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一种,乐器种类丰富、音色各异,具有操作性强等特点。而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利用打击乐的演奏特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和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本文是笔者参与"音乐工作室"一年来,在多次的打击乐教学中对个别幼儿进行连续性地观察、指导,并进行的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2.
唐彩霞 《考试周刊》2011,(7):236-237
打击乐是幼儿很喜欢的音乐活动.它能够帮助幼儿了解一些乐器的演奏方法,区分乐器的音乐特色.感受不同乐器在演奏时产生的美妙音响。本文作者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引导幼儿在自主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友好合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细节决定成败",打击乐演奏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在于幼儿对乐器的有效运用。现阶段幼儿园有效的幼儿打击乐演奏活动需要关注以下细节:幼儿乐器的选择空间、演奏预令、探索秩序、管理品质,等等。据此,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常规乐器转向"‘身体’乐器+‘生活’乐器+常规乐器";"无预令"转向"语言预令+肢体预令";自由探索转向"先要求+后探索";"管理品质冷漠"转向"学习品质+人格品质培养"并重。  相似文献   

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一种,乐器种类丰富、音色各异,具有操作性强等特点。而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利用打击乐的演奏特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和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本文是笔者参与"音乐工作室"一年来,在多次的打击乐教学中对个别幼儿进行连续性地观察、指导,并进行的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5.
<正>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同时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打击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集体意识及多方面协调能力。但是,组织打击乐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的幼儿教育提倡研究幼儿、研究学科、研究教育策略,具体到打击乐应该研究些什么呢?我认为打击乐的重点应该突出节奏的特点、乐器的特点及乐器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这  相似文献   

6.
胡晨雪 《考试周刊》2014,(38):189-189
正对于一个刚刚接触打击乐教学的新教师来说,其对打击乐的了解还比较单一,通过大班一年的打击乐特色活动教学,我发现打击乐教学活动是相对比较难组织的,所以在大班开展打击乐活动很有必要。在大班活动中,我引导幼儿不断进行尝试。通过自己设计的打击乐活动《森林狂想曲》,对幼儿打击乐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研究,对打击乐教学也有了一些感触和领悟。一、认识乐器常见的打击乐器有铃鼓、碰铃、三角铁、响板、沙锤、鼓、  相似文献   

7.
周春雨 《考试周刊》2014,(99):184-184
<正>一、打击乐的背景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是最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种类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幼儿最容易掌握的乐器。"由于打击乐器的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的动作,因此,幼儿容易掌握演奏方法。打击乐器是深受孩子喜爱的一种乐器。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与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相契合。二、挖掘乡土资源,自制打击乐乐器我园的课题《幼儿体验式节奏音乐的设计与开发》中,我  相似文献   

8.
活泼有效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教师要合理有效地组织打击乐活动,选择适宜的音乐是前提,建立良好的打击乐常规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另外,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活动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邹洁 《山东教育》2011,(4):F0004-F0004
“竹子狂想曲”系列自制乐器是我们利用我园外场地上正搭建的竹凉棚的下脚料创意制作而成.材料自然环保、安全.功能突出.很适合4~6岁幼儿玩.这些乐器容易操作.节奏鲜明.能充分激发出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在我园教师自制玩具(艺术类)评比活动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大多数幼儿都有一种天生的节奏感,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打击乐教学不仅要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要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等等,并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欢快、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徐幽兰 《考试周刊》2014,(59):185-186
通过观察,发现在打击乐活动中孩子的有意注意发展相对于其他艺术活动来说比较薄弱。打击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之一,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组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由于幼儿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拿起乐器就喜欢敲敲摇摇,因此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比舞蹈、唱歌等其他教学活动更难组织。  相似文献   

12.
周凤 《山东教育》2012,(Z6):24-25
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演奏各种不同的乐器,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培养节奏感,而且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作为一种集体演奏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责任感。实践研究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引导、图谱支持等策略,有效提高了幼儿打击乐演奏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打击乐活动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活动,由于幼儿好奇心强,自制力较差,拿起乐器就喜爱敲敲摇摇,因此,打击乐活动比舞蹈、唱歌等其它教学活动更难组织,它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必要的常规,内容包括: ①听音乐信号拿放乐器。②乐器在拿起后或打击停下时放于腿上,不随便发出声响影响集体。③乐曲开始前,拿起乐器(放下)的指挥信号。④空手敲击各种乐器的常规。⑤敲击各种乐器的常规。⑥指挥者和被指挥者的协调合作。⑦敲击乐器时,能相互倾听。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体验节拍、节奏,掌握使用各种乐器的技能,并学会手眼协调进行演奏,体验到打击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5.
魏莉 《学周刊C版》2019,(16):168-168
在艺术素质培养过程中,打击乐活动对幼儿节奏感提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打击乐活动更易被幼儿所接受;另一方面,幼儿通过打击演奏的一系列动作,可以更好地去感受音乐节拍,对节奏有更为深刻的感触。所以说,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打击乐活动对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重要价值所在,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快乐滑梯》是针对小班幼儿开设的一节自选音乐活动课,是一次在小班初期开展打击乐活动的有效尝试。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借助一个铃鼓、一段欢快的音乐、一首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儿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情等激发幼儿认识节奏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使用乐器并愉快地进行演奏,从而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案例再现】环节一:好玩的滑梯"宝宝们,喜欢玩滑滑梯吗?你是怎么玩滑梯的呢?"  相似文献   

17.
卡尔·奥尔夫是有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奥尔夫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打击乐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是最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种类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幼儿最容易掌握的乐器。由于打击乐器的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的动作,因此,幼儿容易掌握演奏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打击乐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深受孩子的喜爱。通过节奏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技能。对于中班孩子,他们已经对节奏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乐意用节奏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每天,都能看到孩子在表演区,拿着自己喜欢的乐器,和好朋友一起敲敲打打,自我陶醉,不亦乐乎,可见孩子对节奏活动的投入与喜爱。选择这首民歌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旨在帮助幼儿通过"感受节奏、倾听音乐、拍打节奏、敲击乐器"等多种形式,带领幼儿畅游扬州民歌,表达无限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打击乐器的快乐,感受节奏活动的愉悦,体验用乐器传递快乐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正>打击乐器演奏是学前儿童音乐活动类型之一,教学中发现,孩子们都喜欢敲敲打打、拍拍玩玩,他们对声音、节奏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和好奇欲。由于幼儿精细的小肌肉动作能力尚在发展初期,所以以大肌肉动作演奏为主的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自然表达音乐的工具,也最容易获得快感。由于打击乐活动讲求材料投放、方法创新、常规培养等方面内容,组织一次好的活动并不容易。因此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的"进退、  相似文献   

20.
<正>打击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以让幼儿的控制力、专注力以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但在日常的打击乐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仍存在打击乐集体教学中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得还不够的问题,经常会觉得在集体打击乐活动中教师的高控较多,活动的形式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演奏方案下、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合作型集体演奏。对每个幼儿敲击乐器发出的音色、强弱、节拍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在这些要求中活动的游戏性、趣味性却受到局限,幼儿的学习会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