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孙烨文 《家庭教育》2009,(10):21-21
有的同学对学数学感到头痛,不知怎样才能把数学成绩提高上去。我觉得,学习数学当然要勤奋、要努力用功,但是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从心里喜欢上数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比硬着头皮学数学,效果不知强过多少倍。我很喜欢数学,它是我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2.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因此。我认为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置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以下我从四个方面试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周俊霞 《新疆教育》2012,(16):150-151
今天我来谈谈数学,对于数学我还是有些值得和大家分享的经验的。我十分喜爱数学,为什么呢?①像陈省身说的,“数学好玩”。②数学太有用了,可以说,生活处处有数学。这话毫不夸张,因为数学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只不过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看似与生活不着边。其实这种抽象只能使作为解决问题工具的数学更强大罢了。徐光启在译《几何原本》时说“凡通此书着,无事不能通”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4.
学生写“数学日记”,是我校“数学小课题研究”的特色活动之一,学校要求三至六年级的学生都要写。我任教二年级(1)班的数学课兼班主任,按理说,还没有教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义务”。但为了及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我从二年级开始就指导学生开始了写“数学日记”的尝试与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1994年我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时,恩师李元中教授向我推荐了三本数学教育杂志,其中之一即为《数学教学》,记得李教授当时看中她的原因之一,即为她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从此后,《数学教学》就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1999年6月,在研究生导师罗增儒教授的建议下,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自己的一篇习作一“数形结合与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投寄给了她.8月22日,我意想不到地收到了编辑部的录用函,当晚,我高兴地彻夜未眠;  相似文献   

6.
数学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因此,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的本质中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如何真正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带着这个问题开展了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趣味的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从咿呀学语起,数学伴我走过了十二个春秋,它是我的好伙伴,我非常喜欢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我想和同龄的学友一起探讨.一、浓厚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我从小读了许多中外数学家的故事,知道许多著名数学家的成就都是和他们对数学的酷爱分不开的,有的甚至如醉如痴,终生不辍.我被他们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所感动,长大后能像他们一样是我的理想.兴趣是指导我学好数学的最好老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其实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  相似文献   

9.
从教以来,我发现学生学习数学质量每年郜有所提高,但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学习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譬如,有些学生基本概念不清楚,有些学生对一般数学术语不能正确理解,平时一味追求做难题,基础知识并没有掌握好等等。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强化了数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的确,在小学数学中,从生活实际中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乐趣。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一、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  相似文献   

11.
2011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对于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有了很深的感触,更有了很多可喜的收获。会后我反复体会.觉得这些课散发着浓浓的数学味,教师们能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灵巧地捕捉生成资源,创设精妙的教学情境.设计有趣的、具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各种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数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与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3.
新学期伊始,一拿到数学课本,孩子们和我~样都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可第一页就让我疑惑,这哪是数学书啊?简直就如进入童话世界~般。但事实告诉我——这确实是数学课本!这是适应课程改革的新教科书。从孩子们的反映我惊奇地发现:这是他们喜欢的数学书!我思量着:该如何当  相似文献   

14.
孙桂莲 《甘肃教育》2008,(14):44-44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而数学课改中如何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呢?为此,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怎样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如何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司润香 《甘肃教育》2010,(10):35-35
数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数学日记使学生敞开了心扉,在教与学之间搭建了一座彩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Et记中反映出来的“数学现实”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我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时,经历了从难到易,从易到难,再从难到易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偈数学科这样的基础学科,学生对读书不感兴趣,甚至讨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职专数学教学达到社会的要求,必须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知,引导和促使学生想方设法认识教学、接近数学、获得数学知识,并从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职专学生的数学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观念中,数学是抽象、严谨的,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以形象、直观为主。从学生的特点及数学本身的发展,尤其是小学数学的现实意义审视,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数学教学。下面我就如何使学生乐学数学谈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整体思想解题的若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波利亚提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更象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的创新教育,更需要数学实验、猜想.在数学实验中,观察、分析、对比、归纳、建立关系,处理数据、发现规律,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阐述一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整合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唉,作为中学生,我从周一忙到周五,周末还要上补习班。这不,大清早的,我就起床了。妈妈给我报的补习班,语文、数学、英语全都有。语文嘛,还不错,本来我就喜欢,可数学,天呐,一张卷子讲下来,简直让人头晕眼花,云里雾里。至于英语,就简单了,也有趣,我也乐得去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