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无处不在。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相似文献   

2.
一、在教材中挖掘美 语文中的美包括语言结构美、艺术形象美、思想意境美等。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因素,向学生展示语文中的美,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的理性美与艺术美是教学美的两翼。教学中的理性美有特定的内涵,表现为探究美、互动美、启发美、逻辑美等形式,具有陶冶性情、启智生慧、诱发理趣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姬桂贤 《文教资料》2012,(18):79-80
作者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赏析人物刻画中的形象美、语言中蕴含的情操美、景物描写中的自然美、叙事中的行为美,写作中的艺术美等,从而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本应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论证了"读"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读"品味文本中的韵律美、音乐美、节奏美、气势美、意境美、景色美和情感美,让读在语文教学中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秦素萍 《天中学刊》1998,13(5):60-61
美,无处不有,数学中也有美.一个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具备对现实中的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能力,懂得美和审美的常识,善于发现数学中的美的事物,挖掘数学中美的因素,在教学中实施美育.这对于丰富教师的讲课艺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大有神益.数学中的美主要体现在数学理论本身的美和数学实践中的美,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能提高教学效果.1数学理论中的美教学理论中的美主要体现在数学公式中的形式美、数学中的语言美和数学构思中的美.1.1数学公式中的形式美著名的欧拉(Euler)恒等…  相似文献   

7.
王宗年 《文教资料》2013,(22):60-61
高职院校书法教学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的基础上,应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感知书法中的点画美、品味章法中的形式美、体味书法中的情感美、体验书法中的创作美,帮助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具有真善美统一的和谐职业人。  相似文献   

8.
用美的观点审视数学.数学美分类:思维之美,形式之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一、简洁之美:数学丰富的内涵与简洁的表达;二、思维递进之美:例1、习题拓展中的层次递进,例2、习题求解中的层次递进.教师应作美的使者,使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是我们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存在于数学中的美的现象及美的规律就是数学美,数学美不仅具有简明美、对称美、和谐统一美、奇异美等外部特征,而且蕴藏着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内涵美。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将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同对语文的兴趣爱好统一起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具体做法有:引导学生品析作品中的自然美,品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美,品读作品中的语言美,品味作品中的结构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美、再现美。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体验语文学习中的美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在实践中积极地创造美,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文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想象图画美;巧妙分析诗歌,领略诗歌的情感美;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人文美,使学生感受到诗中的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时数学中的和谐美、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统一美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中应渗透数学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学校依托绘本,开展了“绘本中的美”课程项目研究。低、中、高年级分别以“发现绘本中的美”“欣赏绘本中的美”“创造绘本中的美”为主题,逐层深入,采用与美术、音乐、数学等学科融合教学的方式,从“美妙的语言”“美丽的色彩”“奇妙的世界”“温暖的心灵”等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绘本中的美。  相似文献   

15.
结构化学中处处都蕴藏着美 ,通过进一步的审视 ,它还有很多可发掘的美 :结合美、假设美、对称美、外延美等。结构化学中的美 ,只有通过教学过程的应用 ,才能把美展露出来 ,发挥它的感召力。发掘结构化学中的美 ,对锻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数学中存在着简洁、统一、和谐、丰富、深刻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发现美,引领学生领悟美,激发学生追求美,引导学生创造美,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中的美,去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辨别美、鉴赏美。本文探讨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语学美、形象美、意境美、设计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吴小东 《现代语文》2011,(1):153-153
美是一门学问,称为美学,它研究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社会现象中的美、文艺作品中的美等等。美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我国古代以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很多对美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李继超 《时代教育》2009,(9):170-170
本文主要结合一些具体实例探讨了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包括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和奇异美.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的美与丑与艺术中的美与丑,不是一回事.艺术中的美,来源于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美,首先是自然的、朴素的存在.比如人,是不是美人,不是形容一番可以决定的,毕竟还有客观的因素.这并不是说,美是绝对客观的.美毕竟是一种感受,感受也就是认识.存在是第一位的,认识有不同的反映.比如山水,南方的秀美与北方的雄强不一样,反映在绘画中,就有南北派的区别.再比如水仙的清淡、梅花的冷峻、牡丹的艳丽、荷花的高洁,可能各人有各人的体会,取舍万端,感受不会都一样.如果说生活中的美还相对客观,则艺术中的美主观成分要大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