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广播新闻则强调要播发那些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告诉听众尽可能多的信息。如果是这样做了,那么广大听众一定会感到新鲜、活泼、好听,进而爱听常听。但平时常听人议论某篇报道是在“吹牛”,某篇稿件尽是“官话”。为什么会有这样事与愿违的情况发生呢?这不能不检查一下我们的新闻编辑工  相似文献   

2.
有个县机关干部给省报写稿,报道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件新闻。稿子被某新闻单位的记者发现,打电话要作者补充材料。文章见报了,署名的却是这个记者。写稿的通讯员呢!对不起,被甩在一边了。还有个作者,给某报写了篇反映实际工作问题的稿子,编辑“匠心独运”地作了处理,一半作消息,一半作短评,登出来署名的是编辑。原作者呢?也对不起了。这类事发生在新闻机关的究竟有多少?不能说很多,但也并非个别。那位通讯页感到有  相似文献   

3.
“畅销书”三人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若干年来,在我国的图书市场上,不断出现某类图书十分走俏的现象,人们称这类图书为“畅销书”。究竟什么是畅销书?它大体上具有怎样的特征?它的发生、发展,有着怎样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当前,畅销书的出版存在着哪些问题?社会主义的出版家们应当怎样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这种文化现象?……都是不可不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问题。我们三人,不避谫陋,继讨论“丛书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4,(30):44-44
幼儿园的惨剧发生后,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是犯罪嫌疑人徐和平的精神状态。北大幼儿园雇佣了有精神病史的徐和平,被普遍批评为“失察和失职”;然而,精神病人的就业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相似文献   

5.
“我热爱报纸和报纸工作。我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我想这大约是记者职业不可缺少的条件吧!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人们在干什么?它们是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发生的?我是多么希望及时地了解这一切啊!”  相似文献   

6.
<正>广播疆域不再是电波所及之处!!而广播也不仅仅是只能用来听的……广播不仅仅是用来听的,它还是被用来使用与玩耍的?这个观点会不会让你觉得难以置信,其实,这一切正在发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广播的媒介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归结起来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它们分别  相似文献   

7.
据《瞭望》周刊今年第五期载:江西赣南有色矿山机械厂工程师龚良经一九人三年伪造证据,谎称自己的论文获“国际金棒奖”,以骗取荣誉和地位,去年底,事情彻底败露。中央一家报纸的记者据此写了篇通讯寄给编辑部,登不登呢?编辑们发生了争论。稿子如果发表,社会效果怎样?会不会给知识分子政策的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变,中国的新闻事业也经历了诸多波折和挑战,社会变革进程中的新闻人,经历了什么?又有些什么感悟?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变,中国的新闻事业也经历了诸多波折和挑战,社会变革进程中的新闻人,经历了什么?又有些什么感悟?  相似文献   

10.
据《瞭望》周刊今年第五期载:江西赣南有色矿山机械厂工程师龚良经一九八三年伪造证据,谎称自己的论文获“国际金棒奖”,以骗取荣誉和地位,去年底,事情彻底败露。中央一家报纸的记者据此写了篇通讯寄给编辑部,登不登呢?编辑们发生了争论。稿子如果发表,社会效果怎样?会不会给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带来阻力?最后,这篇稿子被“枪毙”了。共产党内出了一个败类,谁也不会据此就否定整个党。那么,数以千万计的知识分子中出现一个或几个骗子,又何足为怪?何况,报刊揭露这样的骗子,不正是职责所在吗?可是,在一些人的眼里则不然。在他们看来,如果知识分子中出了一个败类,整个知识分子队伍似乎就得打个问号;如果报纸批评了某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但为什么近代工业和科技革命却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之谜”。要破解至今依然困扰中国人的“李约瑟之谜”,着眼点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2.
回望这几年发生的公共事件中,道听途说的传闻、故意编造的谣言,一次次轻易传播蔓延,甚至由此认定官方信息有猫腻有黑幕。这值得反思。这其中,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自然首先需要反思。比如,在公共事件发生后,对一些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回应的速度够不够快?提供的事实够不够充分?沟通的态度够不够坦诚?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频频发生的“侵权官司”颇令一些报刊社“头痛”。于是,纷纷发布“作者文责自负”之类的“启示”或“声明”。那么,这些“启示”或“声明”究竟具有何等法律效力?它能否使报刊出版单位从“侵权官司”中“金蝉蜕壳”?请细衣本文析论。  相似文献   

14.
上午刚上班,编辑部就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A 分厂厂长拿着一份《三星人报》冲上门来,气愤地说:“你们办什么报纸?岂能颠倒是非,歪曲事实?”一位身材魁梧的老工人接踵而至,拉大了嗓门:“你们当记者的能胡编乱造吗?”接着,A 分厂一份“告状”信送到公司领导办公室……是什么事情使 A  相似文献   

15.
董衡 《新闻三昧》2003,(6):32-32
前不久,曾在某家电视台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地方新闻,“一干警勇斗持刀歹徒”,画面上出现了:一名持刀歹徒,行凶后跑进了一个巷道里,干警备不顾身,经过了一番拼打将其制服,戴上手铐。表面上一看,画面拍得生动惊险,热闹感人。在一阵惊心动魄之后,细一想想,顿生疑窦,这摄像记者怎么这么巧.赶上了这么好的拍摄位置呢?观众发现,原来这是新闻发生后,又重新补拍的,是经过导演导出的一场戏。像这类“补拍”的新闻,观众能接受吗?“补拍”,就是因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已经发生过,  相似文献   

16.
“记者被打”现象分析和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记者被打事件也屡屡发生,使记者成为"十大危险职业"之一。记者被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新闻记者又该怎么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封口费”,是指新闻媒体或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监督过程中借新闻监督之名收受或索取贿赂,把本应报道的信息隐藏起来,使之不为公众知晓的行为.近年来,“封口费”事件频频发生,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七年反右斗争前夕,正值党提倡大鸣大放的时候,发生过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件,即所谓“左叶事件”。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一九五七年四月十七日,伏罗希洛夫由我国领导人陪同参观农业展览会。由当时农业部部长助理左叶担任向导,并负责维持秩序。那天去的人多,去的记者也多,因此在采访、摄影中发生了拥挤现象。左叶感到紧张,有点急躁了,恰恰在这个时候,摄影师韩德福拉了他一下,要他闪开些以便拍照。左叶当即发了火,问:“你要干什么?”韩答:“我要干工作!”左接着说:“是你的工作重要还是我的工作重要?再挤就让你们滚出去!”。这种在外事场合、国宾面前发生的争吵,造成了不良影响。事后,中国青年报一位在场参加采访的记  相似文献   

19.
赛屏 《报林求索》2012,(8):134-135
<正>什么是"上帝粒子"?为什么那帮物理学狂人们像打了鸡血一样为它的现身欢呼雀跃呢?看来,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一下物理学的世界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了。对于物理学界尤其是粒子物理学界来说,上个月发生了一件不亚于"人类登上月球"之类的大事:欧洲核子研究所所长洛夫·霍耶尔宣布:两个为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工作的独立团队,已经确定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又名"上帝粒子")。  相似文献   

20.
我看到一篇报道,说美国有个叫约翰的人,左手和右手做事时常发生矛盾。左手拿东西,右手就阻止不让拿,左手要脱衣服,右手却非要穿。有一次,约翰生气,左手握拳要打他的妻子,可右手却去救他的妻子,不让左手去打。看到这里,我心中顿时产生“?”:此人为何如此自相矛盾?我接着往下看,原来,约翰是一名老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头部受伤,得了癫痫病,而且越来越严重,医生为他做了脑科手术,由于手术的失败,致使约翰左右手自相矛盾。这篇报道是一篇成功的报道,它先在你心中画一个“?”,然后再把这个“?”拉直,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然而,我平日读报纸,心中常常出现众多的“?”。这些“?”,有的至今也没办法把它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