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用脑想数学想数学,是通过生活实践与数学实验,提出对数学知识规律的猜想,或探索出其中的数学奥妙与数学规律,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体现。如何引导学生想数学呢?我们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创设想数学的情景。例如,在讲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统计》课时,教师创设了两种教学情景:一种是班级要开联欢会,如何去买水果,各种类型的水果各买多少才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吃到自己喜欢的水果?这种情景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冲突,学生要想办法了解每一位同学所喜欢吃的水果,就…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认知活动,有效教学行为应指向于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期望,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素养培养的一种认知过程,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语素养,指导学生正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构件了新的课程体系,安排了新的学习内容。随之而来的,是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人作为一线生物教师,从2003年秋季开始接触新课标,使用的是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一书,至今已进行了近一年的课改实验一现在把自己在这段时间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玲珈 《四川教育》2002,(12):34-34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过程目标”中的重要目标。那么,在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呢?一、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应通过操作活动把抽象的计算形象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体验,去学习数学知识,并逐步培养他们探索精神。如在教学“6的认识”时,课前我先让学生画6个自己喜欢的事物,做成卡片。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既要认真仔细地数数,又对6以内数的“数序”有了实实在在的认识,同时对数6所表示…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诚然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核心,但是旧的观念根深蒂固,如何实现观念的转轨,如何依托“文”来实现“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6.
本刊编发刘俊利、陈方南两位老师“教学设计”是想改变那种空谈课改新理念的做法,在与实践结合的层面来体现课改新的精神,加强文章的实用性。就严格的新的教学理念而言,教学设计是没有统一模式的,某一课怎样教,规定一个例子,本身就违反了课改的新精神,但说明新的教学理念又不能空对空,举例的方法也不妨一试,只是受众应当明白,这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具体操作还需结合自己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进行创造。希望广大教师能理解编辑部的想法。您对此有何指教,欢迎登陆本刊网站:www:historyteaching.net指出。如果广大教师认可这种方式,我们将组织编发更多的这样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在某校听一位老师讲解方程,例题是0.5x=1,教学程序是先弄清方程的结构,再确定未知数的性质,最后根据未知数的性质通过相应的数量关系求出方程的解。“0.5x=1”这是一个关于求积的方程,未知数X充当的是一个因数,因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x=1 0.5,x=2。上述教学过程是否严密、严谨、严格,我们可以暂且不论,仅就其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而言就很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8.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把这一理念落实在教学中,必须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一是要实现课前开放,让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搜集资料;二是要课上开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三是课后开放.引导学生多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要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教与学活动外,更需要适当作业练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处理作业,让作业真正发挥其职能和效果,使学生觉得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病,时至今日许多同仁也没有很好的药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灵感受。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他的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下面,我有几味药可作医治之用。  相似文献   

11.
课改的故事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一年了,作为在课程改革一线的教师,虽说是辛苦的,却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一年来的一幕幕还历历在眼前。  相似文献   

12.
情感态度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本理念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语文课程标准》)。对“独特感受”的“珍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学生的“独特感受”很容易被教师机械的教学搞得“整齐划一”;二是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是充满灵性的,不多见的,甚而可能是一闪即逝,要善于捕捉这可贵的瞬间。  相似文献   

13.
康红 《宁夏教育》2005,(7):85-86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教学行为,影响着教学质量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努力创设一种使学生心情愉快、有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探求知识的课堂情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于雄健 《山东教育》2005,(10):29-30
在近段时间,听了不少语文课,有普通教师上的,也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上的。我的思绪,一次次地尽情飞扬,激情一次次二熊熊燃烧,灵魂一次次二涤去尘埃……这里记录的,似乎仅是两个并不起眼的课堂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5.
学生练习造句是写一句话,练习作文是写一篇话,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由于这项练习的重要性,一至六年级各阶段任课教师都格外重视它。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要“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套话。”这些理念,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是必须贯彻执行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心里装着新的课程理念,手里握着新的课程标准,面对接踵而至的课改浪潮,面对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的课程培训,面对一双双等待开启心智的眼睛,压力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7.
陈虎 《新作文》2004,(4):40-40
叶老对语的解释是:口头为语,书面为。细味,此言可谓一语道破作的“天机”:作就是用字写下来的话,是由说到写的转化过程和结果呈现。但话有套话、空话、假话、真话之别。亦有言不由衷、言不及意、质彬彬之分,于是,由语到的过程,即作,便有了诸多迥异的理解。中国是一个颇重章的国度,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影响了几千年,科举考试又以一篇章定终身,可谓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一种基本叙述模式,并已经在教材中体现出按这一模式编写内容。这是数学新课程体系直接体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反映。“建立模型”是这一模式的核心环节,因为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不是“揭示”和“传授”,而是要求学生通过主动的数学思维,自主建构,因而,  相似文献   

19.
“学了做”与“做中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学了做”是通过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做,它是把学生看成了解题的工具,放在完全被动的位置。而“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探究问题,它是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了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理解基本…  相似文献   

20.
孙建锋 《云南教育》2002,(28):16-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新形态。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关系有多种,笔者试从“教学对话的内涵”、“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三个维度阐释学习体会。一、教学对话的内涵何谓对话?奥地利著名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认为,“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关系,一种“我—你”的关系。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相互造就的过程,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何谓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