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陈亢问于伯鱼日:子亦有异闻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札>,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日:"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是孔子的学生,伯鱼(字鲤)是孔子的儿子.这段话的意思是:陈亢问伯鱼说:父亲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教导吗?伯鱼答:没有.不过有一天父亲一个人站着,看见我从庭前小跑而过,就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就告诉我说:"不学<诗>,就不能很好地跟别人交流."于是我就回去学<诗>了.还有一天,父亲还是一个人站着,我又从庭前跑过,他又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他又对我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相似文献   

2.
当校长整整四年了,有人问我:"你觉得累吗?"我说:"不.当看到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时,我比谁都觉得幸福."也有人问:"你辛辛苦苦、没日没夜地干,值吗?"我说:"太值了,有什么工作比塑造人的灵魂更有价值呢?说句掏心窝的话,我喜欢教育,我其实是在享受这份工作,我非常珍惜这个岗位,因为它给了我与孩子心灵对话的平台.我唯一担心的是我的教育水平不够,怕兢兢业业干了坏事."  相似文献   

3.
<正>有位哲学家到一个建筑工地,碰到一名愁眉苦脸的建筑工甲,问甲":你在干什么?"甲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我在搬砖。"哲学家继续往前走,碰到一名默默干活的建筑工乙,问乙:"你在干什么?"乙平静地说:"我在挣钱养家糊口呗。"哲学家又往前走,碰到一名兴高采烈的建筑工丙,问丙:"你在干什么?"丙高兴地对哲学家说:"告诉你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次,我问一位当了20年班主任的教师:"你喜欢做班主任吗?"她想了想,点点头说:"喜欢。"我又问:"会一直做下去吗?"她回答:"只要学校需要,应该会。"末了,她补充说:"班主任工作虽然琐碎,但其实挺有成就感的。"我们身边这样的教师并不鲜见,然而另一种情形可能更常见——教师们不愿做班主任。津贴不高,责任还大,是一个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孩子们更加多元、自我,教育受到越来越多挑战。对于很  相似文献   

5.
<正>厨师亲切地对羊说:"你想被怎样吃掉?不要怕,尽管说。"羊:"其实,我并不想被吃掉。"厨师:"你看,说跑题了吧?"羊:"……"问:"一群动物冲进便利店买东西,因为太吵,被店员赶出来了。但是只有一只动物没有被赶出来,你猜是什么动物?"答:"是羊。因为便利店24小时不打烊!"问:"这辆车为什么跑得这么快?"答:"我想其中另有引擎。"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次,一所大学请我去演讲,我问了所有在场的大学生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有自豪感吗?"大家一致回答:"有!"我接着问:"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这种自豪感呢?"有人说是长江、黄河、长城、泰山;也有人说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五千年的文明、中国文字、世界闻名的祖先、四大发明、北京奥运、"神七"升空……我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假如清晨  相似文献   

7.
    
<正>人生是一场梦,梦里有美好但也有噩耗。可你总将自己丢在梦中。从前,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孩,她每天晚上都做梦。她说她的梦很甜。一天,她来到我面前。她笑着说:"嗨,我来了。"我问她:"你笑得那么甜,是因为梦吗?"她点了点头。我又问:"那你的梦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8.
<正>1.我翻看老妈的手机通讯录,发现她把老爸名字设为"葫芦"。问妈妈原因,妈妈说"因为你爸姓唐。""那我呢?"打开手机一看:"葫芦娃。"2.我爸对我说:"你怎么长这么丑啊?"我跑去向我妈告状:"我爸说你女儿丑。"我妈冲我爸大喊一声:"你女儿才丑呢!"3.我:"妈,我是顺产吗?"爸插话道:"你是剖腹产的!"妈:"皮又痒了是吧?说谁泼妇呢?以为我听不出来!"  相似文献   

9.
美国鸭     
<正>一个中午,我去食堂吃饭。路上遇到一位老师,问我:"你从哪里来?"我问他这是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这老师平常话不多,一句就是一句,也没什么上下文,每次都让我揣测一番。他说不是,问我是不是中国人。美国人分不清亚洲人谁是谁。我说是。他又问:"听说中国人喜欢吃鸭蛋?"我又想,这是教育问题、文化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前一段时间看CNN上有过介绍,说美国人觉得最恶心的  相似文献   

10.
<正>我问自己所教的五年级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读后感吗?"学生的回答直截了当:"读后感就是你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写下的理解与感受。"学生的回答令我兴奋,因为我对读后感的理解跟他们近乎一致。可当我再问他们:"你们能写出一篇篇好的读后感吗?"孩子们却不作声了。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学们,你们也不用畏惧。汪老师在琢磨如何教自己的学生写"读后感"后,  相似文献   

11.
<正>一只蝶儿栖落在花上,问:"花儿呀,你为什么开得这么美呢?""因为在我的心中,始终拥有一个希望,就是成为一枚甘甜的果实。"花儿说。蝶儿明白了,希望可以使生命美丽起来。"蝶儿呀,那你为什么这么漂亮呢?"花儿问。"其实,我的前身是一只笨拙而又丑陋的蛹。"蝶儿说,"但我并  相似文献   

12.
一、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感悟语文味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了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初读第二自然段以后,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吹吹这美丽的蒲公英啊?"学生用诚恳的眼神望着我,我相机播放蒲公英随风飞舞的画面,并把文中兄弟俩一同玩耍的情景作为解说词,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当说到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了我的脸上时,我又问道:"你有什么感觉?"由于前面的动画、音乐以及我的语言描述,孩子们都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3.
Why I Was Born     
译文:为什么会有我一天,吉姆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会有我呢?"妈妈对他说:"因为我爱你呀!"但是妈妈的回答并没有满足吉姆的好奇心。于是他又去问爸爸:"爸爸,为什么会有我呀?"爸爸说:"有了你,你就可以帮我干活了。"  相似文献   

14.
妈妈总笑我是"乌龟""骆驼",我不明白其中缘故,便跑去问妈妈:"妈,我又不是乌龟,为什么你说我是乌龟呢?""因为你从早到晚是一样的--慢吞吞.""我每天还叫你起床呢!"我不服."是吗?"老妈冷笑一声,然后说,"你哪天不是叫我起床之后,自己又跑去睡了?"听老妈这么一说,好像是有这么回事.老妈又说:"你自己想吧--"  相似文献   

15.
<正>一次,一个年轻人问巴甫洛夫:"您是研究生理学的,请问人的一生共有几种行动方式?"巴甫洛夫说:"这个问题我想从生理学之外的角度来回答你。人的一生最基本的行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向下溜滑,一种是向上攀登。"年轻人又问:"您能详细说一下吗?"巴甫洛夫说:"一眼看上去,你会觉得向下溜滑非常容易,向上攀  相似文献   

16.
在我组织孩子们喝水的时候,王琛端着杯子走过来对我说:"王老师,你瞧,这杯子壁像不像面镜子?"我看了看,笑着问他:"你觉得呢?"话音刚落,正在喝水的几位小朋友都争着回答:"不像,不像,人脸怎么会变形呢?""挺像的,能照出人来.""又像又不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我想起了本周还有一节常识活动,课题就是<有趣的哈哈镜>,这个活动按原计划应明天才上,但是看到孩子们对这个问题这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这么高,我决定现在就来进行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马上就要放假了,小学同学小丽火急火燎地跑来找我。我诧异地问:"你怎么跑我们班来了?"小丽有些尴尬地看着我,嗫嚅着说不出话。"怎么了?"我有点急了,"出什么事了?"小丽吞吞吐吐地说:"你……你能借我点儿钱吗?"说这话时,小丽的脸涨得通红,不知是因为还没从剧烈的奔跑中缓过来,还是因为借钱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与约束     
<正>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柏林世界文化宫举办的第二届华文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除了德国作家,还有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几位海外华人作家。一位生活在境外、读过几本马克思哲学著作的作家问我:"你在大陆的生活自由不自由?"我回答说:"既自由又不自由。"他又问:"为什么?"我说:"自由与约束是双胞胎,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这位朋友好像不太理解我的话,摇摇头,表示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9.
幽默     
<正>猜我坐公交戴着耳机听歌,旁边一个帅哥问我:"你听的是《沙漠骆驼》吧?"我惊讶地问:"你咋知道的?"他说:"从你踩我脚的节奏感觉出来的。"脸大坐电梯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孩,他问我:"姐姐,现在几点了?"看他可爱,我便想逗逗他,于是压低声音说道:"你居然能看见我?"他笑着说道:"姐姐你脸那么大,我当然能看得到你了!"  相似文献   

20.
今天午餐后,我和你妈妈坐在客厅看报,你走过来靠在沙发后跟妈妈聊天,聊了好久好久,又开始抱怨没有运动衣。我就问:"该买的时候为什么不买?"你很不以为然地说,因为你和妈妈都没空去买。我又问你:"那为什么有空聊天?"你则一瞪眼,说因为你有事要告诉妈妈。听起来似乎你很有道理。但是,我要问你:"既然你和妈妈都有时间聊天,为什么不用那时间去买衣服呢?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