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溪钓石斑鱼     
溪流中的石斑鱼,雌的全身有青白相间斑马纹,称“青石斑”;雄的鳍呈暗红色,称“红石斑”。溪石斑鱼春、夏、秋三季都可钓,而以春季为最佳钓期。每到春光明媚,和风拂面,山上杜鹃披红装,田间油菜戴金冠,溪流两岸繁花似锦的时候,是溪流中石斑鱼觅食最活跃的时候,也是溪钓石斑鱼的最好季节,下钩收获必大。  相似文献   

2.
溜澳钓石鲉     
陈贻萍  林润夏 《垂钓》2001,(3):68-69
我的故乡在海边,村庄的名字叫“溜澳”,与金门隔海相望。从懂事那年起,我就和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水暖花开的时候,便和大人们到海屿岩石边垂钓,钓一种名叫褐菖鼬的鱼。村里的人都称之为“石斑鲉”石鲉柄息于近海岩石间,外貌类似石斑鱼,但与石斑鱼不同科,体积、重量也小得多,最大的每条也不过150~200克。  相似文献   

3.
海南游钓记     
我的同学老赵是一位玉米专家,每年一到秋末他都要到海南岛去育种,一住就是一个冬天。他几次邀我过去,我都没有动心。去年,他这个“旱鸭子”得到了一个“鱼”消息,说他一个朋友从海岛上一次钓回3000克石斑鱼,还有人钓到过十多千克的马鲛鱼,又有人在海上见到过大旗鱼……一听这话,我的劲头立刻就来了,当即拍板:“春运”高峰过后,前往海南潇洒走一回,逛海南、钓“石斑”、甩“马鲛”、搏“大旗”。  相似文献   

4.
衣善新 《钓鱼》2004,(15):29-29
水库边,一位钓友问我:“为什么你能钓着白鲢,我却钓不到?”我说:“因为你钓白鲢时睁着眼,而我钓白鲢时闭着眼。”这位钓友说:“你真会开玩笑!”我说“信不信由你”!  相似文献   

5.
颜恒 《钓鱼》2005,(23):36-37
“三分钓技,七分钓位”、“钓位选得好,钓鱼少不了”……关于钓位的重要性,可谓是“家喻户晓,钓人皆知”。但对于像我这样有着数十年野钓经历的江湖钓鱼人来说,却也不时在选钓位上犯一点基本的“常识性错误”,使钓获大受影响,真是“智者千虑,总有一失”![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温晓东  潘玉成 《钓鱼》2006,(2):34-35
对于这些生活在山区的钓鱼爱好者来说,石斑鱼是我们喜爱的垂钓对象鱼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采取的走钓方式,为垂钓及锻炼两者兼得的一种娱乐休闲运动,深受的钓友喜爱,现将走钓水石斑鱼的钓法时间等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希连 《钓鱼》2004,(18):18-18
近几年来,“台钓”(悬坠钓)在我国很盛行,很多年轻人都鸟枪换炮,不惜投资武装自己。在垂钓中,尤其扬竿上鱼的一瞬间,真是心旷神怡。有人说,“台钓“是年轻人的“专利“,它需要钓者身体壮、视力好、反应灵敏,而老年人各方面都不适应。我认为“台钓”可以在年轻人中风行,同样也可以成为老年人的一种高尚的休闲享受。今年我60多岁了,不久前却迷上了“台钓”。平时,常和一些老同志外出钓鱼,  相似文献   

8.
张铨 《钓鱼》2004,(12):11-11
最近拜读了一篇题为《悬坠,颠覆台钓》的文章,引发了我对“台钓“、“悬坠钓”和“竞技钓”等称谓的概念问题的思考,现发表点个人浅见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9.
刘少才 《钓鱼》2005,(21):52-52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船刚从国内开出,长沙籍的老船长晚上就开始织网,我去送气象报告时发现了这个秘密,他就对我说.“你不准备准备?”我摇头表示不懂。他笑着说:“傻冒,悉尼的螃蟹多得是,没有网你就看别人钓吧。”远洋船员不会钓鱼的不多,有水必钓,但说钓蟹就不是很普遍,因为有的水域根本钓不到蟹。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垂钓》2002,2(1):70-71
江苏吴建平钓友:我钓鱼时间不长,但特别爱看渔谚,应用起来有些效果好,有些就难说了。比如“春钓滩”指的是钓位,却没有说明是钓什么鱼,而“三月三,鲤鱼上河滩”就说得很明确。“水浑钓浅,水清钓深”,是不是还有季节性的限制呢?  相似文献   

11.
钓鱼十乐     
张兰舸 《钓鱼》2006,(18):38-38
出钓之乐 有一位企业经理和我闲聊时说:“我抽点时间钓鱼很不容易,每次出钓前的心情真不亚于孩子们盼过年”。还有一位退休干部说:“我每次出钓前心特顺,话特多,老伴一看就知道明天我准去钓鱼”。这两位钓鱼爱好者的话很有代表性,确实说出了钓鱼人出钓前愉悦的心情。其实,出钓前整理渔具,准备鱼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蔫能不乐!  相似文献   

12.
“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一举两得”这样的成语和故事,大家一定都听得很多了,但在钓鱼中,一钩钓俩,可能就不大听说了,一般来说,一竿钓俩,不管大小,也还是经常遇见的。特别是近年来所流行的台湾双钩钓法,一竿钓俩,真是不足为奇。但是,我  相似文献   

13.
陆海浩 《钓鱼》2005,(1):31-31
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大多数钓友都已“刀枪入库”,而我却钓瘾难耐,每隔两天就去河边量一量“水深”,开始时常放“空枪”,但经过三年的冬钓实践,现在已经是每次出钓必有收获,同时摸索总结出一套冬钓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八月,正是鲢鱼上钩的旺季。根据我的经验,手竿钓链,要注意“精选钓位,精配钓组,香散用饵,因地施钓”四点。  相似文献   

15.
李宝夫 《钓鱼》2004,(9):12-12
钓友们凑在一块聊钓经,一聊三句话不离鱼路,可见鱼路之“大”,有人称鱼路为垂钓的“纲“(路线问题),渔具为垂钓的“目“(策略问题),纲举目张,可见鱼路之“重”。拿我这个“老钓“来说,钓龄青年时,把鱼路比作神秘路途。钓龄中年时,看鱼路犹如雾里看花,到钓龄老年时,识鱼路也并不是路路通,可见鱼路之“深”。  相似文献   

16.
华朝熙 《钓鱼》2005,(9):22-22
坐着钓还是站着钓,这本来是个没有太多意义的话题,自然不值得去探讨去研究。现在,有人提出了“站着钓是童趣是稚嫩”、“坐着钓才意味着成熟”的言论。这个看法,我看恐怕是偏颇了。  相似文献   

17.
张炎冰 《钓鱼》2004,(14):32-32
“调4钓2与调5钓2,都是钓2目,是浮标确定了调目,还是根据鱼情设计调目和钓目7”有此疑惑的钓手不在少数。我注意到您在第七届“钓王杯”和第四、第五两届“海狮杯”比赛中钓底用的都是13目长标尖浮标,调4钓2。虽然您的成绩很有说服力,可总是避免不了空竿。请问,空竿率与浮标的调目和钓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志保 《钓鱼》2004,(17):40-40
我在美国住了一年钓了无数的鱼,也放了无数的鱼,但是我并不全部放。每次钓完后,总会带一两条回去,在充分享受钓“异域鱼之乐”的同时.再品尝品尝“异域鱼之味”.这岂不是乐上加乐呀?  相似文献   

19.
一、游钓季节天气 在长江以南的各地区,春、夏、秋三季均可施钓,在江南的南方有些地区的钓时还可提早或延迟一点。第一个黄金钓时是仲春至初夏;第二个最佳钓时是仲秋至初冬。春鱼稍瘦,从寒冬过来空腹空肠,饥不择食;夏鱼长速快,肚饱肠满,吃食机灵;秋鱼肥胖,体需量大,吃食不挑剔。石斑鱼有喜热耐寒,喜活水的特点。溪钓一般很讲究天候,...  相似文献   

20.
钓滩,既是春天施钓的基本原则,也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滩的种类繁多,春天气候变化无常,今天的“高产”钓位,明天也许是“绝产”钓位,因此,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近年来,初春时节我常和钓友一同到水库施钓,收获始终较好。现将初春矶竿串钩水库钓的经验,提供给钓友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