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途径则是“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而实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这就说明: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重视劳动技术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习惯,学会把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知识变成实践能力,就是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使劳动教育收到实效,我校在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中,注重了“两制宜”和“三渗透”,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弘扬劳动精神,学生从小应当崇尚和尊重劳动,并参与一定数量的劳动。劳动教育上升到新的高度,成为国家“五育并举”方针之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致力于改造教育、服务民众,建立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做”是基础,“教”和“学”是做的延伸,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在做的过程中去教、去学,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做”换言之就是劳动,劳动教育思想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劳动教育成为国家“五育并举”基本方针的背景下,梳理陶行知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观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为中学历史乡土史教学提供了诸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党的教育方针是为教育的目的所决定的。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一方针所指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与光教育不劳动有本质的区别;这里所指的劳动也是一种新的劳动,与光劳动不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因此说,贯彻方针的重大意义,在于“结合”,而且还必须结合得好。光教育不劳动是资产阶级的旧教育,这种教育最大的缺点是理论与实际脱节,教育与劳动分离。一个人从小学读到大学,尽搞些观念形态的东西,毕业出来,还是个“嘴尖皮厚腹内空”的人。比如过去专学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的劳动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社会成员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效益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与发展的程度。将学生之所学用于生产实践中,“这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也“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怎样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这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劳动教育不能丢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我们…  相似文献   

5.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工程”,对学生培养劳动观念、磨练意志、树立创业精神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劳动与技术”不同于以前的“劳动技术”,一字之差不仅表明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也表明了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意识中的参加体力劳动就是进行劳动教育,过于关注它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自从学习了陆定一同志“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文章以后,认识到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明确了我们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是我们衡量  相似文献   

7.
“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最基本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研究毛泽东关于“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对于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完整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重要原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初创…  相似文献   

8.
一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形态的民主,就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它赋予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享有管理国家  相似文献   

9.
周刚 《文教资料》2006,(30):3-4
我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要达到达一目的,就必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而要实现这一联系,承担主要教育职能的教育主体——学校教育就必须加强与社会、家庭的结合。因此,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青少年教育网络,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必要保证和基本前提。一、现状总的来讲,存在着若干“错位”与“不到位”: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其它方面的教育。无论…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是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研究在新的条件下,更好地贯彻执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们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个公民个人发展的基础。十六大对教育方针作了新的表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教育“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方针上的重要体现,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作为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鸡西市,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主要是围绕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造就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教育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段话。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说明,在思想上,我们党是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的,并且在实践上也做过不少探索。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就是用劳动理论和劳动实践培养教育劳动后备力量,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当代青年肩负着“四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培养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培养青年的劳动人生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劳动人生观就是用热爱劳动的思想来认识人生,实现人生价值。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个人素质建设的范畴。当代青年是社会最活跃的力量,他们劳动人生观的正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顾名思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主义,其二是中国特色,两者缺一不可。所谓“社会主义”,就是方向问题,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共同的;所谓“中国特色”,就是国情问题,这一点各个国家是有同有异的。总起来说,就是一个共产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根本的要求。人类不能够也不应该离开劳动。新中国成立后所制定的教育方针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说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建国以来,我们的国家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德才兼备的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小学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与发展,首要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的体现就是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劳动技术教育在教育思想上就是一种突破与革新,对于培养“四有”新人与劳动者素质能起到良好的育人目的。劳动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无疑是一...  相似文献   

17.
一、单班复式学校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的重要意义首先,从教师的工作和群众的需要来说:农村的单班、复式学校和所有学校一样,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具,同时也是改造旧社会的工具。为了发挥其作用,我们教师“不可以把自己局限於狭小的教师行动范围内。教师应该与一切斗争的劳动群众融合在一起。新的教育任务就是把教师的行动与社会主义组织社会的任务联系起来”(列宁全集第23卷第66页)。这就是说,我们教师必须热诚地做好学校教育工作,贯彻小学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方针,这才能为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服务。同时,教师还应当把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作为自己的义务。斯大林同志曾说过:“要成为联系农民群众与工人阶级连环之一,这就是乡村教师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施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其要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也以“德、智、体等方面”作了界定,于是相应地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以“德育、智育、体育”这一次序排列也就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9.
“有劳动无教育”现象之所以产生,一个重要的认识根源是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内涵、逻辑定位以及“劳动”与“教育”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不同,劳动教育是一个复合性的教育概念,是一般教育到真实劳动世界的中介环节。让“劳动”成为“劳动教育”,或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就是要让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实践与德、智、体、美诸素养的培育建立自觉、自然、有机的关联。劳动教育的开展也因而应当与日常教育生活建立全面的联系。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或者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命题的确立,不仅对纠正“有劳动无教育”的实践偏颇,而且对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正确认识和有效建立劳动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系、防止“反劳动教育”错误思维、依据学段与类型实际开展符合教育规律的劳动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青年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根本途径。一九五八年,我国学校教育工作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广大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的优异成绩,充分地说明了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方针的英明和正确。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要学生一面读书一面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