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吴集贤 《钓鱼》2011,(10):46-47
人们把那些特别爱钓鱼的人叫钓迷。我国有九千万人的钓鱼大军,这其中算得上钓迷的起码也有成千上万吧。我有个钓友孙师傅,是个钓鱼人,却又不知道他算不算得上是钓迷。  相似文献   

2.
钓迷夫妻情     
“少不入蜀,人蜀便不思归”,钓迷们倘若找了四川老婆,绝对少得了牙嚼舌咬。宝鸡冯家山水库边,经常能见到这三对夫妻钓迷,两对儿60多岁,一对儿50好几,前两对在铁路单位退了休,后一对儿在地质部门工作,姓甚名谁,大家并不关心,这三对儿“嘟格都是四川人”。一对儿老钓迷,两口子都爱钓鱼。老头子玩的是海竿,老婆子玩的是手竿。那老婆子穿一身老式铁路眼,戴个草帽,一根手竿从不离双手,根本不用竿插,一心一意只观浮漂,钓获自然很好,常令男钓手们自愧弗如。第二对钓迷是单打一,老头爱钓鱼,一玩就是5支海竿,老婆子却不爱钓鱼…  相似文献   

3.
我是个老钓迷,在我孩童时就被父亲培养成钓鱼迷。我还是个老书迷,从1988年订阅《中国钓鱼》至今,所有的杂志我都保存起来,装满了抽屉。在我的影响下,我单位爱钓鱼的人日益增多,订《中国钓鱼》的钓友也逐年增加,现已有8人连续订阅了。 《中国钓鱼》从原来的季刊变成双月刊,又成为月刊,内容、图片也多  相似文献   

4.
鲁雅 《中国钓鱼》2000,(3):12-12
照片上的新娘子叫赵莉,新郎叫龚益民。小龚爱钓鱼,潜心研究,算得上是一位“台钓”高手;小赵爱小龚,爱屋及乌,也算得上是一位准钓手。1999年12月25日,俩人假“碧春杯” 1999-2000北京市冬季钓鱼锦标赛之机,举行了钓场上的婚礼,开风气之先河,迎千年之新喜。 为了表示祝贺,《中国钓鱼》杂志特别送上大花篮和贺匾。贺匾由杂志副主编张继国亲自挥毫:“夫钓妇随,珠联壁合’,代表了全编辑部同志的美好祝愿。 婚礼由北京市钓鱼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阎景泉主持,人欢鱼跃,格外热闹。钓友李佳即兴赋诗一首:“世纪之交…  相似文献   

5.
陈钢 《钓鱼》2005,(13):44-44
钓迷爱钓鱼,还爱看《钓鱼》杂志各个栏目的精彩文章,作为爱好美术的钓迷,就更喜欢看《钓鱼》杂志每期的摄影照片和漫画作品,并更加钟爱杂志的封面。当收到精美的《钓鱼》杂志时,一个封面常让人品味无穷,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6.
钓友老康     
钓友老康,名叶健康,叫他老康,是对他的尊称。老康年龄五十有余,有着丰富的钓鱼经验,每次出钓都颇有收获。老康钓鱼有一大特点,就是爱打呼噜。也许大家会感到奇怪,钓鱼怎么会打呼噜?这是因为我们钓鱼早上出发时间比较早,每次到达目的地时天刚微亮,然后找钓位、打窝、下竿、开钓,总有收获。到中午时鱼一般不爱咬钩。这时,老康就会坐在凳子上  相似文献   

7.
快乐夏钓     
江沉 《中国钓鱼》2006,(7):25-26
钓鱼迷们常感夏季钓鱼不爽。一是鱼难钓:夏天气温高,相对湿度大,水体含氧量低,因而鱼儿食欲差;二是人也受罪:烈日头顶照,暑气脚下生,上下夹攻,弄不好虫叮蛇咬。夏钓的确难,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呢?能不能把夏钓难变为夏钓乐呢?我这里有几个小诀窍,供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集贤 《垂钓》2004,(11):60-60
沈贵今年三十出头,钓龄却有二十年,可以说是个标准的钓迷。沈贵这个人钓鱼,只对饵——确切地说是只对蚯蚓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9.
谭力 《垂钓》2014,(7):58-61
美国人很爱钓鱼,一到周末,威明顿港口的大桥上就挤满了钓鱼人。有拖家带口来钓鱼的,两创儿童摇床摆在钓位旁边;有老夫老妻,他们把鱼竿支得高高的,浮标也懒得看,双双在钓椅上打瞌睡;也有人钓着了鱼,直接在简易的台子上剖洗……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10.
李爱芹 《钓鱼》2013,(7):48-49
老公名叫侯增福,是个不折不扣的钓鱼迷。老公迷上钓鱼还是上世纪90年代,具体说是1990年,那时候老公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了3年,他的科长已经把他带上了钓鱼的"邪路"。到了星期天,俩人就一起到岳城水库下面的英烈村去钓鱼,那时候的鱼还很好钓,给村子里的人5毛钱就可以钓一天,绿油油的芦苇荡里到处都是四五两的鲫鱼、二三  相似文献   

11.
金戈 《钓鱼》2004,(13)
中国的钓鱼人号称9000万,而中国的钓鱼方法知多少?无据可查。在媒体上所能见到的也仅仅是一些大体的分类而已。有些分类使人一看就明白,比如从钓具上分,一种叫手竿钓,一种叫抛竿钓;又如从钓组的结构上分,一种叫悬坠钓,一种叫传统钓等。而有的分类却让人雾里看花,越看越糊涂。比如,有人把“悬坠钓”与“竞技钓”之间划上了等号,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笔者以为不妥,其理由如下:悬坠钓是当今正在钓鱼人中流行的一种比较先进的钓鱼方法。正因为这种方法比较先进,所以被越来越多的钓鱼人运用到竞技中去了,现在一些上规模、上档次的重大比赛,…  相似文献   

12.
余彬 《中国钓鱼》2001,(8):51-51
3月10日,一个晴朗的周末。雷“猫子”(钓鱼迷,因爱钓鱼、爱吃鱼、爱侃鱼得此雅号)约老张(半路“出家”,恋钓已近痴迷)、陈老(离休干部,人道虽短,钓瘾见长)和我,到老地方去搞老活动。老地方仍然是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听涛游泳池,老活动当然是钓鱼。  相似文献   

13.
老婆大人爱逛商场,我爱逛渔具店,这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家在东北,每年一到冬季这个冷啊,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别说钓鱼了,连渔具店都纷纷关门,弄得我没地方可去,心里很是不爽。商场天天开业,渔具店却不开,对于我这个铁杆钓迷来说真是不公平,一到大礼拜在家待着总感觉缺点什么似的。  相似文献   

14.
钓鱼幽默     
路安 《钓鱼》2006,(2):69-69
独自钓鱼钓鱼迷甲:每次我想独自外出钓鱼,一般来说,我都会仔细想两遍,然后再这么做。钓鱼迷乙:为什么呢?想两遍和想一遍有什么区别?钓鱼迷甲:是这样的,首先,我得想出一个能出去钓鱼的理由;其次,我还得想一个不能带妻子一块儿去的理由。钓急性子鱼张三是出了名的急性子,他见邻居每次外出钓鱼都钓好多鱼回来,十分羡慕,便提出要同邻居一起去钓鱼。邻居说“:你性子太急,哪有耐心坐着等鱼上钩呀,所以,你不适合钓鱼。”张三听后,急忙回答道“:我可以站着钓急性子鱼嘛!”去没有水的地方钓鱼周末,爱好钓鱼的丈夫想带女儿一块儿去水库钓鱼,女儿非常高…  相似文献   

15.
丁金栋 《中国钓鱼》2007,(10):58-60
我是一位钓迷,同时又爱好收藏,尤其喜欢收藏钓鱼艺术作品。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一些书法家、画家。他们知道我爱钓鱼,又爱好收藏,赠送给我的钓鱼艺术作品渐渐增多,目前已收藏名家  相似文献   

16.
顾珠英 《钓鱼》2010,(3):59-61
两个钓迷,一拍即合 我的那位俄罗斯同事左拉蒂娃,经常翻看我带去的《钓鱼》杂志。她告诉我,她业余时间喜欢到河湖上垂钓,而且还是伊尔库次克市钓鱼协会的一名副会长哩!她说,在俄罗斯有一支庞大的垂钓队伍,单就伊尔库次克市,就有钓鱼组织40多个、垂钓爱好者2000多人呐。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80高龄的外公身体欠佳,家中派我为代表赴台探望,这是我第五次踏上祖国的宝岛。 台湾的3个舅舅和我一样都是钓鱼迷,大舅孙国卿爱手竿池钓,去年回家探亲40天,有32天在太湖钓野河鲫。舅舅们的孩子与我年纪  相似文献   

18.
金戈 《钓鱼》2004,(13):41-41
中国的钓鱼人号称9000万,而中国的钓鱼方法知多少?无据可查。在媒体上所能见到的也仅仅是一些大体的分类而已。有些分类使人一看就明白。比如从钓具上分,一种叫手竿钓,一种叫抛竿钓.又如从钓组的结构上分,一种叫悬坠钓,一种叫传统钓等。而有的分类却让人雾里看花,越看越糊涂。比如,有人把“悬坠钓“与“竞技钓”之间划上了等号,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笔者以为不妥,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老爸放流记     
汤雨蕙 《中国钓鱼》2004,(11):50-50
我的老爸汤贵全,是个不折不扣的铁杆钓鱼迷。不吸烟,不嗜酒,就是爱钓鱼。  相似文献   

20.
胡爽  张晓芹 《钓鱼》2013,(17):37-37
作为钓迷,平日外出垂钓,到常去的钓场,选个钓位钓条鱼可谓是轻车熟路。但钓手若去稍远一点、不熟悉或第一次去的“钓场”,想要从容钓鱼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