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国时期,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以改进蚕业生产为己任,把先进的蚕业生产技术引进苏南地区。在开展学校蚕丝教育的同时,积极利用蚕业学校在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在苏南蚕区建立蚕丝改进指导所,引导蚕农开展蚕丝生产合作,改良蚕种,推广先进的育蚕、制丝技术。女子蚕业学校的改进实践,对苏南乃至全国蚕丝生产技术的改进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蚕病是蚕业生产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因而蚕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蚕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认为蚕农的环境意识较差是蚕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并根据现状探讨了提高蚕农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春日养蚕记     
我家养蚕已经很多年了,每年都会保存一些蚕卵,等到春天孵化成蚕,今年春天也不例外。我家的蚕养在大纸盒里,有一百多条。有的通体黑色,像蚂蚁似的,这是一龄蚕,也叫蚁蚕;有的呈灰白色,体型较瘦小,这是二龄或三龄蚕;有的全身雪白雪白的,又大又肥,这是四龄蚕;还有的半透明半黄绿色,这是五龄蚕,也是最老的蚕。  相似文献   

4.
去年春天,我们班里养了一些蚕,蚕卵刚孵出来的时候,由我们几个人喂养,每周两次量蚕的身长,并且画在自己设计的表格里。开始几天,蚕小得像蚂蚁,脑袋大,身子小,身上有黑色的毛。有的同学还怕用手去捞,有的同学不小心把小蚕捏死了,以后再也不敢碰蚕。喂小蚕的时候,要把桑叶切成小块均匀地撒在桌面上,把小蚕一个一个轻轻地放上去,蚕就开始吃叶了。慢慢地,喂食的叶子可以稍  相似文献   

5.
同治末光绪初,姚觐元担任川东兵备道期间,积极倡办蚕桑,主要事迹有:从家乡湖州采购蚕种桑秧,分发所属各县;招募浙人试办蚕桑,使百姓知其利;设局劝办蚕桑,蚕事纳入考试;编写刊发蚕书,备示蚕桑诸法;在佛图关修建蚕神庙,并在庙旁设立“蚕市”,进行蚕丝绸交易。在姚觐元倡导下,川东各县遍野桑田,丝亦纯白,利甲蜀中。四川百姓为纪念他,改佛图关蚕市场为姚公场,并以其生日作为每年的谢蚕神日。姚觐元可谓是东西定点帮扶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蚕一生吃的桑叶总量是它成虫时体重的一百多倍!蚕为什么要吃那么多桑叶呢?为了解开这道难题,我向同学借了几只蚕来养。蚕看起来白白胖胖的,如果仔细观察,便可以看到蚕的背上有一条细细的管子在不停地往尾部输送液体样的东西。如果我们把蚕放在手上,便会感觉到有一种东西粘粘的,当你把蚕拿下来时便会发现细小的蚕丝粘在手上。原来蚕把养料都送去织丝了。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先用小刀把蚕背上的表皮小心地剖开,我发现蚕的表皮里面是黑色的,尾部有许多黏液,像胶水一样。但是我还是没有找到蚕为什么要吃那么多桑叶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对丹东地区蚕场的实地调查阐述了蚕场沙化危害,以及由于沙化而引起的蚕场生态环境恶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蚕场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1发现问题在学校开展生物科技活动中,我们想要观察蚕的生活过程,就买了几十条蚕,可桑叶在本地不太容易采集到,我们想:蚕是否也能吃别的树叶?于是我们就摘了一些榆树叶让蚕充饥,蚕却不吃。由此我们想就“蚕是否可以不吃桑叶”为题,进行实验探究活动。2收集资料带着“蚕是否可以不吃桑叶”的问题去请教老师,老师说:“蚕一般只吃桑叶,可能是它们一直以桑叶为食物,逐渐养成了这种食性,而且遗传下来了,也说明桑叶有蚕最熟悉的气味,可以做个实验来证明一下”。我们又查阅了《十万个为什么》,上面写着蚕是靠它的嗅觉和味觉器官来辨别桑叶的气味,如…  相似文献   

9.
科技时空     
蚕有望成为首选太空食品蚕有望成为长期生活在空间基地的航天员理想的高营养食品。科学家通过对家蚕的营养构成、成熟期限、加工方式、饲养条件和蚕饲养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论证了蚕在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中可以作为航天员食谱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蚕的蛋白质含量高、生长周期短、生物转化效率高、活动所需空间小、饲养蚕的过程中气味小、不产生废水。因此,蚕将会是一种理想的高营养太空食品。太空中无法提供蚕的主要食品——桑叶,但已发现用莴苣可以做蚕的替代食品。地图距离识别笔地图上的两地到底相距多远?即便是你手中拿着直尺…  相似文献   

10.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毕淑敏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很快乐专注的样子。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直到被人一股脑儿丢进开水锅里,煮死,然后那些美丽的丝,成了没有生命的嫁衣。  相似文献   

11.
蚕宝宝     
我买了一群蚕。这些蚕十分可爱。它们白白的,血管清晰可见:头上有个大包包,鼓鼓的。尾巴上有一小块凸起,软绵绵的。有的蚕脚显黄色,有的蚕脚呈白色。金色脚的蚕我把它叫金丝蚕,白色脚的我把它叫银丝蚕。我把蚕儿放在手上,它们柔软的身子蠕动着,感觉冰凉冰凉。蚕儿特别贪吃,饭量大得惊人。我买回来一袋桑叶,它们一夜之间就一扫而光。蚕吃桑叶的样  相似文献   

12.
没落的蚕学?     
张迎迎 《大学生》2013,(22):26-27
正2013年9月17日,一则"华南农业大学退休老教授黄自然捐资40万元,为动物科学学院蚕学专业(蚕业资源与生物技术方向)2013级9位本科生设立自然奖助学金"的新闻在各大媒体上报道,蚕学这个略带神秘感的专业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可是,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蚕学是一个稀有且冷门的专业,近年来华农每届只有几名,最多十几名学生就读,且全国仅有6所高校开设蚕学相关专业。为什么学蚕学的人这么  相似文献   

13.
蚕族考     
蚕丛氏是由蚕族与丛族复合而成的,从生物分类的观点来说,蚕是蝎的一个分支,蝎本作蜀,因此蚕也可以说就是蜀。古代的蜀族以蚕为图腾,伏羲、少典、大典、五典、女登为蚕族先祖。嫘祖为蚕神,嫘祖始居地在晋南,盐亭嫘祖景观为嫘祖后裔之迹。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活动三蚕宝宝在长大(5月13日)目标:1通过观察,知道眠和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特点。2学习运用测量工具及辅助材料,比较三龄蚕、四龄蚕、五龄蚕在身体大小上的区别,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3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爱护蚕宝宝,做到轻拿轻放。准备:1将三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蚕(三龄蚕、四龄蚕、五龄蚕)分别放在不同的盒子里,盒上标有出蚕日期、蜕皮日期及次数。桑叶、天平、纸条、绳子、尺、铅笔、个体记录纸、记录笔。2幼儿观察并记录过蚕眠和蜕皮的现象,使用过天平。3幼儿进行过一些测量活动(如用尺子、绳子测量桌子的长、宽,用天平称过…  相似文献   

15.
养蚕     
“五一”节前,妈妈带回来一些蚕,那是廖阿姨送的。妈妈把蚕装在一个空鞋盒里,撒上桑叶,放在阳台上。做完作业,我来到阳台上看蚕。咦,怎么只见桑叶不见蚕呢?我用手小心翼翼地拨开桑叶,原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春天,我买了二十多条蚕,每天在校门前花两角钱买桑叶喂蚕。有一段时间,学校外边接连几天没桑叶买,我摘下几片莴苣叶,放进蚕的“卧室”,可是蚕一口也没吃。  相似文献   

17.
唐朝和宋朝的亲蚕礼都有一个创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对亲蚕礼的实践。唐宋两朝的亲蚕礼既有各自的特性,又有延续时间长、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和礼制规定与具体实践有出入的共性。发生于唐宋时期亲蚕地点的变化是一种质的变化。通过对整个古代亲蚕地点的考察,发现从周朝到晋朝亲蚕于北郊、东郊或西郊主要由于阴阳五行观念;南北朝时期南朝延续汉晋规定而西郊、北朝则有向周代回归的倾向亲蚕于北郊;唐宋以后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伦理观念亲蚕地点逐渐由郊外转移到了内苑。  相似文献   

18.
养蚕一阵风     
本刊驻湖南双牌小记者赵傅楠报道我们班曾经刮起了一阵养蚕风。每到下课,教室里竟不闹“空城计”,蚕迷们都在照顾蚕宝宝。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装蚕的盒子,将桑叶剪得细细的,边剪边慈母般地说:“Baby,快长哟!”好景不长,秋天一到,可爱的蚕宝宝们陆续“升天”。有些调皮鬼就用死蚕吓人,比如用冰棍签把死蚕串起来,与胆小女生的牛肉串调包;在死蚕上涂满胶水,扔在女生头发上……幸好我胆子大,几条死蚕对我来说不在话下。更惨的是,因为桑叶缺乏,有的同学把活的蚕扔在学校的花坛里。花坛被破坏了不说,蚕粪拉得满地都是,评“文明学校”就别想了。这…  相似文献   

19.
祈蚕歌与蚕桑文化——以杭嘉湖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嘉湖地区,蚕桑历史悠久。栽桑育蚕的兴旺发达,形成了种种与育蚕有关的习俗,并进而形成了蚕乡独特的蚕桑文化。这些蚕桑文化已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蚕乡的岁时习俗、人生礼仪习俗等都常常与蚕桑文化有关。通过养蚕的一系列蚕事活动和祈蚕、酬蚕等一系列祭拜活动所留下的许多反映蚕桑习俗的歌谣,可以更好地解读杭嘉湖地区的蚕桑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家蚕养殖中,雄蚕食桑量少,吐丝早,出丝率高,丝的质量也较高,因此经济价值明显高于雌蚕,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家蚕养殖户都希望能早点选出雄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体壁透明的蚕称为油蚕。标准型家蚕之所以不透明,是真皮细胞中含有大量尿酸结晶的缘故。各种油蚕的透明程度不同,其透明度取决于真皮细胞中尿酸结晶量的减少程度。因为油质透明基因(t)和正常基因(T)都位于Z染色体上,所以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