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喀斯特石漠化与土地利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基于黄平县2004年的石漠化和土地利用数据,定量研究了黄平县各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相关性,石漠化土地中以灌木林地、低覆盖度草地、未利用地、山区旱地、石质旱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占较大比例。轻度石漠化土地中以低覆盖度草坡和中密度草坡为主,中度石漠化土地以未利用地和低、中覆盖度草坡和石质旱地为主,强度石漠化土地以石质旱地和未利用地为主。灌木林地中中度石漠化最高可占4.17%,低覆盖度草地中轻度石漠化比例最高为62.09%,未利用地中中度石漠化比例最高可达56.95%、强度石漠化比例可达5.43%,山区旱地中中度石漠化比例可达5.21%,石质旱地中中度石漠化比例可达56.78%。在研究区,土地利用和石漠化的这种空间关联因区域而异,土地利用和石漠化的相关性受岩性等因子的控制,在岩性以连续性白云岩为主的区域,石漠化发生比例大于研究区其它岩类,连续性白云岩区存在的大面积草山草坡均以已发生不同程度的石漠化。  相似文献   

2.
臧威霆 《资源科学》1981,3(2):22-30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水平高低,与土地合理利用程度有很大关系。摸清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揭示土地利用规律,探讨土地利用方向和途径,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划分农业区,因地制宜布局农林牧生产提供重要依据。这是当前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贾科利  常庆瑞  张俊华 《资源科学》2008,30(7):1053-1060
利用1986年、1993年及2003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及回归分析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年~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总体较高,2003年达到36.5%,且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期;1986年~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以林地和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和耕地、水域、未利用土地与沙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主要特征。其中林地面积增加了44.18×104hm2,主要由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面积以近0.27×104hm2/年的速度增加,主要由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和沙地转化而来;耕地面积减少了10.52×104hm2,减少的面积主要转化为林地和草地;沙地面积减少了20.67×104hm2。在空间上土地利用变化以南部和东南部黄土丘陵区沟壑区和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最为明显。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了土地利用变化,其中气候因素是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自然因素,人口增长及社会投资的增加,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直接驱动了土地利用变化。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驱动力分析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核心。本文利用黄河三角洲东营市1984年~2001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简要分析了黄河三角洲LUCC特征,重点研究其驱动力因子。在黄河三角洲,耕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双向转化最为频繁。海陆河流的交互作用使得黄河三角洲淤进蚀退变化占有较大的比重;淡水资源时空上的分布不均匀,使对平原水库的建设力度大为增加。对土地的盲目垦荒和粗放经营方式,是耕地与未利用地双向转换频繁的最主要原因;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是居民地增多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效益,对耕地、灌草地、内陆水体和未利用地之间的结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几年,整个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将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面积基本保持稳定。要实现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顺应自然因子的条件下,提高水陆比例,科学合理垦殖经营,大力发展和保护灌草地资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新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面积土地开发与水资源有限、粮食安全问题与种植业经济利益驱动性之间的矛盾加剧,水资源合理配置及种植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根据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粮食安全等因素,结合种植业发展重点,提出四个发展方案,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结果表明:高自给率低投资的种植业发展方案,既能满足一定的粮食自给率要求,又不过多增加节水灌溉投资费用,其投入产出效率最高,可视为种植业发展规划的基础方案。根据该方案,2020年种植业总面积应控制在84000hm2左右,粮食、经济作物、果园种植比例为26∶56∶18。从目前情况来讲,应通过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发展果园节水灌溉、减少果园大田种植等提高粮食自给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节水灌溉改造费不应超过种植业总产值的3%,以免造成投资过剩。  相似文献   

6.
1991年~2006年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卫海  李阳兵  周焱  陈鑫 《资源科学》2008,30(12):1890-1896
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利用1991年、1996年、2000年、2006年4期的遥感影像资料和地形图,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获得贵阳土地利用的现状、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等专题图、数据,并结合社会经济及人口数据对贵阳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①建设用地和林地的面积保持持续上升,耕地呈现持续下降,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则呈现出先减少后略有增加,水体的转移比例一直很小;②1991年~2006年间,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是耕地与建设用地、耕地与林地、未利用地与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③1996年~2006年间,耕地都主要转向建设用地和林地,林地主要来自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④1991年~2006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较大,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以泾河流域为例,应用遥感与GIS方法,对该流域1986年、1995年和2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从1986年至2000年,泾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均以草地和耕地为主,二者始终占流域总面积的85%以上;其次是林地,占流域总面积的10%左右,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仅占流域总面积的5%左右;②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来说,林地和草地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和耕地则呈增加趋势;未利用土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大;③从1986年至2000年这15年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比较复杂,主要发生在林地、草地和耕地三者之间,以草地一耕地转型为最大,达14.87×104hm2.值得注意的是,在草地的亚类间发生的变化,要远大于大类间的相互转化,转化面积均在53×104hm2以上,占草地总面积的1/6,这一变化过程虽然没影响到草地的面积,但却暗示了草地质量先退化后恢复的演变趋势;④政策、城镇扩张和人口增加是造成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3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卫星遥感技术在内蒙多伦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萍 《资源科学》2002,24(6):29-34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端 ,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 ;土地结构类型独特。在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中 ,土地利用情况不清 ;更无完整、科学的土地资源数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多伦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综合调查。该文应用TM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及图像处理软件技术 ,结合 1∶5× 1 0 4地形图 ,对多伦地区各种用地类型进行数理统计 ,并阐述了遥感土地利用专题图研究制作情况 ;分析探讨了该区土地利用现状 ,对土地利用结构及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价、预测 ,从而揭示了该地区人地关系 ,提供土地利用遥感专题图研究成果和建议。为当地合理利用土地、综合规划、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卫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地处内蒙古、甘肃、宁夏三省区交界地区。它东西长118km,南北宽91.8km,土地总面积4760.34km~2,共辖15个乡镇、5个县属农林场、站、所,人口26.6万,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县。其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牧林业用地有很大开发潜力。该县在宁夏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986年农业总产值仅决于青铜峡市,居自治区第二位。由于农业用地、特别是农林牧用地结构失调,不仅使本县出现了沙化、水土流失等严重的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3期TM数据,在GIS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洮儿河流域中上游15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如下:①时间演变特征:从土地利用演变速率看,草地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在1985年~1996年期间减少速率为1.52%,1985年~2000年期间减少速率为1.20%,而难利用地面积减少幅度和速率较小.除了草地和难利用地减少其它类型都呈增加变化.其中耕地增加明显,在1985年~1996年期间增长速率为1.79%,1985年~2000年期间增加速率达到1.40%,而林地在15年内以每年0.82%的速度持续增加;②空间演变特征:从土地类型结构看草地一直占绝对优势地位,3个时期所占比例分别为46%、46%、38%,但草地无论是面积或质量都呈下降趋势,表现在: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斑块数量也由1985年的5 498块增加至2000年的5 582块,这说明草地在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的过程中还表现出明显的破碎化;耕地面积比例呈增加趋势,尤其水田增加幅度大,且集中连片位于水源较好的区域;林地和居工用地的比例也都呈上升趋势;而难利用地比例则大幅度减少.该文还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土地利用演化过程中的贡献,结果表明,草地对耕地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难利用地.通过分析看出,研究区土地利用在近15年内变化速度很快,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转化过程中以优势类型草地变化最大,并且是内部的调整为主,其它非优势类型都是作适应性调整,这说明本区的土地利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本文基于产业演化及创业合成相关理论,从新兴产业创业合成的宏观、中观、微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切入,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确立了由宏观经济、市场规模、行政制度、科技金融、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人力资本、资金资本、资源整合9个维度共23个指标构成的新兴产业创业合成能力评价体系。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建立新兴产业创业合成能力评价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其中产业集聚区规模、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市场成长性等二级评价指标权重较高。依据各指标的重要性为政府提升新兴产业创业合成能力及新兴产业内企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普罗米修斯》2012,30(2):359-367
Export of manufactured goods will play a large role in the economic future of Australia, and manufacturing will be closely linked (in markets and investment) with the Pacific rim countries.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 are proposed, recognising the need for improvement in cultural outlook, technological credibili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and skill development at all levels.  相似文献   

19.
20.
王静 《科教文汇》2011,(23):10-10,14
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爱。只有教师把真诚的爱投入到教育当中,把爱的甘泉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才能得到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形成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