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话教育     
《江苏教育》2014,(4):M0004-M0005
张文质在严酷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孩子适当的对分数的钝感力,有助于他更好地成长。在以分数为评价标尺的学校生活中,成绩落后、思维迟缓的孩子很难不受到伤害,培养孩子适当的对批评与伤害的钝感力,对他的成长更有助益。  相似文献   

2.
在参加第四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时,马新功校长于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走进马新功校长北师大校长培训楼的宿舍,我们就在案头发现了《必须保卫童年》、《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哲学》、《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等书籍.正是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使得马新功从一名杰出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人人称赞的校长,再到现在集教育之大成的教育家.他说:"我有三个梦,一个是要办一所像帕夫雷什中学这样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么一所学校、名校;第二,要当一个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受人尊敬、又能够体验到职业幸福的教师或者校长;第三,就是要培养一批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能力、责任意识、实践创新能力等。要培养这些素养,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提高爱的能力,把握好爱的方式,用赏识的眼光去爱孩子。用爱赏识孩子,做一名有爱的教师。如何让自己一直受学生欢迎?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有一名老教师说,以前自己一直是教学成绩突出、受学生尊敬的老师,现在虽然还在努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数学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德。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级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要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  相似文献   

5.
现今的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一个教育误区,就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教师围着分数转,家长也围着分数转。其实分数并非孩子成长的支点,我们应把教育的主导放在如何发现和培养孩子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做事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6.
<正>一名好老师会改变孩子的一生,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会成就孩子们的一生。当爱心撞上了责任,好老师和好的教育方式便诞生了。我们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就要对他的每一个成长历程负责,对他们成长中的每一次弯曲负责,对他的每一天负责,对每一节课负责,对每一个知识点负责,对每一分钟负责,当然我们首先要对自己的每一个言行负责,一个没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教师没有办法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因为我们更加相信熏陶渐染,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在现代社会的教  相似文献   

7.
正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所以,我们看待教育中的"钝感力"和"敏感力"的关系,也要用辩证的角度和科学的眼光来对待。首先,我们先理解一下什么是"钝感力"。"钝感力"一词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发明的。按照他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育的钝感是什么所谓的教育的钝感指什么呢?在我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钝感是教育敏感的另一种形式,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是《学记》中的豫时逊摩的"时"——不陵节而施……在这里,我的思考是,我们的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是过度的教育,窥探并粗暴地闯入学生心灵的隐秘领地,把学生当作"平面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扶植,其成长"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关注,将爱心融入到教书育人中,是一种很好的育人方法。一、教育学生怎样做人1、学会积极的思维方式我们要教育学生从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上看到他好的一面,学习这些好的东西。教  相似文献   

10.
<正>"钝感力"一词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意为"迟钝的力量"。生活中的钝感力,是一种隐忍、包容、专注的处事风格。若将这种钝感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师有时需要"隐身",需要"放下架子",依据教学情境、教学事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从而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从另一种方式来诠释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难题举例一个男孩儿很文静,从来不惹事。一天,班里一个“刺头”同学的书从桌面滑到地上,正好这个男孩从这里走过,凑巧一脚踩在书上,他赶紧边捡书边道歉。“刺头”不由分说使劲用脚踹了他的肚子,痛得他眼冒金星、直不起腰来。妈妈听后非常心疼,问孩子为什么不还手?他说,如果还手的话,同学岂不是也很疼?而且自己可能要受老师的批评,老师教育我们不能打架。妈妈百感交集:文质彬彬是否就容易受人欺负?不会还手的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受到伤害怎么办?以牙还牙是否就意味着缺乏宽容?孩子们之间打架,赢了则伤害别人的孩子,输了则伤害自己的孩子,家长到…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要教学生学会做人丛淑华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如何教学生做人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一、素质教育为什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办事,教会他们健体,但往往容易...  相似文献   

13.
齐亚伯 《学周刊C版》2010,(9):132-132
著名文学家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做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而目更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低年级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孩子们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唐晓民 《江苏教育》2011,(10):62-62
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在面对突发事故、灾难时更容易受到伤害。在目前国内基础教育在生存教育领域尚存在缺失的状态下.我们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从容面对危险?如何自我调节心理?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子岚 《母婴世界》2010,(5):126-127
"钝感力"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2006年,他出版了集结其人生智慧大成的《钝感力》一书,并在日本热卖100万本。近几年,在处于高压快节奏的的现代职场中,"钝感力"成为白领口中一个时髦的词语。究竟什么是职场钝感力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追求速度、效率,甚至带着功利性、浮躁色彩的社会,教育追求敏感力的同时也要有一些钝感力。正如渡边淳一所说钝感力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如果说敏感力是高明剑法,那么钝感力就是无招胜有招的无招;如果说敏感力是妙曲华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况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我们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教学任务。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培养学生数感的做法。一、融入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数感,就应让孩子体会到  相似文献   

18.
正学校教育绝不仅仅是学科教育,育人也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全面的人是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诉求,也是学校必须肩负的教育使命。培养全面的人,有一个条件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这个人成长的环境。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把培养全面的人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因此,建设一个适合农村孩子成长的文化校园是我们的责任。一、布局"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学校是教师、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校园环境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布局校园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先生在其(钝感力》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颠覆一般社会常识的观点,即钝感胜于敏感,敏感的人未必比迟钝的人更优秀。他用生动的事例,剖析了从身体的钝感(睡眠良好、不易食物中毒、善于忍耐疼痛、更利于癌症康复等)到人际相处时的钝感(情绪稳定、能坦然承受批评乃至抱怨和讽刺、善于容忍和谅解他人等)所给予人生和生命的馈赠,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教师》2014,(36)
正黄玉峰其实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在这两个方面:第一是有创造性的劳动,第二是有敬畏感。教育的目的始终是人,因此要教学生活得像个人,教师首先得像个人。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学什么比怎么学重要。为了培养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关键是教师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