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健  徐世军  杨裴  曾聪 《体育科技》2022,(3):119-122+125
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一项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协同,涉及多个因素的系统性工程。要与时俱进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步伐,充分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构建科学的素质拓展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界定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概念和范畴,从能力结构视角对广西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能力结构存在的短板,对广西高校素质拓展课程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素质拓展课程内容,通过科学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培养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宋卫军 《体育世界》2011,(10):90-91
本研究将素质拓展课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对照分析,旨在探究体育拓展训练课对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适应能力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选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适应性问卷(SAQ),对研究对象进行拓展训练实验教学,结果发现:实验教学后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较实验前有显著性提高,建议广大高校在体育课程中选择性地开设拓展训练课。  相似文献   

4.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符合国际教育理念,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该文对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的模式进行了探索,期望能对高校实施拓展训练课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育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博 《体育世界》2008,(11):101-103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是对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等方法,通过对拓展训练的起源与发展、课程设置与实施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必备素质,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现代冰雪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冰雪体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大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个性的完善。冰雪体育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整合冰雪体育课程开发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组织冰雪体育教学,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创新冰雪体育课程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活力;融入就业理念,实现冰雪体育教育的双向建构。冰雪体育教育贯穿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对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合作、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郑日昌教授编制的《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随机抽取1 0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跟踪测评,对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大学生SCL—90的各因子分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差异,且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男女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存在差异。结论: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孙玉巍 《冰雪运动》2011,33(5):51-56
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必备素质,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现代冰雪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冰雪体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大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个性的完善。冰雪体育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整合冰雪体育课程开发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组织冰雪体育教学,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创新冰雪体育课程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活力;融入就业理念,实现冰雪体育教育的双向建构。冰雪体育教育贯穿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对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合作、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祝平 《精武》2012,(7):14-15
通过详细分析论证,试图将目前社会上成功应用于企事业单位团体员工个性和能力培训的"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通过新的整合与发展,与学校体育相融合,以此来探索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培养的新途径。通过采用实地考察法、调查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综合研究方法,结合高校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培养现状,分析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引入拓展训练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论述拓展训练进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有利因素与可能存在的问题,认为拓展训练能够使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能够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能够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团队意识和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教育的十分新颖有效的手段。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是对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与拓展,是教育思想和理念上的创新。通过两者的合理融合,在保持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健康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体育活动的健心、益智等多元教育功能,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对高校体育课中引用拓展理念进行训练是否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校体育课中,合理运用现有的资源与环境,采用专门设计的训练项目,让学生经历心理挑战锻炼的拓展训练能全面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季勋龙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60-62,89
采用实验、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运用合作倾向自评量表和社会适应能力自评量表,探讨拓展训练项目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养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组大学生在团队合作倾向(包容性、互惠性和合群意愿三维度)、适应能力等素养明显优于对照组大学生。表明:拓展训练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实验、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运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适应自评问卷,分析高校体育课中引入拓展理念对大学生进行训练,从而改善其心理素质的可行性。结果发现:实验前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抑郁、焦虑4个因子上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在高校体育课中,合理运用现有资源与环境,采用专门设计的训练项目,让大学生经历心理挑战的拓展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运用指标序号法构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普通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体系。五个维度按照权重系数大小分别是角色适应、社交适应、生活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这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要求具有区分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运动项目本身特点来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拓展训练对培养大学生手脑并用实际操作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它具有途径多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能使学生增长知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同时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校建设拓展训练基地,开发高校拓展训练课程,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和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进行14周的拓展训练教学,对照组学生进行常规的体育项目教学,在实验前后分别运用合作倾向自评量表和社会适应能力自评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和后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团队合作倾向、社会适应能力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P〈O.01);实验组学生在包容性因子、互惠性因子的表现上比对照组学生均有显著的提高(P〈O.05);实验组学生在合群意愿因子的得分上也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P〈O.01);实验组学生在操作团队挑战项目时所挑战的时间非常明显快于对照组学生(P〈O.01)。结论:拓展训练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试验法等,对拓展训练课程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中的实践进行研究。实践结果表明:在高校体育课中,合理运用课程资源与环境,通过认知活动、学习情感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等,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自身潜能,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全面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治国  李晓婵 《精武》2012,(11):24-25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训练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详尽阐述了拓展训练的训练目标和训练模式,为拓展训练在高校的推进及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应对体育课程改革拓展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及实施高校新体育课程的要求,研究提出,高校体育教师拓展专业素质应包括八个部分,即包括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决策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能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冰  江娟 《体育世界》2009,(5):38-39
当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而乒乓球运动有助于大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乒乓球教学和比赛,施加特殊的教育因素,设计虚拟的社会环境,探索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探寻提高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的有效途径,为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学校体育中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对其溶入社会,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影响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学校体育的社会特性,学校体育对培养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笔者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培养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