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教育》2011,(7):159-159
1.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就能培养出来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师俞正强曾说过:"数感"绝不是一个笼统的东西,它是鲜活的,是持续生长的,是逐渐丰满的。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其指导过程可以描述为对学生已有"数感"的依赖与渐次丰满的过程。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与"数感"培养密不可分,必须要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有效建立抽象概念与直观现实的联系,不断滋养"数感"在头脑中的生长。通过适切有效的数形结合方式展开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概念,并在学习新知、积累经验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而深达数学知识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中"数感"首当其冲,可见其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情境,通过数数、估算、观察、操作、描述等等这些一系列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培养孩子良好的数感。"数感"一词的英文表述为"number sense",可译为多种意思,如感官、感觉、理念、意识、领悟等。数感既然是对数的一种感悟,它就不会像知识、技能的所得那样直接,它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积累经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到底如何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联系生活,建立数感;动手操作,培养数感;练习估算,增强数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数感。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数感"及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感”是对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的意识,以及运用这种意识灵活地解决数字问题的能力.形成“数感”有赖于对数字知识和数字的简便性的把握与熟悉,对运算知识和运算的简便性的把握与熟练,并体现在把数字、运算的知识及其简便性应用到需要用数字进行推理的问题解决当中.培育和发展学生“数感”的关键是,在熟悉“相互独立的”标准的计算程序过程中辨别数字模式和数字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起恰当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所谓数感,就是对数的意义和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敏锐的感悟和驾驭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作探究性的思考. 一、通过生活体验培养数感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这说明数感的培养离不开现实的生活.在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并内化、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8.
论"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分几个阶段,特别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可见,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一、对“数感”的认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如要组织一个会议,首先就会想到参会人员有多少人,会场有多少个座位,够不够坐。象这样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就是一种“数感”。由此可见,数感就…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实践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一、联系生活经验,表达交流信息,萌发数感"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从而学习用数来概括、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并在此过程中萌发数感。因  相似文献   

10.
一、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  相似文献   

11.
课标把"数感"摆在十个核心概念之首,充分表明培养学生的"数感"应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寻找各种着眼点,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场景。  相似文献   

12.
数感是学生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等方面的感悟,是学生对数学的直接感觉,良好的数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师要紧扣学科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文章从联系生活经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巧借数的运算,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发展学生的数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感,并把培养数感确立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数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把握,因此这一目标在课堂上常常落空.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在小学"数与运算"这一板块的教学中体现出生活化、趣味化、自主化、开放化,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4.
赖华丽 《小学生》2012,(10):67-67
<正>马云鹏教授认为:"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通俗的说,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数感是思维的产物。数感的建立开始更多地依靠经验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靠经验、理性的叠加形成的,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合作探索、估算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  相似文献   

15.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但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重视,致使小学生数感较差.<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内容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切机会,使学生体验数感、建立数感、强化数感、升华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就能培养的,而是学生在感知、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良好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联系学生生活,在生活体验中获取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对此作了说明:"数感的具体表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就能培养的,而是学生在感知、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