎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 ,据别的版本 ,刘文典是说 ,“我跑 ,是因为我若被炸死 ,就没有人讲《庄子》。”由细节出现差异推想 ,故事存在虚构、想象的成分。故事安放在刘文典而不是其他老师身上 ,则是因为有性格依据。周作人《北大感旧录》说 ,刘文典“性滑稽 ,善谈笑 ,唯语不择言”。他在课堂上说…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在陈独秀的关心、支持下翻译、出版的。陈望道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陈独秀从北大图书馆借来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供其翻译时参照;当译稿脱手后,他又亲自审阅把关。为及时印行《共产党宣言》,陈独秀积极筹措出版经费。陈独秀不仅是《共产党宣言》的重要传播者,而且把《共产党宣言》作为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对毛泽东的陈独秀观,以往的研究多只各取所需地截取某一片段,未必把握了其整体精神。历史地看,毛泽东对陈独秀的评价是与日俱退。从根本上说,毛泽东晚年对陈独秀的评说是其"文革"理论的组成部分,应与"文革"一样属于被否定之列,只有这样才能寻得对陈独秀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与陈炯明尽管分属不同阵营,但拥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理念。20世纪20年代,陈独秀应陈炯明之邀赴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与陈炯明短暂合作,并结下了不错的私人友谊。陈炯明与孙中山在广州决裂后,陈独秀与中共中央旗帜鲜明地支持孙中山,反对陈炯明的背叛行为,陈独秀与陈炯明由此成为势不两立的政敌。两人之间关系的演变,也为那个时代诸多重大事件及中国共产党早期成长环境提供了别样的历史注脚。  相似文献   

14.
谁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一种说法是陈独秀,一种说法是李大钊。从广义的五四运动来看,陈独秀、李大钊二人都是总司令。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引领着那个时代的发展,引领着当时全国一大批先进的知识青年,也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阵地。1915年9月至1918年6月这个时间段的总司令是陈独秀。在1918年7月至1919年4月间,陈独秀的思想落后于李大钊,这期间的李大钊应该是总司令。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心路历程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呈现不同阶段的特点。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马克思主义要不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以及如何中国化等方面。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若飞和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是两位重要人物。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在党内受到批判,王若飞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他。在中共六大上,王若飞多次发言阐述对陈独秀的态度,充分显示出一位革命家的胸怀,后来得到毛泽东的赞扬。王若飞曾是“陈独秀派”,但后来没有参加“托陈派”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位伟大的践行者。陈独秀从调查研究中国工人阶级的现状人手,号召工人群众迅速觉悟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陈独秀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直接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取得的最伟大的政治成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其实质是允许私人自由买卖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陈独秀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陈独秀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实质所在.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陈独秀这一思想,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与上海有着密切联系.他对上海社会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和十分复杂的感情,总体上说,对上海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近代上海造就了陈独秀的巨大声名,陈独秀也给上海留下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今天的上海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教育发达的全国核心城市,而且成为全国陈独秀研究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