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2l页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对德国的战争,但后来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A.英国B.日本C.法国D,美国”。教参答案是D美国。很多复习资料上也引用该题。笔者认为,这道习题值得商榷。本册教材第19页上面小字部分有这样的叙述:“由于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后来美国与德国单独签订合约”。  相似文献   

2.
《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教版)下册第21页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对德国的战争,但后来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A.英国B.日本C.法国D.美国  相似文献   

3.
所谓“莱茵区”,是指莱茵河流经德国的区域,因该地区是德国著名的工业区而得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是战败国而受到制裁,在凡尔赛和约(即对德和约)中,对“莱茵区”作出重要规定。《凡尔赛条约》第42条规定“德国在莱茵河之左岸或右岸,于该河以东50公里所划界线之西不准保存或建筑要塞。”第43条接着又规定“在第42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21页说:“凡尔赛和约规定:……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但在课本第39~40页谈到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时,只说到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关系种种行为,没有说到萨尔区如何解决。有的同学问及此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清楚。萨尔区是德国的重要煤炭基地,位于德国西南部,与法国接壤,长期为德法两国争夺。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领土受到了处置,在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作了上述规定。1935年1月13日,在德国法西斯势力压力下,萨尔区举行公民投票,该区90%的投票人主张并入德国。国际联盟也承认既…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为建立战后帝国主义世界新秩序,于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和会。中国的山东问题是会议中激烈斗争的焦点之一。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无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直接归还中国的正当要求,在《凡尔赛和约》里确定:把德国在我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和胶州湾租界地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当然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因此,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五四”伟大爱国运动的作用。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所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实际赔款有多少?答:协约国在1918年11月4日发出同意以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建议为基础签订“对德和约”的照会中宣布,德国必须赔偿由于其侵略而对协约国各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一切损失。法国曾提出6000——8000亿金马克的要价。后根据美国的建议,决定把赔偿问题交由一个专门委员会讨论,并订于1921年5月1日前确定德国应交付的赔偿总额。但是《凡尔赛和约》35条中又规定,在赔偿总额确定之前,为协约国恢复工业和经济起见,德国应按  相似文献   

7.
一战以后,协约国帝国主义通过《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对战败国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对凡尔赛体系应作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既要指出其掠夺、争霸的本质,也要看到它所包含的许多进步成分。凡尔赛体系一建立,就开始了瓦解的进程,20年代美国的扶德政策,加速了这个体系的瓦解,最后,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砸碎了凡尔赛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刊登了刘俊利老师设计的一道选择题:1933—1935年,德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是A.侵占邻国B.公开与日本结盟C.大力扩军备战D.疯狂屠杀犹太人答案是C。虽然试题是根据教材命制的,学生也不会选错,但我对备选项C的正确性有疑。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就以战争作为其夺取“生存空间”和实现称霸世界的根本手段,使所有的内外政策都以此为轴心而转动。但他的野心与纳粹德国建立初期的实力及条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它虽是一个经济和政治大国,但在凡尔赛和约对德严格的军事限制下,德国军事实力远未达到战前水平;而且在…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道题目:在“凡尔赛体系”中丧失领地和属地最多的国家是A. 保加利亚B. 德国C. 匈牙利D. 土耳其从表面上来看,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帝国在近代已经衰落了,没有能力建立海外殖民地,所以在一战后丧  相似文献   

10.
1919年《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的萨尔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笔者讲到这一内容时,有同学提出了异议:该地区是德国的领土,上面住的是德意志人,由他们来投票决定其归属,这不是多余的吗?备课时我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课后,我查阅相关资料,给学生作了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11.
图画说明: 这是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刊登的漫画,图中的五头怪兽指巴黎和会上的英、法、美、意、日五国,被怪兽踩在脚下的人指德国。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主要目的在于惩罚和削弱德国,内容有: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严格限制德国军备;德国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等。图画上的五头怪兽将德国踩  相似文献   

12.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迫接受《凡尔赛和约》。根据和约,德国被割出1/8的领土(约7万平方公里)、1/10的人口(约600万),其全部海外殖民地(共290万平方公里)由国联委任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日本等国统治。德国的军备受到严格限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拥有36艘舰艇,并不得拥有潜艇和空军。除此之外,德国必须向战胜国赔款1 320亿金马克。《凡尔赛和约》限制了德国主权,德国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为复仇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3.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结束.一年后,英、法、美等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签订《凡尔赛和约》,和约中最重要的一条内容便是对战争的发起者——德国提出战争赔偿要求. 为此,会议设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来负责德国的赔偿事务,并确定了德国向各协约国赔款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鲁尔事件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产物。这一事件曾成为当时欧洲国际矛盾的焦点,给欧洲以及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就法国来说,这一事件则直接促成了战后法国外交政策的失败。“鲁尔事件”是指1923年1月11日,法国以德国未能履行《凡尔赛和约》有关向法国交付赔款的规定,以保护“协约国工厂和煤矿监督代表团”为名,伙同比利时派10万大军占领德国西部重要工业中心普尔地区的事件。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德国的偿还赔款危机。按照巴黎和会上通过的《凡尔赛和约》规定,由主…  相似文献   

15.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参加者背景目的和任务内容影响巴黎和会1919年法国巴黎一战的27个战胜国,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实力、地位变化,胜利的协约国集团通过缔结和约安排世界。战胜国掠夺战败国,瓜分世界,进行分赃。同战败国媾和;中心是处置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对奥、匈、土的一系列和约;美国提出成立国际联盟。建立了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的关系,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但并没有带来和平,反而隐藏着更多矛盾。华盛顿会议1921年到1922年美国华盛顿美、比、英、中、法、意、日、荷…  相似文献   

16.
刘有斌 《现代语文》2006,(4):101-101
在《阿Q正传》第八章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赵……赵家遭抢了!’小D气喘吁吁的说。阿Q的心怦怦的跳了。小D说了便走;阿Q却逃而又停的两三回。但他究竟是做过这路生意的人,格外胆大,于是蹩出路角,仔细的听,似乎有些嚷嚷,又仔细的看,似乎许多白盔白甲的人,络绎的将箱子抬出了,器具抬出了,秀才娘子的宁式床也抬出了,但是不分明,他还想上前,两只脚却没有动。”上段文字中两次出现了“似乎”一词,我在上课时就两个“似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阿Q听到‘似乎’有些嚷嚷,看到‘似乎许多白盔白甲的人’,那么阿Q究竟有没有听见‘嚷嚷’,有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17.
夏素贞 《历史学习》2003,(10):42-42
《历史学习》2003年第4期刊登了盛昌华老师的文章《哪项措施最能反映俄国人民的愿望》。说的是这样一道选择题: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采取的哪项措施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A.由工人对一切企图生产实行监督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D.没收地主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耕种我同意作者的分析,认为当时俄国人民的最迫切愿望是退出大战,争取和平。但我对题目本身所给的正确答案C有异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人民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他们痛恨战争,迫切要求和平。苏维埃政府顺应民意,在彼…  相似文献   

18.
《布列斯特和约》又称《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和约》,是苏维埃俄国为主动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与德国及其在“一战”时的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在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签订的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18年3月3日。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利用德国在大战中的失败,又宣告废除此条约。  相似文献   

19.
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对于“刑不上大夫”这句话,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没有注释,教学参考书上的翻译为:“《礼记》中说:‘对大夫不能用刑。’这是说士人不可不保持自己的节操。”  相似文献   

20.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是法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而发出的感叹,成了对历史发展惊人的准确预言,也成了各种著述评价凡尔赛和约时引用率相当高的一句名言。在历史教学中,也常见老师在批判凡尔赛和约为战败国埋下仇恨的种子时,拿这句话佐证。人教版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一课的"学思之窗"也引用了这句话,并设问:"想一想,如何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